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7023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的分组 快乐的分享浅谈分组分享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唐晓炎【文章摘要文章摘要】现代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讲求全面素质的提高,分组分享教学法为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提供一条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分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快乐分享,促进学生生动、快乐、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教师在这种分组分享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个较全面细致的认识和了解,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关键词关键词】分组分组 分享分享 教学法教学法 农村小学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新

2、兴的学科,如今,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逐渐步入正轨。笔者所在的区近年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所有乡镇小学都建成硬件设备达标的学生机房,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作为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它承载着培养农村一代新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因此,这一学科随着时代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一、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提出一、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提出信息技术学科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课程的理念不断地更新,对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滞过。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解决计算机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并

3、举这个问题,找到一条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以下的现状,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上表现的尤为明显:1、学生起点不一样,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家庭条件的差别,接受能力的差别,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的充分性的教学,学生在课堂表现出操作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笔者通过对所在区的乡镇学校了解统计,许多班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率不到 10%,而家庭拥有电脑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相比其他学生有良好的基础。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会显露出较大的弊端。2、多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专职教师所带班级多,课时多,一般

4、除了任教很多班级外,还负责学校电教、网管等其他事务,任务重;目前尚有一大部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其他学科。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师生交互,不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管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讲求全面素质的提高。新一轮学习革命强调参与学习的个体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具备团体协作精神,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出三个层次:一是启蒙教育;二是深化教育;三是特长教育。基于此,我们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出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组,引导他们分享合作学习,并将学生分组分享合作学习的方法作为主体教育的重要教学策略实施,其主旨是弥补过去班级教学形式中学

5、生交往的缺乏,达到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观念,提高学生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生动、快乐、主动地学习,使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且在这样的合作机制中,每一个学习小组都相当于一个小小教学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表现自己,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本小组学生都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有个较全面细致的认识和了解,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二、分组分享教学法的特点及益处二、分组分享教学法的特点及益处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6、 ”分组分享教学法来源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等待变为主动获取,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主宰灌输变为主导参与,因此师生的思想观念更新比课堂的组织艺术更为重要。分组分享教学法着重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学习技能和知识的教学方式,这一分享学习的过程,既是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也是方法形成的过程,更是培养和体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较完美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在分组分享的教学环境下课堂具有以下特点:1、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需要,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整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正向,互蒙其利的。同时每个人的表现不但关系到自己,还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

7、表现,所以每人都需要努力,共同提高整个小组的成绩。2、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运用适当的技巧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解决在分享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意见与冲突。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是和谐地运作,积极地互动,并分享彼此学习的心得,进而达成有效的学习。3、每个小组成员为了集体荣誉,相互促进与监督,因此,在学习和检测着各小组成员都会主动积极地相互评价,这有利于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形成,教师更容易全面掌握学生技能状况。分组分享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分享合作,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到了合作精神。它真正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培养和构建学生主体性时,对克服传统教学中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方面起着很

8、关键的作用。把学生从单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一代新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

9、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小组成果评比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三、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三、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1、有效分组,合理布局合理布局首先是小组的划分要合理,包括小组内要注意学生能力的互补、小组间要注意能力的平衡,才能有利于小组内分享合作、小组间竞争的开展。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分组前分发调查表,提前做好学情分析,充分掌握班级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为了便于在分组分享教学中落实竞争机制,促进全体学生的公平

10、竞争和发展,教师要对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水平有个明确的定位,在分组前我们既要尊重自愿原则,但同时也要兼顾均衡、男女混编适当调整原则。国内外研究证实,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七人为宜,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就相当大些。考虑到目前我们农村小学基本上以大班教学为主,学生人数都在 50 左右,如果小组数太多,则教师上课比较难于兼顾,小组数太少,每组人数就相应多,分享机会与效果都会受影响。同时考虑到电脑房格局的特点,我们采取 6 人一组形式(见表一) ,每小组可以由上、中、下三种层次的学生合理组成,由组内学生集体为自己小组创作好的名字,如“精灵队” “旋风队”充分

11、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还有利于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在各小组建立管理机构,为课堂管理走向学生小组自律打下组织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每小组设两名组长,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相对薄弱的同学提供帮助。同时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择之前,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由于有自愿建组作前提,公举组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选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在此基础选出两名组长,正组长主负责组织开展分享学习活

12、动,副组长主负责管理纪律与奖惩和考评。有了这一管理机构后,教师要及时组织组长分别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方法,为分组分享教学的课堂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保障。另外,组长的培养是一项贯穿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对组长进行跟进的培训。2、互助学习,快乐分享分组分享的课堂是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分组分享活动,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些分组分享活动目的进行的分享互动过程,借助分享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去。备好课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基础。作为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备课,除常规备课原则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这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通过分

13、享去学习,更便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在备课中教师尤其应当注重分享点选择与表达,教学中分享点的选择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分享点选择正确了,才能开展有效的分享活动,才能让分享顺利进行下去。例如:我们在讲授 Word 插入图片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结合前几节的内容,选择分享点:(1) 、插入图片需要用到菜单栏的中的哪条命令,找找小组内进行操作,然后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先独立思考,再由组长组织在小组内分享,既复习了旧知,强化 Word 窗口的构成,同时也为下面新知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 “在这课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知识不清楚,或者感觉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小组内交流。 ”这一环节,组内的讨论分享有

14、效的总结归纳了本课的知识点,既提高了学习氛围,又能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还能真正准确地暴露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组内的互帮互助,实际上就是再次的学习提高过程。在分组分享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同时,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3、合适评价、积极进步新的课程标准其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多元性的,那么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内容必

15、须与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相匹配,评价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缩影,必须体现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范围与属性。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我们采取了在分组分享的课堂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结合。(1) 、学生评价、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构建新一轮的评价体系中,过程性评价必将占据一席重要之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同学及学生本人,在评价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评价,难免会存不准确、甚至带有主观偏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慢慢地厌倦上课。在分组分享的课堂上,这种评价的对象是以组为单位,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这就使评价的范围得到扩大,为开展过程性评价创造了

16、一个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在分组分享的课堂中设计出评价表(见表二) ,以学生评价、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提供了小组内成员互相展示与了解的时间与空间,使评价不至于成空中楼阁,更具有有针对性。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对某种外部原因结果的评价,是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成绩评价方法。或者用于判别每个学习者是否获得某些能力,是否可以继续进行某种课程。终结性评价往往是阶段性评价,单元测试评价就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而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往往是几课一单元,认识和掌握一软件的使用。而过程性评价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得到强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进步的幅度等,均可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对学习结果的肯定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它能产生或加强学习动机。因为知道学习成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不断的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