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02182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9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文言文阅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一课时断句正确断句是理解文意的前提,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对断句能力的考查也是我省近几年的特色,如:2012?江苏卷对节选自萧统 陶渊明集序中的一段文字断句,限断6 处,共 6 分2011?江苏卷对节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中的一段文字断句,限断6 处,共 6 分2010?江苏卷对节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一段文字断句,限断6 处,共 6 分【规律总结】高考选用的断句材料一般为议论类短文,并且对断句的层次作了有效的限定。要求在整体把握材料大意的基础上,合理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一般来说, 文言文的断句可以根据标志词来确定。如 2012 年高考江苏卷中的 “孰” “乎”,2

2、011 年高考江苏卷中的“且”“岂”等。(2012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 题。 (10 分)1.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6 处)(6 分)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 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 , 辞采精拔。 横素 波 而 傍 流 干 青云 而 直上 语 时 事 则 指 而 可 想 论怀 抱 则旷 而 且真 自 非 大 贤 笃 志 与 道 污 隆 孰 能 如 此 乎!余爱嗜其文, 不能释手 , 尚想其德 ,恨不同时。 ( 节选自萧统 陶渊明集序) 2. 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 分) _ _ 3.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

3、因, 不超过 10 个字。 (2 分) _ _ 高考专家如是说: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句式的对应关系和特殊虚词断句的能力。能否看出“横”与“干”相对,“语”与“论”相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也是检测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方式之一。2 高考状元如是说:我按照“三步走”断句: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陶渊明文学和志向两方面的特点。第二步:抓标志性词语和对称句式。 本语段的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句首虚词“孰”,对称句式主要是前四处,如“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由句首虚词“孰”可先断开最后一处,再通过对称句式断开前四处,最后剩

4、下“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部分,可结合文意,抓住“笃志”一词,在其后断开。阅卷老师如是说: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考生不能抓住句首虚词,不能在“孰”前断开,以致丢分。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两找四明一依据”断句法1.找名词(或代词) ,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在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遇到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一般可以在它的前面断开;看到名词或代词做宾语时,一般可以在它的后面断开。需要注意的是, 在文言文中, 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2. 找虚词,定句读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如:夫、

5、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邪(耶)、耳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3. 明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4.明语法,定句读结构成分是句子的基本构架,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分清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是文言文断句的最主要依据。此外,利用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如, 何” “奈, 何” “若,何” “谁, 者”“

6、得无 , 乎”“不亦 , 乎”“无乃 , 乎”“况, 乎”“何以 , 为”“与其, 孰若, ”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可以利用的文言文语法停顿的标志。5.明修辞,定句读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 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 (1)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做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例如:“宋人或得玉/ 献诸子罕 / 子罕弗受 / 献玉者曰

7、/ 以示玉人 / 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 ”(2)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劝学)(3)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愚公移山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

8、来说, 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6. 明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所帮助。【例】汉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 良 未 尝 有 战 斗 功 高 帝 曰 运 筹 策 帷 帐中 决 胜 千 里 外 子房 功 也自 择 齐 三 万 户 良 曰 始 臣起 下 邳与 上 会留 此 天 以 臣 授 陛下 陛 下用 臣 计 幸 而 时 中 臣 愿 封留 足 矣不 敢 当三 万 户 乃 封 张 良 为 留 侯 与 萧 何 等 俱 封。 ( 史记留侯世家 )【断句标志】时间:汉六年正月。历史

9、人物:良=子房 =张良,高帝,萧何。官职:三万户、侯。历史地名:下邳、留。这段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理解,断句便容易许多。【参考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7. 依总分,定句读与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答题步骤】(2012南通二调)阅读材料,完成13 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

10、线的部分断句。(限 6 处)寄吴中曲论良是。 “唱曲当知, 作曲不尽当知也” ,此语大可轩渠。 凡 文 以 意 趣 神色 为 主 四 者 到 时或 有 丽词 俊 音 可 用 尔 时 能 一 一顾 九 宫四 声 否如 必 按 字 摸 声 即 有 窒 滞 迸 拽 之 苦 恐 不 能 成 句 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注】轩渠:大笑的样子。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吕尚曾垂钓于此,而遇4 文王。2汤显祖,明代著名戏剧家。请写出其“临川四梦”中两部戏剧作品名。答: _ _ _ 3这篇短文反映了汤显祖戏曲理论的根本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1、答: _ _ _ 5 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二课时文学文化常识本考点考查考生的知识和素养以及平时对文学、文体知识的积累。题目巧用能提供与旧有知识相关联的文段,要求提取旧有知识。如:2012 年高考江苏卷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011 年高考江苏卷何谓“春秋笔法”?2010 年高考江苏卷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规律总结】从高考实际考查情况看,主要考查对古代作家作品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为了降低考查的难度,所考查的内容均与文段有关联,且做出一定的提示。如2010 年高考江苏卷对难度较大的文史通义的作者的考查。(2010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 题。 (10 分) 1. 用斜线“”给下

12、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 (6 分)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 然读史 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 门 之 攻 习 犹 未 达 古 人 之 精 微 况 泛 览 所 及 爱 憎 由 己 耶夫 不 传 者 有 部 目 空 存 之 慨 其 传 者 ,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节选自文史通义 )2 “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 分) 答: _ _ _ 6 3 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 分) 答: _ _ _ 文学文化常识识记“四法”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

13、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 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穿针引线法零散的文学文化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用一根线将它们穿起来,这些文学文化常识就会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具体如下: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文化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 将针一根一根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2.联想法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是相似联想,或是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 积累法7 文学文化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因此, 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作家作品等,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可能考查到的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