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3816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 教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复习0 0 引言引言 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并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1 1 声现象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 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 15时传播速度是:340m/s 合 1224Km/h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Ss21 21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

2、度、音色。 5、(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 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 的音色不同 6、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也是有声音的,是人听到的最小的声音,50dB 是较理想 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减弱有隔声、 吸声和消声几种方法。 8、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 Hz 之间,猫、狗

3、听力范围比人广。 9、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有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 度测定器(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超声波清洁器、超声波焊接器。蝙蝠靠超声波定向。 次声波能够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科学家靠次声波预报地震、台风。火箭 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能产生次声波。 2 2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原理制成的。 3、温度单位是读着摄氏度。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

4、规定为 0 度,把 1 标准大气压下沸 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4、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体温计;(3)寒暑表。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每一小格是 0.1。 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 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 液体中)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 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固态、液态、气态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

5、态。8、温室效应主要的二氧化碳引起的。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有:城市生产和生活中 排放出的大量的热;建筑物有较强的吸热本领; 城市中水面小、地面含水量小、水的蒸发少。- 2 -9、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如:铁水的形成,冰雪消融 1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如:水结冰, 11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一定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凝固点。同一晶 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熔点 。 13、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熔化 凝固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

6、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 AD 是晶体 熔化 曲线图,晶体在 AB 段处于 固态,在 BC 段是 熔化过程,吸热,但 温度 不 变,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 DG 是晶体凝固 曲线图,DE 段是液态,EF 段落是 凝固 过程,放 热,温度 不变,处于固液共存 状态,FG 处于固 态。 11汽化:物质从 液 态变为 气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 蒸发 和 沸腾 。都要吸 热。如:秋天河面上热气腾腾(先汽化后液化) ,潮湿的衣服干了(汽化) ,坎儿井减少水蒸发和渗漏。水沸腾前,气泡(是空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声音大; 水沸腾后,气泡(是水蒸气)上升时逐渐变大,声音小。开水不响,响水

7、不开 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 任何 温度下,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在液体表面 和 内部 同时发生的 剧烈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 腾时要 吸热,但温度 不变 ,这个温度叫 沸点 。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 ;(2)液体 表面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的 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 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 。液化石油气采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 (液化现象如:“白气”的形成、雾、露水的形成,棒冰冒“白气” , )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叫升华,

8、要 吸 热;而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 凝华,要放 热。如: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升华) ,用久的灯泡内部玻璃发黑(灯丝先升华后凝华) ,霜、雪的形成(凝华) ,棒冰表面的白霜(凝华) ,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晾干(升华) , 16、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凝固、凝华 17、几个应用冬天地窖中放一些水:水凝固时放热 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 夏天运鱼车用冰块:冰块熔化时吸热 测量开水温度用水银温度计,寒冷地区用酒精温度计 烧开水时在靠近壶嘴的地方不出现“白气” ,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 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冰块熔化时吸热 冬天

9、教室内窗户有冰花或露水(凝华或液化) 舞台上用干冰人造雾: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 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3 3 光现象光现象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最大的自然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如电视机的荧光屏) ;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太阳热主要以红外线形式传到地 球- 3 -5、紫外线主要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机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 工人焊接时要戴面罩,防止紫外线。大气中臭氧可

10、以减少紫外线(氟利昂或氟氯碳化物形成臭氧空洞)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看不见不透 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的形成,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m/s,合 3105Km/s 或 1.08109Km/h,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也认为是 3108m/s。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在法线两侧,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 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

11、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 等于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物体在水中的 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像是正立、等大、虚像 11、平面镜两个作用:(1)可以成像(2)改变光路。 应用:潜望镜 12、几个应用: 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对比。 看见水中的鱼:光的折射 ,看见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 红光照在上身白衣服、下身蓝裤子时,上身呈红色、下身黑色;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有色 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光被吸收。 戴着红色眼镜透过蓝色玻璃的

12、窗户看室外是一片漆黑,戴着红色眼镜看室外各种颜色的花,除了 看见红花是红色外,其他花都是黑色。 光具有能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植物的光合作用,光使周围明亮、变得温暖,胶片感 光红花用红光照射将不能生长,因为红花反射红光,不能吸收光的能量 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倒立的实像,一定是圆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4 4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 直射向

13、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 以也叫 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 物距(u)像距(v)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 u2ff2f倒立放大实像 u=f不能成像 uu正立放大虚像 13、折射的光路图: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镜面F(2)f(1/)(2/)(1)(3)- 4 -空气 空气 空气水 水 水 1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 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

14、出法线(虚线),然后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 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 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 实心。 15、凸透镜和凹透镜区分方法:看:看字的大小 照:能否使太阳光会集 晃:透镜移动方向与 像移动方向是否一致 摸:透镜的厚薄 1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实际是短焦距的凸透镜。 17、 目镜及焦距 物镜及焦距 伽利略望远镜 凹透镜、焦距短 凸透镜、焦距长开普勒望远镜 凸透

15、镜、焦距短 凸透镜、焦距长 显微镜 凸透镜、焦距长 凸透镜、焦距短 5 5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 米. 课桌的高度约 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米;1mm=0.001m=10-3m;1m=106m;1um=10-6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 微米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 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 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