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44887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体系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体系必修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背景 经济:铁犁牛耕逐步推广,井田制崩溃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诸侯纷争)阶级关系:新阶级关系的出现,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代表: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老子和庄子) 道家(墨子) 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 的重要阶段。百家争鸣时

2、期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 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地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 化,大多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创立:创立: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 主要思想:“仁”(核心), “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克已复礼”(保守) “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 注重政治、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整理六经,弟子编论语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的形成的形成 发展:发展: 孟子 时间: 战国中期(亚圣) 主要思想: “仁政”“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时间: 战国末期 主要思想:

3、“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 改造儒学,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 分“礼法并施”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必修2西汉初期,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实行“无为而治”思想, 国力日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背景背景 诸侯王国和匈奴的威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 势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代表作:春秋繁露 特点: 把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适应时代的需要)主要思想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董仲舒的董仲舒的 家,独尊儒术” 新儒学思想新儒学思想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

4、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 感应”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措施 “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采用汉武帝采用 结果 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 新的儒学新的儒学 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评价 儒术地位上升后,封建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 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的意义。 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儒学独尊,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 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背景背景 社会形势变化与动荡不安,受佛教、

5、道教的冲击,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而出 现危机。 佛、儒、道“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北宋 代表:程颐、程颢 基本观点 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先有 理后有物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 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南宋 代表:朱熹 (客观唯心)(客观唯心) 著作及地位:四书章句集注 ,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理学的集大成者 基本观点 “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和气不可分离,理先于 气。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心性论”:性无不善,情应当从善,人应克制自己 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 评价:

6、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 维护专制主义政治起到重要的作用。影响远至朝鲜、日 本、欧洲。汉代汉代 儒学儒学 成为成为 封建封建 正统正统 思想思想儒儒 学学 的的 发发 展展 : 宋宋 明明 理理 学学必修3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南宋 代表: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观唯心) 主要观点: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明中期 代表:王阳明(与陆九渊并称为“陆王心学” ) 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集大成者。吸收佛家禅宗观点。主要观点 “心即理也”(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7、; 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 的思想; “知行合一”,强调遏制伪善。背景背景 (政治上)中央集权与专制制度的加强,严重阻碍了历史发展和进步 (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 ,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批判观点 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 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 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李贽的离经叛道李贽的离经叛道 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 正当的私欲。代表作:藏书 、 续藏书 、 焚书 、 续焚书 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 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

8、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经历黄宗羲黄宗羲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共同作用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主张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限制君权的主张,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经世致用”思想, 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谈到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保天下者,匹

9、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清末民初这一思想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提出“众治”主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唯物论: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观察都是可以认识的。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明明 清清 之之 际际 的的 儒儒 学学必修4著述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船山遗书 读通鉴论 周易外传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崇实

10、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唯物思想,对启迪近代人们的思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巨大影响延伸: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是对传统儒学 的批判与继承。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改变传统 儒学(理学)的主导地位。 (2)明清之际的一些学者对儒学的某些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3)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具有初步的民 主色彩,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 方 人 文 主 义

11、精 神 的 起 源 与 发 展起源复苏发展成熟智者运动 苏格拉底启蒙运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背景人文含义代表人物性质资本主义萌芽,天主教会神学统治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莎士比亚作品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背景意义代表人物性质天主教会腐朽统治,德受压榨最深破除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 加强君主专制和新兴民族国家力量马丁路德宗教外衣下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因信称义代表人物背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自然科 学内容抨击天主教会权威;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背景意义主张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前 5 世纪)西方思想史

12、上人文精神最初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14-16C 人文主义17-18C 理性主义前 5C 人文 主义初现 前 5 世纪 兴起:古希腊 雅典16 世纪 兴起:德意志14-15 世纪 兴起:意大利 16 世纪以后拓 展17、18 世纪 兴起:英国 高潮:法国 必修5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国国籍籍人物人物主张主张代表作代表作法国法国伏尔泰 (启蒙运 动领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 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法国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三权分立” ; 法律是理性的体

13、现。 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 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论法的精神法国法国卢梭“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主张民主共和制度社会契约论德国德国康德 (总结启 蒙运动)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人非工具; 主权在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 要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纯粹理性批判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1四大发明的产生、外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的产生、外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明发明概况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

14、纸术造纸术发明:西汉西汉 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纸改进:东汉东汉 蔡伦造成“蔡侯纸”传播者:阿拉伯人(8 世纪)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大,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促进欧洲文化发展,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指南针指南针发明:战国战国 “司南” (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发展:北宋北宋 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南宋南宋 更为精确的罗盘针传播者:阿拉伯人(13 世纪)为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有关。使用:唐末唐末 用于战争。宋朝宋朝 广泛应用于军事传播者:阿拉伯人(14 世纪初)改变人类作战方式(从冷

15、兵器时代进入热兵 器时代) 。 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促进欧洲采矿、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印刷术印刷术隋唐隋唐 出现雕版印刷北宋北宋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必修6后传入朝鲜、日本及欧洲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社会进步。2 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画 起源 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字图画” 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字, 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商代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 。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演变脉络: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真书) 总趋势: 由繁到简,由图画到文字两个阶段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前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其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后 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时间: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 实用价值。楷书楷书 代表:魏晋:钟舞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 唐代: 初唐欧阳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