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40543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作者:杜树泽 文章来源:http:/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12-8-27 16:07:15 靖远县黄河大汛情况统计表年 份流 量灾情程度唐开元元年(713 年)黄河大涨泛滥成灾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黄河大汛淹没田园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黄河泛滥冲毁边墙 318 丈清道光三十年(1850 年)黄河大涨沿河重灾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黄河泛滥冲毁田地、水渠中华民国 32 年(1943 年)黄河暴涨沿河重灾中华民国 35 年(1946 年)黄河暴涨重灾1964 年 6080 立方米秒冲毁田地万亩1981 年 5740 立方米秒防洪抗

2、灾、较轻靖远县气候水文概况与境内黄河水患历史记载【气候概况】 靖远地处中国西北部内陆腹地,属甘肃中部干旱区,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总的气候特征是,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干旱多风。在一般年景下,春冬两季多干燥寒冷的西北风,雨雪较少,水份蒸发量大,夏秋季节则温差比较大,炎热少风,降水相对较多而且有时较为集中。因此,东南季风的强弱盛衰,对靖远降水多少,影响极大,是造成年、季降水相对变率大的主要因素。按照气候区域划分,靖远处于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带,属于温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自然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 170360 毫米之间。北部降水量为 31

3、0 毫米左右,东南部在 250300 毫米之间,中部东湾、乌兰、糜滩一带较少,在 200250 毫米之间,西部刘川一带最少,在 150200 毫米之间。县域内年平均降水量 244 毫米,是全国平均降水量 628 厘米的三分之一,而且降水量变化较大,多雨年份为 461.8 毫米(1985 年) ,少雨年份仅为 104.1 毫米(1941 年) 。在 1951 年至 1984 年的 34 年中,大于平均值的 19年,占 55.8,少于平均值年份 15 年,占 44.2。【地表水系】 县境内地表水由黄河、祖厉河、清水河三大水系构成。黄河自西南乌金峡入境,流经 10 个乡镇,至北部黑山峡出境,流程15

4、4 公里,集水面积 4923.1 平方公里。根据境内安宁渡水文站 1956 年至 1979 年二十四年资料分析,黄河过境流量为 1043.25 立方米/ 秒,多年平均径流量 327.5 亿立方米,其中7、 8、9 三个月径流量为 1500.4 亿立方米,占全年的 46.1,最大流量 6100 立方米/秒,出现在 1964 年 7 月 23 日,最小瞬时流量为 67.9 立方米/秒,出现在 1961 年 4 月 3 日。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101.81 公斤 /立方米,悬移质输沙率 6630 公斤/ 秒,输沙量 20900 万吨,侵蚀模数 858 吨/公里。水质硬度适宜,属淡水,氟化物含量为 2.

5、0 毫克/升。由于上游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流入黄河干流的大小支沟有剪金山南流的苦长沟、大石湾沟、马家沟、石板沟。西乱山北流的苦水沟、业沟、石梯子沟、黑崖沟、史家沟、黑庄沟。刘川宋家梁东流的大洞沟、花石板沟、吊圈沟、火石沟。屈吴山西北流的城南沟、牌楼沟、烟洞沟、杨梢砂河。韦精山、哈思山、雪山、太和山麓的头道砂河、中沟、黄崖沟、井儿沟、虫台子沟、沙葱沟、化子沟、边墙沟、黄石头湾沟、鹿圈湾沟、安韦砂河、仁义砂河、碾子沟、安宁沟、刘家寺砂河、麻尾砂河、旱沟砂河、石门砂河、永和砂河等 134 条。其中集水面积刘川砂河大于 500 平方公里,杨梢砂河大于 1000 平方公里,

6、均为洪水砂河,无常年径流。祖厉河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由会宁县流经县内大芦乡和乌兰镇,在县城西 3 公里处汇入黄河,县境流程 48.2 公里,集水面积 886.50 平方公里。根据靖远水文站 1956 年至 1979 年共 24 年的资料记载,多年平均流量 4.23 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364 亿立方米。最大瞬时流量 1910 立方米/秒,出现在 1959 年 8 月 3 日,最小瞬时流量 0.015 立方米/ 秒,出现在 1959 年 11 月 26 日。河水含有大量镁、钠、钙,水质苦咸,不能饮用或灌溉。祖厉河含沙量极大,据靖远水文站实测资料,最大含沙量为 1110 公斤/立方米

7、,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祖厉河流域的支沟有白茨沟砂河、野糜川砂河等 26 条。其中集水面积5 100 平方公里的有二十五条,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一条,均无常年径流。清水河集水面主要在屈吴山东南一带,有三条无名小沟,集水面积在200 平方公里以下,亦无常年径流。【水灾概述】 全县境内自然降雨多集中于夏秋两个季节,每年七、八、九三个内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0%以上。尤其是在夏季雷雨时节,常有大暴雨出现,山洪暴发,冲毁农田、村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而且在黄河沿崖、祖厉河流域,由于汛期河水水位迅速上涨,河水泛滥,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更大危胁,但这种灾害的发

8、生相对较为少见。根据史料记载,县城日降水量超过 50 毫米的大暴雨,分别发生在 1944 年、1945 年和 1946 年,一共三次,出现的机率较小。1986 年 6 月 25 日,出现特大暴雨天气,降雨量达到 65 毫米,为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从 1963 年至 1983 年的统计数据看,全县洪水灾害面积为 18.9 万亩,平均每年受灾面积 1.26 万亩,约占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1.2%,灾情最为严重的 1979 年,受灾面积为 6.68 万亩。【黄河水患】 黄河水位暴涨,造成水灾的记录散见于靖远地方志书之中。自唐代开元元年(713 年)以来,境内黄河暴涨 9 次。清代光绪三

9、十年(1904 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黄河持续暴涨,给沿岸群众带来严重灾害。1981 年, 黄河出现大的汛情,沿岸受灾面积 4.88 万亩,其中水毁面积 10562 亩,淹没良田 4.3 万亩,损失粮食 674 万公斤,毁坏林木 21.5 万株,居民房屋进水 170 户 1110 间,冲毁电力提灌工程泵房 64 座,堤坝 64 处,渠道 30.5 公里,公路 7 公里。【大事记】唐开元七年(719 年) 秋,黄河泛滥,会州刺史安敬忠在城外筑堰以保。据清康熙重纂靖远卫志记载:“开元中,河水逼州城,敬忠率团练兵作堰,以免冲泛逼淹。 ”(靖远在唐时为会州,安敬忠开元间会州刺史。 )元至正五年(13

10、45 年) 十月,黄河水暴涨,泛滥成灾。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 黄河大汛,淹没园圃。 明万历十七年(1589 年) 夏五月二十日,祖厉河水汛溢,径城北绕东流入河,几入城,是岁大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 六月初一日,天降大雨,黄河暴涨,兰州黄河浮桥被冲断,桥船漂流至靖远县境内始靠岸停泊。中华民国 32 年(1943 年) 6 月,黄河水暴涨,给沿岸群众带来严重生产灾害。民国 35 年(1946 年) 9 月 4 日,黄河水暴涨,给沿岸群众造成巨大损失。1964 年 7 月 27 日,黄河水暴涨,流量达 6080 立方米秒,冲毁沿岸放淤工程 7 处及其它水利设施,造成严重财产和经济损失。1981 年 9 月中旬,黄河水位暴涨,流量达 5740 立方米/秒,全县军民联合抗洪抢险。1986 年 6 月 25 日,县境内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 65 毫米以上,此为自 1937 年以来有气象资料记载的连续降雨量最大的一次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