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508555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一)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 牺牲玉帛 ( ) 登轼而望( ) 夫( )战 望其旗靡 ( ) 二、画线字解释 齐师伐我 请见 肉食者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远谋 乃入见 何以战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 牺牲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 未孚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以情 忠之属 可以一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辙 轼 遂逐 既克 夫战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有伏焉 其旗靡三、填空 1本文选自 _ ,作者相传是 时期的 。这是我国的第

3、一部 史书。 2文章主要采用的 的写作手法,全文是围绕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_ ”来展开情节的。 3文中的“ 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 的战役,这类战役,在历史上有 名的还有 、 等。 4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其实这样做也正符合了战前的 政治上的准备: _ 。 6列举文中能体现庄公“鄙”的句子(不少于三句): _ _ 7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明白这样一些道理:作战要取得胜利,首先要在政治上_ , 而且在军事上要抓住最佳的出击时机: 之时、最佳的追击时机: 之时。 8文中 _ 现在已经是固定成语,意为: _。2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4、的一项是( )。(2 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挑拨离间B.遂逐齐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译文:。(2)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七、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2 分)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八、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 分)答:(1)政治方面:(2)军事方面:答案:答案:3、2 分 C 4、4 分(1)2 分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2)2 分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5、。5、2 分 惧有伏焉6、2 分 (1)1 分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1)1 分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九、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6、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3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

7、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 “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_ 。 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对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8、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

9、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10翻译下面句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4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12简要回答问题。

10、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答案:答案:9A 10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 为赐福也可。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 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 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 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