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3提纲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173414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必修3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二必修3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二必修3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二必修3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二必修3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必修3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必修3提纲(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产生原因: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 生产方式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社会大变革。(根本 原因)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社会动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以求兼 并得胜;“士”阶层出现且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到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自提出自己的利益 和要求,宣扬自己的主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

2、程。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派别代表主 张影 响 孔子“仁”、“礼”;(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含民 本思想)“正名”“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孟子“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性善说”;先义后利,舍生 取义;人格精神建立政治学说“仁政”,儒家学派重要奠 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对传统文 化产生很大影响。儒家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唯物主义);“性恶论”;以 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舟水之说。建立中国传统的“外儒内发”的治国模式; 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

3、者,对中国哲学影 响深远。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 的,主张变法革新法家的集大成者;思想适应中央集权政体 需要,法儒结合,成为统治思想的理论基 础。 老子“道”是万物本源,否定“天命 论”;朴素辩证思想;“无为而 治”、“小国寡民”。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 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 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 庄子“齐物”;“消遥”;天与人 “不相胜”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 “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一度成为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对中国后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突出儒、道、法的 影响)。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原因: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产生: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主要思想:A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主张;B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C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 薄敛、省役;D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突出表现 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 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5、,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过程:A 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B 太学出现: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 教育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消极: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 策。积极: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管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 积极意义。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3、宋明理学1)、背景: 魏晋南北

6、朝,佛教、道教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隋唐, “三教合归儒”,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3)主要内容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理”体现在 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 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4)历史作用:积极重

7、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 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 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 了消极影响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加强2)、李贽进步思想: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 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 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肯定 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 主张 男女平等3)、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经 历共同主张黄宗羲黄宗羲

8、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共同作用 反对君主专 制独裁提出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大天下之大 害害”“保天下者,匹夫之保天下者,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贱,与有责焉”的进 步思想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私有, 应当耕者有其应当耕者有其 田田 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的发 展工商皆本工商皆本,反 对重农抑商主张主张“经世致用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构建起具有 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提出“天下为天下为 主,君为客主,君为客” 的思想“博学于文,行已有博学于文,行已有 耻耻”,反对空疏浮泛 的学风,学以致用主张物质第一主张物质第一 性性,是杰出的 唯物思想家处于民 族矛盾 和阶级 斗争激 烈动荡 的年代, 参加过 抗清斗

9、争著述 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 对传统儒学 唯心体系的 批判继承, 使我国传统 文化重新焕 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 了巨大影响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

10、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20102010 广东广东 151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 枝叶叶外头寻。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这首诗反映了A.A.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 B.B.董仲舒的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C.C.王阳明的王阳明的“心学心学” D.D.顾炎武顾炎武 的的“经世致用经世致用”1515、C C 王阳明主张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心即理也”,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突破了程朱理学的,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突破了程朱理学的 理论。诗歌后半句嘲笑以前从外头入手的

11、求理方法。理论。诗歌后半句嘲笑以前从外头入手的求理方法。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1、科技成就1)古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A 天文学: 天象观测: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领 先世界。 天文著作:甘石星经我国最早,书中的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 天体测量:a.张衡 水运浑象仪,地圆的见解(早 1000 多年),地动仪。b.僧 一行 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制成水 运浑象仪。c.郭守敬 简仪”,测定的黄赤道交角,编授时历B 数学: 春秋九九乘法口诀 度量衡 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 西汉周髀算经 勾股定理 东汉九章算术标志实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圆

12、周率(刘徽,割圆术;祖冲之精确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 1000 年) C 医药学:中医学 远古时期 针灸疗法 战国 医学分科扁鹊 四诊法(望、闻、问、切) 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 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 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华佗 五禽戏 麻沸散。 中药学唐本草 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 孙思邈千金方 李时珍本草纲目伟大科学著作。D 农学:农业技术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 农学著作a.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 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b.元代农桑辑要现

13、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c.元代王祯农书重点放在生 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 4/5。 d.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 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2)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纸出现前:布帛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4 世纪传朝鲜等、8 世纪中亚、12 世纪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 明,泥活字, 13 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加速文明进 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C 火药 唐代炼丹

14、制药时偶然发明 孙思邈丹经 唐末用于战争 14 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D 指南针 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发明,于航海。 13 世纪 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 1)汉字演变:)汉字演变: 起源 新石器 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成熟 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统一 秦 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 理论 东汉许慎 “六书”: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 2)书法:)书法: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社会危机、士人群体、文具王羲之虚玄灵动 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隋 唐盛世气象颜真卿、柳公 权注重规范法度宋 代社

15、会生活丰富多样宋四家、赵佶追求个性、有意无 法明 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 明强调个性化3)3)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起源:新石器时代;地面、岩壁、陶器上画;粗犷、浪漫 ;原始集体生活战国时期的发展:毛笔;人物肖像;绢帛;人物龙凤图;从萌芽走向成 熟秦汉: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珍禽异兽、神仙魔怪;神秘、古拙;长沙马 王堆汉墓帛画、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画家活跃;“以形写神”;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唐: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 阎立本步辇图唐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宋到明清:文人画的发展 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山水画兴起并 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民俗画的发展 宋代: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市井 生活;写实;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明清:小说、戏剧迅速发展;插图、 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4)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