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48158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统一统一 国家的建立国家的建立课型复习 课时间课时2 课 时姓名教学目标1、识记:学案中基础知识,识记:学案中基础知识, 重点: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2.2.理解理解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的作用: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的作用 3.3.运用:运用: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 (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军事方面 (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统一”就是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的各个部分联合 起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意义:顺应了历

2、史潮流,有利于当时 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 了促进作用;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 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4)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地看问题:要把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去看,看他的所为是否符 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看他的行为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是否有帮助。论从史出:评价历史人物要根据客观史实,从事实中得 出结论,切忌把文学艺术作品中虚构的故事当史实来评价历史人物。辨别 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应全面分析,既要看

3、到其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落后的 一面,不可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4 4、巩固:印发单元测试题。、巩固:印发单元测试题。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近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但从 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课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 1 1公元前公元前 221221 年年,秦王 灭掉六国,建立

4、起我国历史上 国家 秦朝,定都咸阳。 2 2、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条件):、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条件): 1、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秦王重用人才; 3、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3 3、巩固统一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政治:创立 制度: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 经济:经济:统一 (圆形方孔铜钱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 文化:文化:统一 (小篆、小篆、后推广隶书隶书) 思想: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边防:军事边防:防御匈奴、北筑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统一岭南、兴修 (沟通长江、珠江长江、珠江) 4、秦朝疆域:东至

5、东至 、西到、西到 、北至、北至 、南达、南达 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 5、评价秦始皇、评价秦始皇:(1 1)积极)积极方面: 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文化:统一文字 军事边防:军事边防:防御匈奴、北筑长城长城;统一岭南、兴修灵渠灵渠 (2 2)消极)消极方面:滥用民力,繁重徭役、赋税 制定了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3 3)总之,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第十一课

6、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伐无道,诛暴秦” 1 1秦的暴政表现:秦的暴政表现: 繁重 沉重 残酷 残暴统治。 2 2、秦末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 (1 1)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 209209 年 地点: 爆发的原因爆发的原因:遇雨误期(直接直接原因) (根本根本原因) (2 2)项羽、刘邦起义)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公元前 207207 年, 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公元前 207207 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灭亡 公元前公元前 202202 年年, 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西汉(易错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第第 12 课课

7、 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提倡节约;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措施:措施: 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1、统一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2、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文化上: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反击匈奴,使匈奴从此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外交上: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

8、 意义:意义: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 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 个鼎盛局面。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客观原因: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三、东汉的建立:公元 25 年 都城: 开国皇帝:光武帝 王侯将相宁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有种乎?第第 13 课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 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 (翻土碎土) 、 (播种工具) 、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 (治铁工具) ,

9、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 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 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专门的商业区:市。 (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第第 14 课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 2、 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汉元帝时期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 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和亲政策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 119 年)昭君出塞

10、效果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 和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匈 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 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 段时间;为汉匈的友 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 出了重大贡献 。第第 15 课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 和 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38 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 119 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 的设立:公元前 60 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

11、 的一部分。 )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通过河西走廊,今 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作用: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以后开通。 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166 年,大秦派使臣访问东汉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首次直接交往第第 16 课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 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二、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 (总结了春秋

12、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 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东汉 (神医):麻醉药剂“ ”、 “五禽戏” 2、东汉 (医圣):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 ;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 就第第 17 课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起源于 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创始人: 时在民间兴起 二、司马迁和史记 史记记述了从 到 时期的史事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学成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二、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