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3349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管理史大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简答题51简述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答:稷下学官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但是,并不是毫无规矩。学生守则的名称: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 ,据考证, “当是齐稷下学官之学则” 。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1)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3)规定了学习的规则。总之,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52.简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管理体

2、制的影响。答:教育职业化在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美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确实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它也使国家和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教育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工商实业界不负责地利用和抛弃。二三十年代,工商界鼓励教育多注重学生的技术训练。到40年代,他们又出来指责学生缺乏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实质上,教育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不应该是同步的。工商实业界对教育的关心多出自眼前利益,而教育则是长远的。(2)教育受社会势力和思潮左右,缺乏独立性。在普通教育职业化中,对教育决策起决定作用的实际上是由实业界代表组成的全国促进工业教育协会、全国制造商

3、协会等组织。(3)教育工商界直接操纵而肤浅地把教育变成经济的武器,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种族)和个人的最终利益受损。这种代价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五、论述题53.(心)试述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答:(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宋代经三次兴学运动,官学制度更加完备,地方学校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宋代教育行政制度沿袭唐制,并有所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 。学田制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宋元时期的地方官学的大发展。(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宋代严格选任教师,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地方官学教师的选任采用新

4、的“考选教官”制度。(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放宽了入学等级;制定了严格的学规。(6)教学管理的发展。教材的更新;“三舍法”和“积分制”的实行。54.试述班级授课制。答:(1)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作了明确的界定。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班级,由一个教师教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内容有:分组、分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组、分班。每班只设一个教师。每门学科只应该用一种书。每班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一切学科和语言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教授。(2)班级授课制具有以前授课制不可比拟的优点:班级授课制是普及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一种手段。它可以解决

5、普及教育中教师少、学生多的困难。班级授课制有利于教和学。面对众多学生,可以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工作热情;集体学习能够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3)班级授课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许多缺点:比如否定了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夸美纽斯为了确保教育的人人平等,避免任何混乱,否定了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他强调:“绝对不进行个别教学,不在学校以外私下地进行,也不在学校以内公开进行,而只同时一次去教所有的学生。因此,他决不应该走近任何一个学生,或让任何一个学生单独走到他跟前,他只应坐在他的座位上面,让所有的学生全都看得见,听得清,如同太阳把光线照在万物的身上一样。 ”夸美纽斯的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无疑是简单

6、的、片面的。班级授课制不利于教材的多样化,也不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阻碍了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对象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是手工工场制度的移植。班级授课制的创立是人类教育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了班级授课制,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近现代的学校,才能使教育成为一项工程,一种职业。班级授课制为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外教育管理史标准预测试卷(一)中外教育管理史标准预测试卷(一)三、名词解释题45. 策问: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所谓“策问” ,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46.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

7、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47.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 “议决立法方面的事” ;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面的事” ;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48. “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亚里斯多德对教育目的的反思的结果,是针对、批判“偏狭教育”而言的。所谓自由思想,其目的在于人的德行和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与功利性相对立的。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

8、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为自己,为朋友,为事业本身之完美的教育,是针对偏狭的、功利的职业教育而言的,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 。这是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的争论的开端。49. 公学:公学历史悠久,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但由于它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因此称为“公学” 。公学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学生大都寄宿,收费昂贵。公学主要开设古典文学课,并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动,大都与教会有密切联系,并受教会支持。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发展,

9、公学虽对入学学生的身份放宽了,但对家庭财产的限制有增无减,它仍然是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50.新的组织一经济机制:是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教育系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俄罗斯教育部长吉洪诺夫在俄罗斯教育政策的基本方向与任务中指出,教育行政上“要么归联邦,要么归地方”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一种教育系统的新的组织一经济机制。这种机制宣布了旧的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历史,同时也非常坚定地说明将俄罗斯教育私有化是违背俄罗斯历史和宪法精神的。新的组织一经济机制的核心是找到一种自由度,既能保证国家教育的统一,又能考虑地方和民族的特点。建立这种新的组织一经济机制的依据只有

