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402862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铁-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李铁铁:农业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问题将推将推进户进户籍制度改革籍制度改革“未来的城镇政策调整过程当中根据市场的状况,空间结构变化的状况因地制宜的实行调整和改革。”4月10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李铁表示,进大城市就业非常容易的。改革开放40年我们从来没有阻碍过劳动率的流动,中国的劳动力流动是最自由的。另外,他认为,中国城镇化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城镇化率,做规划的时候,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农业人口转向市民化。我们面对城市可持续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包括智慧城市发展道路,我们还有更多的空间可走。以下为论坛讨论文字实录:

2、主持人:我们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表明我们对城镇化的理解,请李铁先生。李铁:中国现在城镇化率大概是%,户籍人口占%,这两个之间有将近16个百分点的差距,说明农民进城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城镇化人口将近8个亿,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主持人:关于城镇化我们国家在XX年的时候出台了一个相关的规划,就是我手中拿到的国家新兴城镇化规划描绘了我们的目标,大家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城镇化以后,我们的目标和今天还有什么距离?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有序发展,常住人口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常住化率达到40%,户籍人口常住化率与常住人口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

3、人口在城镇落户。这是我们的这个目标,我想问一下李铁先生我们现在的状况可以用什么数字来描绘?李铁:实际上我们正在稳步的接近这个目标,现在,应该还有一个多百分点,2020年常住化城镇率没有问题,户籍化人口达到45%,现在还剩两个多百分点,这个问题不大。问题在于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两个百分点的差距,目前没有实现,这需要各地政府加快落实城镇化的各项目标,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报告当中特别提出要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主持人:刚才提到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到底该如何缩写?我们通过下面的示意图一起看看常住人口和户长籍人口到底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差距?在这张地图上蓝色区域代表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红色区

4、域代表着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蓝色区域覆盖的我们熟知的大城市,无论是北京、上海,或者是广州,显然是很多人要涌入的大城市,面对这个现状继续问一下李铁先生,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怎么破?李铁:目前这个事情得到很大的缓解,我们看到的城市群人口流动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人口流入的地区,流入比重比较多,深圳1300万人口,户籍人口500万,中部和西部城镇化水平高于西部。外出打工人群回流现象比较多,安徽、四川、湖北过去是打工为主,现在回流人口的已经高于外出打工人口,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城市西部地区大大改变城镇化的格局。主持人:很多年轻人心目当中大城市是很难进的地区,大城市我们进不去,中小城市

5、我们也不想去,这种心态会影响我们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和目标?李铁:特别想说明一点,进大城市就业非常容易的。改革开放40年我们从来没有阻碍过劳动率的流动,中国的劳动力流动是最自由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户口的问题,户口解决你定居和享受公共服务,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现在中央也提出非常明确的目标,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人口留在城市定居的问题。主持人:应该说这样的一个努力可能让人的城镇化比以前更容易一些,而不会完全的被楼的城镇化所取代,李铁先生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如果从楼的城镇化彻底代替了人的城镇化,是不是跟我们最初的城镇化的初衷相违背?李铁:在中国三四线地区楼是

6、卖不出去的,看到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很高,问题是什么?供需还是矛盾的,这些地方满足不了中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比如说北京现在房价平均10万,在什么地方推出2万的政策,这个还需要政策的调整,真的是冰火两重天,两类政策。第二,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楼多了,我们在空间结构上,在时间过程上存在的反差,在三四线的城市没有人的地方存在供需过剩,这些并未通过城镇化的利好表现出来,而是在城镇大概10%的人口户籍体现出来。还有亿的存量农民工,还有未来可以增加的2亿农民工人口,还有7300万的城市郊区的人口,他们未来还要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农村到城市。我们知道这亿的农民工他们挣了钱在村里面盖

7、房,但现在有一些变化,80后90后开始在县城小镇买房,包括以后打算去城镇辖区买房。未来的城镇政策调整过程当中根据市场的状况,空间结构变化的状况因地制宜的实行调整和改革。主持人:刚才提到一个词机遇,特别是这些年轻人机遇是他们从农村到城市的重要理由,尤其在中国的大城市,我们看到他们有更多的橄榄枝伸向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年轻人,比如说送户口,我们在网上找到一个相关的事例,这是一位25岁的小王,准备离开上海到南京,陈述了他从上海到南京的重要理由,显然上海很难把他留下来,南京有户口有奖励。李铁先生,从这样新的方式吸引年轻人,这对于年轻人而言是不是发展当中的一个福利,或者说是好消息?李铁:因为这不是农民进城

8、,是城市间流动的人口,这些人口是大学毕业生一样,过去是500多万,现在是800多万,这些人向往北上广深,但北上广深采取的严格的人口控制措施,他们想到了二线城市,父母的养老问题,包括子女的教育问题。各个城市实行自己的人口政策,有两个因素,第一,也是贯彻户籍制度的问题,放松这个口子。第二,如果这些人来了以后得买房,相对于二线城市住房滞销的问题,这些人可能会缓解一部分的压力,属于地方财政考虑。主持人:对于二线城市来说送房子,送户口,发奖金的形式真的可以把年轻人留下来吗?李铁:我觉得还是就业的吸引力,因为没有就业的吸引力很难想象到那儿生活。因为要挣工资,没有工资怎么维持消费,有没有就业和未来发展的发展

