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449625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65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培 养 方 案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二一二年二月 二一二年二月 2目 录 目 录 一、指导思想.3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3 1培养目标.3 2培养学制.4 三、培养要求.4 四、人才培养理念.5 五、培养方案构建思路.6 1. 课程体系构建.6 2. 企业实习计划简介.7 六、选拔与滚动机制.9 七、管理与运行.9 八、支撑条件.10 九、培养特色.11 1. 清晰的人才培养理念.11 2. 先进的培养方案.11 3. 形式多样的实习安排.12 4. 完善的管理与运行体系.12

2、5. 强大的支撑力量.12 十、本科课程体系.13 1. 专业核心课程.13 2. 本科教学特色课程.13 3.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3 附件 1:企业培养方案.25 附件 2:专业目标实现矩阵.33 附件 3:行业专业标准.35 3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的精神和要求,按照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07 号)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 号)的具体要

3、求,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在学校本科生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精心筹划,周密安排,认真讨论,拟定了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以下简称“电科卓越计划班” )的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电科卓越计划班按照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标准要求,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发挥浙江大学“三重” (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教育特色,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工程

4、意识与素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核心,通过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工程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以达到强化整合培养的要求。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电子信息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4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与研究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社

5、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设计型后备的卓越工程师和未来领导者。 2培养学制培养学制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人数: 20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电子信息类 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培养要求 三、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从事微电子光电子与集成电路、射频与微波工程、通信与信息电子系统的理论、应用及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设有微电子与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射频与光子技术、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电子系统设计等专业类课程群,以及数学物理与软件、实验实践与工程训练类等课程群,供学生自主修读;在专

6、业类选修模块课程中,自主修读“基地班”课程超过(含)8 学分的学生自动视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班学生。 本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以下知识、能力与技能: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熟练掌握使用外语与计算机工具;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5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人才培养理念 四、人才培养理念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通识课程的教学、细致的思政工作、各教学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