10、科学。四、筒答题51.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答: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第一,书同文。第二,行同伦。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第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52.简述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答:工业革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的发展,从根本上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建立新型的世俗化的大学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是:(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面。(2)将自由的学

11、术研究和新的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4)创办新式大学(如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柏林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如巴黎理工大学和日本的工科大学等) 。五、论述题53.如何正确评价“六三三”学制?答:(1)“六三三”这个学制一般称为“新学制” ,也称“壬戌学制” 。内容包括改革学制的标准、学校系统、附则和课程标准四个方面。(2)壬戌学制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制,但绝不是简单的照搬。它是全国爱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新教育改革家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坚持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共同创制的,它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切合中国

12、的实际,同时也考虑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它是我国学制史上的一大进步。(3)当然,该学制也有不足,如重文轻理、重应用轻基础等。54.试述德国教育精神与“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形成的关系。答:(1)德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是比较典型的“地方分权型”教育管理制度,即教育与文化主权主要集中在地方各州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州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权,教育主权集中在地方,实际是主要集中在州政府。但是,全国教育在结构、内容和结业水平等基本方面是比较一致的,这是因为在州以上存在着协商机构,体现着联邦的意义。这就是德国特色的“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制度。(2)德国整个的教育制度,主要是国民教育制度,是在19世纪初洪堡德

13、时期形成的。这种教育制度是建立在对国家、民族与教育的高度相关性的认识基础上的。(3)德国的整个的教育思想及其所形成的教育制度的核心精神是“国家”和“个性” ,正是这两种国家精神才促成了“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国家”精神指的是类似在普鲁士被拿破仑打败而签定屈辱的提尔西特条约时德国民族所觉醒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指的是只有教育才能够使全体人民形成对祖国和德意志民族至诚至热、至深至厚、至高无上的爱。“国家”精神推动着德国统一教育制度的形成。正如费希特所强调的,国家在本质上是伦理的,它存在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每个个人的精神中。正是这种国家精神不仅推动着德国统一教育制度的形成,还推动了德国教育的发

14、展(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巨大贡献) 。也正是这种“国家”精神使得德国人对“国家行政”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国家并不一定是中央集权(州是国家的代表) 。“个性”精神是指对天赋差异的承认、对精神的个性化的追求和相应的自由管理,并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和管理才是完备的,才能真正体现伦理意义上的国家性。正是这种“个性” ,构成了德国“分权”的联邦制勃育管理制度和明显“分轨”的中高等教育制度存在的思想基础。中外教育管理史标准预测试卷(三)答案详解中外教育管理史标准预测试卷(三)答案详解三、名词解释题45. 苏湖教法:北宋时期,胡瑗在苏州、湖州教学时,实行分斋教学,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卓著名闻天下。分斋教学

15、法也被称为“苏湖教法” 。庆历兴学时,诏取苏湖教法著为太学令。 “明体达用”是胡瑗“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地。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46八股文取士: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 、五经 。作文者必须“依经按传” ,用“古人语气” ,代圣贤立言,不能做任何发挥。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47 壬子一癸丑学制:1912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 ,称“壬子学制” ;1913年对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订,总合起来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校系统,即壬子一癸丑学制 。48.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是教学制度的一种。18世纪90年代,

16、由非国教派教徒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分别在本国和殖民地印度创造,因而得名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简称导生制。导生制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这种老师向导生施教就是英国培训小学教师的萌芽。这种制度规定被选拔的导生大约要接受3个月的训练,他们每天早晨要用2小时的时间跟老师学习各种知识和接受各种教学方法的训练,然后将所学得的知识转教给一般学生。这种办法是解决教师短缺问题的一种耗资少、见效快的方法。但它只能是一种解决穷苦儿童学习而师资不足的应急措施,不能解决儿童学习完整的系统知识的问题,更不会被用来为贵族教育服务。因而,导生制是英国国民教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49.中等教育七项基本原则:即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为中学教育制定的七项基本原则。这七项原则是: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础训练本领,成为家庭优秀成员,养成就业知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具有道德品质。其中“养成就业知能”准确说明了把职业教育置于公共教育系统实施的观点。50.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苏俄政权颁布的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