9、空间?主持人:李铁先生,有没有人给你提这样的现象,影响这些年轻人进入城市的重要理由我不能拿到城市的户口,户口的关键因素在人们进入城市的过程当中比重占的有多大?李铁:刚才讲的这几个条件里面分两类不同的人,第一有稳定收入的人比较在意户口,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比较在乎就业,如果你在一个城市有的稳定的职业以后,第二步比较考虑的就是户口,当然也跟他的消费成本有关系。比如说在上海,在北京,买房子买不起,给你户口也没有用,消费的成本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选择。很多人在北京拿到收入,拿到收入以后回到家乡。为什么有人在城市里面赚钱以后回到家盖房子,因为他让邻里觉得他是一个成功人士。第二,有了稳定的就业以后才有公共服

10、务和其他的选择。主持人:所以大家的需求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的,当然也伴随着这种需求我们看到各个城市他们提供了不同的需求给这些渴望进入城市的年轻人。我们继续翻开国家新兴城镇化规划当中提到的城镇和产业的发展关系,在第12章当中第一节是这么规定的,我给大家念一下,特大城市要适当舒缓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外转移,加强周边基础城市连接,推进中心城市功能向1小时交通圈扩散,李铁先生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到底讲什么现状和未来?李铁:根据国际的经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的时候,工业有噪音,城市容纳不下,城市以服务业发展为主,这是第一个概念,这个政策中提出要遵循国际规定,我们的城市要

11、招商引资,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第二个问题,1小时交通圈,半径30到50公里的地方,尽快发挥中小城市的枢铁功能,避免和南美国家一样人口过多带来的交通问题,贫民窟问题等等,如果通过中小城市得到疏解,主城区的压力得到大大缓解。主持人:在城市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当中他们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吸引大量外来劳动人口,但是今天推动城镇化进城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产业布局要做一个新的调整,大家比较熟悉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以三大地区为核心,北京、上海、广州,探讨城市布局重新调整的时候对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哪个城市面临的难题更大?李铁:严格来讲就是北京、广州、上海,还有京津冀。难度最大的还是北京、上海,因为它们

12、集中中国最丰富的公共资源,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难以打破的利益结构。我们当初提出城镇化政策的时候,特大城市控制人口是主城区,万平方公里全要人口控制就不符合希望了,北京5环内大概1千多万人口,这些地方要控制,不能什么人都进来,什么产业都进来,确实是这样,对于辖区这么大的空间不发挥优势。通过现有财政解决他们的公共服务问题,如果再增加一些人可能会平摊他们的公共服务。比较难的就是北上广深,就是因为他们的财政利益分配。持人:刚才强调了中国跟日本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继续请教一下李铁先生,面对中国不同的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这种转变和推动,会发生转变吗?在中国,还是同样我们也要遵循这样

13、的规律?李铁:已经发生变化了,现在我们看到北京的服务业和上海的服务业都达到了70%到80%,珠三角的服务业也在调整,但是也在进行转化,这是一个大趋势。所有发达国家它的服务业是工业的3倍。主持人:这样一个过程可能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对于大城市新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言,他们各自有什么难度摆在自己的面前吗?李铁:我们现在的最大问题是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一大部分地区属于工业化的前期,还有一部分地区属于中期,还有一部分属于中后期,我们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发动产业的再分配,中西部为什么城镇化的发展快于东部地区,城市群地区的成本在上升,如何利用产业重塑发挥中小城市的活力。主持人:从中国现实城市发展程度来说,我

14、们看到产业集群和产业的重新布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他们推进的速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更多的是中心城市产业的力量很强大,周边的中小城市产业力量却非常的微弱,无法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样一个现象是否也在困扰着我们的进程?李先生。李铁:我们知道中国最近出现一些特色小城市,原因在于三线城市,包括二线城市成本太高,招商引资的成本,过去我们招商引资的成本通过房地产开发来弥补,现在房子卖不出去了,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自动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市转移,这是我们面临的趋势,我们还有很多的改革途径。主持人: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以后,所有人都觉得我们需要从产业配套上下更多的工夫上,我

15、们现在已经开始行动,有不少的案例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看下面这个案例。他可以为周边做一个配套,周边可以支持发展,对其他的城市而言是否也容易做到这一点?苏州市破解了什么难题可以呈现今天的发展态势?李铁:如果我们理解苏州,80年代的时候乡镇企业非常的发达,发达最大的特点是各个乡镇形成自己独有的乡镇体系,中小城市发展,一个是原产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一个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选择到小城市,苏州就是这样一个特点。无数乡镇企业发展的规模,实现了城镇化,实现了工业化,又实现了转型升级,它有它的偶然随机性,过去的乡镇企业家怎么引进上海的企业,怎么引进外来的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产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进行升级,它不

16、一定和苏州有联系,但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个工业发展形成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现场提问:提问:我是来自家具制造业的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于大中城市的市场销售,现在全国都在进行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的推动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企业如何做到从根本上认识,破除这种误区?让企业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请李铁先生能不能给我们提一些启迪?主持人:大家觉得这个当中可能有跟以往不一样的机会,我们听听您的解答。李铁:我没有办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产业分工有它的市场特点,现在还是增加了新的因素,过去80年代当地的产业惯性,90年代实行了新的布局分工,集中发展城市地区,产业园是一个普遍的模式,现在为什么发生更大的变化?基础设施配置发生了变化,交通,我们看到整个的高速公路,高铁,包括轨道交通迅速发展,使我们的城市群地区的发展出现新的活力,使我们的工业运输半径和消费半径大大缩短,这是中国最大的变化,市场如何选择它的布局?产业怎么选择落地?包括一个企业如何选择?这是市场决定的,我们也决定不了,这是随即性的。主持人:从产业布局来说不是简单的从A城市搬到B城市就完成了重构的过程,请问李铁先生在这几个要素之间选择,你的选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