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综合训练(7)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332731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综合训练(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综合训练(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综合训练(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综合训练(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综合训练(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综合训练(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综合训练(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历史高考适应性训练历史高考适应性训练05.1824. 战国时期,商鞅在魏没有得到重用,于是西入秦求见秦孝公,终于被委以重任。吴起 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此类 现象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对“士”采取高压政策B “士”失去人身自由,不可“择木而梧” C “士”是个腐朽的阶层,各诸侯国皆竭力排斥 D “合着留不合则去”的自由氛围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25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 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B 运河

2、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 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 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26. 从“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中” 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B 农业生产日益萎缩C 政府对工商业日益重视D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7.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 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 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 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28.

3、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 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 社会剧变中的 近代绅商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 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 社会群体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变迁的角度 29. 清末民初,日本“武力派”在中日关系史上造成了“三甲纪念” 。 “甲午之役”是日本 “脱亚”历程的起始,其“入欧”地位因“甲辰之役”得到巩固。 “甲寅之役”及其“后幅 文章”是日本对华政策和国家目标发生新转折的征兆。下列关于“三甲之役”的说法错误 的是

4、 A 日本发动“三甲之役”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B “甲午之役”后签订的苛刻条约远胜于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的不平等条约 C “甲辰之役”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D “甲寅之役”是指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30.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 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1同是发展中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前,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 1992 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图 10 可判断,出现这种变化

5、的原因是A 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B 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 C 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D 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32.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 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 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 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33. 1807 年来华的马礼逊是伦敦传福音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派到中国大陆的第 一位传教士。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 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

6、一部华英字典 ,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所开创 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 化交流的先驱。马礼逊所属的教会应该是 A 东正教 B 伊斯兰教 C 路德宗 D 加尔文宗 34.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 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35梁启超在 1922 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这句话可以 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

7、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 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 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 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 ”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 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 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 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 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40.(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 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

8、“每一学说” “皆属错误的” ,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 “皆非出于独创” ;不过,他还是 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 ,劳动者 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 “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 。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 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 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 。陈韶华、郭广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 年第 2 期) 材料二: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 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 、

9、 浙江潮 、 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 朱执信在民报 (1907 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 主要内客,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朱执信指出:“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 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 ”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 的范围非常小。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 民网2010 年 11 月 24 日) 材料三:“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 。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 1942 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 ,指出“马克思 的分析是这个时期

10、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 陈韶华、郭广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马 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 年第 2 期) 材料四: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 10 集记录 片。记录片中称, “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 ,学者认为,马克思“以 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德 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 德国“马克思城”重新挂牌 (环球日报2011 年 2 月 23 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 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11、 (8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是如何“从精英到大众”的?(8 分) (3)材料三、四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 种变化?(6 分) (4)综合材料一、三、四,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3 分)41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 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 “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

12、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 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 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社 会背景加以评析。(12 分)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其明年,山东被水菑,民多饥乏,於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唐以振贫民,尚不能 相救,乃徙贫民於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万口,衣食皆仰给

13、县官。其费以 亿计,不可胜数。於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 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 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於是公卿言:“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 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 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贾人有市籍者, 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 尽代仅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

14、置均 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 委输。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 一一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1935 年 11 月 4 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在法币改革前,1934 午底全国主 要银行发行的兑换券总计约 56 亿元。到 1936 年 1 月,已增至 78 亿,此后更是猛增, 至 1948 年 8 月 21 日已达 6636946 亿。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得更快,如以 1937 年 6 月重 庆物价指数为 1,1948 年 8 月 21 日上涨至 1551000。而上海物价比重庆更高,如以 1937 年 6 月

15、为 1,则 1948 年 8 月 21 日为 4927000。当时有人说,战前能买一头牛,这时只能 买 13 包火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 对策?(8 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相似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分别是什么?综 合上材料,可以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7 分) 历史答案 (山西四校)2428DBACA 2933DCBBD 3435DB40(1)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主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肯定了其中的少数 内容。(4 分) 原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批判马克 思主义来压制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西方学者希望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使统治者改善劳 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4 分) (2)状况:20 世纪初开始传播,只是零散的,不成规模和系统,传播的范围非常小。(2 分)“从精 英到大众”;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十月革命的推动;五四运动 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是马克思主义迅速大众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使马克思主义更 进一步大众化。(6 分) (3)变化:由批判为主转为赞扬为主,研究更加热烈了。(2 分)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