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66573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浅谈我国的农村制度作者简介:邢国梁,1989 年 06 月 08 年出生,2011 年毕业于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事务系,2012 年拿上山西大学自考法律本科毕业证,同年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并幸运的达到司法考试 A 证分数线,现随父母在家务农。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农村制度出现了许多弊端,从侧面上影响着我国农村的持久发展。关键词:农村制度 户籍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制度的建立,严格上说始于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三十多年的磨砺,其在一定时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2、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上层建筑的现行农村制度的弊端,已初露端详,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一、户籍制度我国的户籍制度严格上说,始于西周时期,至秦朝初期才初具规模,由于其反应着封建王朝的兴衰与封建王朝的税收,也是统治阶级进行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手段,故历代王朝对户籍的管理皆不同程度的予以重视。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逐步完备。直到清光绪年间,对户籍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效仿日本警察户口编审制度成立警察局,发布巡警清查户口条列并制定户籍法,进行户口调查。户数调查则按照民政部门编2订的门牌号确定,其一经确定,若要迁移则户主需 3 日内报巡警机构注册。自此,中国户口统

3、计日渐形成规模,户籍管理制度也渐入正常轨道。清宣统三年(1911)颁布了户籍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户籍法。但相对来说,在建国以前我国是不存在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废止国民党时期的户口制度,也为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及区分阶级属性,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人民民主专政的公安机关的同时,设立了户籍管理部门,并着手建立了新型的户籍管理制度。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变迁,我国的户籍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自由迁移时期(1949-1957) 。在这一时期,公民的户口可以在城乡间或城镇间自由迁移,一般不予限制,这一时期也是户口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同时,其也为镇

4、压反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确定了全国统一的户口簿册证件的样式。第二阶段:严格控制公民户口迁移时期(1958-1978) 。在这段时期从城市迁往农村的人口大大超过了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严重影响了我国当时的城市化进程,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户籍制度的“自由迁移”政策也随之终止,代之而来的是“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划分)也随之形成。3第三阶段:半开放时期(1978 年以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方面,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农村由于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产生了许多富余的劳动力,由此产生了人员流动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国家各部委及各省相继颁发了各规定,自此我国的户籍改革也随之拉开了帷幕。拒公安部的消息显示,我国已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区已经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的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了宪法中公民在身份上法律意义的实质平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体制的转型,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的一些弊端日益显露,主要表现为:(1)由于区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导致剥夺了“公民有居住迁徙的自由”这一基本的权利,使得公民得不到实质上的公民平等权利;(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生活区别的日益显露,一

6、方面农村许多新生代农民不愿继续从事农业,而为了追求城市的繁荣生活,大多放弃农村奔向城市,使得农村大部分只剩下四十以上及一些老弱病残的仍在坚持传统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一部分经过学习上的努力,进入大学的农村学子,由于户口的迁出,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并且毕业后不能再返回到之前的农业户4口,丧失了宅基地使用权与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的权利,使得这些能够快速掌握新型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土根农民”不得不留在城市,导致了阻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和创新的生力军。这些都从侧面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导致一些地区荒地荒田的出现以及农产品的上涨。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担忧在 10 年或 20 年后,如果这部分“父辈农

7、民”不在耕种,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还会不会十连增?我国的物价会不会再翻一番?(3)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形势上的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农民子弟由于比较普遍的经济条件以及户籍问题,得不到和城里学生比较优益的教育,使得他们在高考上处于劣势,造成教育上的不平等。 (4)由于户籍迁移的限制,导致户籍登记的住址与居民实际居住地的不符,当产生诉讼纠纷时,法院或其他部门无法通知到当事人,而只能以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造成公民诉讼公正权利的贬值等问题。二、农村土地制度我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由于农业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维系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后勤保障,故而历代君王都有对农业

8、的发展有着不同长度的重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实际上主要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而鼓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可以概括为:井田制相地而5衰征、初税亩按亩纳税屯田制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通过这一次次的土地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农民身上的枷锁,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缓和了统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促进了人口的增加,稳定了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从而出现了我国古代的文景之治、唐代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明代永宣盛世、清代康乾盛世等等。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我党共进行了三次土地改革。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 年) ,为了联合广大人民积极抗日,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此举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

9、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人民的抗日热情,有利于联合一切爱国力量一致抗日。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947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其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热情。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做主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的解放斗争,加快了我国解放全中国的步伐。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根据实际需要,我中央人民政府于 1950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的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6有制

10、,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全国人民的生产热情进一步得到提高,使得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也为进一步进行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提供了保障。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拉开了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帷幕。自此我国先后制定了农业法 、 农村土地承包法 、 土地管理法等近 500 部有关农村和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其共同建立齐了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但当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中存在有很多问题。(一)农村土地承包方面。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一段时间的发展侧重点的不同,使得农村与城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生明显的不平衡,从侧面造成许多农民为追求城市的繁荣生活

11、而弃农从商或进城打工,有些农民选择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甚至抛荒。 (2)随着一部分农民子弟学习上的努力进入大学,而在毕业后已失去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质条件,使得这一部分能够很快接受新的农村建设发展技术的农民子弟不得不继续留在城市中发展,造成农村人才流失,使得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迟缓。 (3)一部分新生代的农民子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生产后继无人的现状。(4)由于现行土地制度的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严格上来说,只能由他人代为耕种,由此造成种植户与7承包主体的不同,致使各项粮补等补助发放不到实际种植户手中,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这部分农户由于成本及风险的原因,不愿种植粮食作物,而改

12、种其他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 (5)司法方面,由于一部分农村承包经营权一经确认,在合同期内除非征收或实际主体自愿流转放弃或死亡外,不准再另行更换承包人,造成这一部分看似农民的财产,但又不能继承或者折抵债款,造成执行上的不能。(二)宅基地使用权方面。 (1)由于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转让,但是建于其上的农村居民用房却可以流转,造成地随放走的现状。而在农民由于建设需要资金时,这一部分本属于农民财产的房屋却不能用来抵押担保,而只能通过流转换得资金。 (2)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开始在农村村边建房,造成村中荒凉与村外繁华两重天的现象,也间接的造成空心村的现状。 (3)由于大批的农民为追求

13、优于农村生活的城市生活而进城,一部分经过努力,成功的进行了转变,使得一部分宅基地的闲置或流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心村的现像,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三、农村的发展前景及农村改革的建议。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有很多都还未开发,而作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在将来更好的为我国的工业乃至经8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已不如往日,而农村依然是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如果我们将现有的一切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发展一切技术普及到农村,放开手脚有步骤的进行农村制度改革,本人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农村发展是大有前景的。对于农村制度改革,如何去改

14、,怎样去改,本人建议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户籍改革方面,通过全国统一立法,一方面取消现有的“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现状,实行城乡户籍一体化,让公民得到身份上的实质平等,让户籍管理回归到其本原只能:一是证明公民的身份,便于公民参与社会活动;二是为国家行政管理提供人口数据。两一方面,放宽户籍出入制度,使得公民迁徙自由实质上的实现,让户籍管理成为登记人员流动的注册程序。(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通过全国统一立法,逐步允许本集体组织内部成员间、本集体组织与成员间进行承包经营权的互相流转。经一定的全体组织成员或成员代表决定可以允许流转与本集体组织外的组织及个人,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15、人的继承人对其取得继承权,取消户籍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挂钩,让户籍成为农村承包经营权取得资格的参照物。9(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方面,通过全国统一立法,一定条件的冻结宅基地使用权的审批,逐步的、有条件的放开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继承人对其继承权,取消户籍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挂钩,让户籍成为参照物。(四)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允许其自愿落户农村,拥有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及其继承权。(五)分步的进行农村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及民间资本与农村集体合作开发项目,进行农业投资建设。(六)逐步的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人对其进行抵押担保及融资。(七

16、)鼓励先进可电子、械化技术等的创新与应用,鼓励农业科研及成果的转化,进一步鼓励绿色食品生产的普及。(八)分步骤的进行农村城镇化,让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使得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参考资料:(1)赵冈、陈钟毅著中国土地制度史 ,新星出版社 2006 年 7 月出版;(2)邰徽, 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 ,10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14;(3)付陈友, 论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江苏法院网,2011-06-29,16:56:44;(4)吕红平, 农村家庭问题于现代化M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年出版;(5)梁慧星, 中国物权法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7年出版;(6)王泽鉴民法概要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7)王泽鉴, 民法物权用益物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8)杨云善、时明德, 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一版;苏志霞,王文录, 论户籍制度的功能定位 ,河北师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