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12589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工程库区xx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XX 县 XX 镇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 步 设 计 报 告中国 XX 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二 O 一 O 年九月目目 录录1 总说明2 总图3 建筑4 结构5 给排水6 电气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8 燃气9 消防10 人防11 节能12 防灾减灾13 概算14 附件1) 重庆市 XX 县规划方案审查意见表图图 纸纸 目目 录录1 总图1.1 总平面图及竖向布置图1.2 绿化布置总平面图 1.3 消防扑救场地示意图2 建筑:详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3 结构:详结构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4 给水排水:详给水排水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5 电气:详电气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6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详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 1 总说明总说明1.11.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1.1 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 ;4)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50/5024-2002;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

3、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 年版) ;11)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2006 年版)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 年版)房屋建筑部分 ;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6)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关于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若干问题实施意见”渝建发2004124 号文件17)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设计规范、标准、法规和条例。1.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

4、) 重庆市 XX 县规划方案审查意见表XX 规建审(2009)第 65 号;2)甲方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3)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初勘) 。4)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经甲方确认的该工程方案设计文件。5)甲方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1.1.3 工程地质条件1.1.3.11.1.3.1 地地 貌貌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右岸,属剥蚀丘陵地貌。地势总体倾向西北,为一面坡形,地面多为梯田,局部基岩出露。场区标高在 290-340m之间(黄海高程,下同) ,相对高差约 45m,地形坡角一般 1020。1.1.3.21.1.3.2 气

5、象条件气象条件勘察区处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的气候特点。根据 XX 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均气温平均 18.2C,极端最高气温 43.5C(1972 年 8 约 26 日) ,最低-2.3C(1975 年 12 月 15 日) 。XX 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历年最大降雨量为 1479.40,最少年为 789.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74.6mm,降雨主要集中在 5-9 月,占全年降雨的 75%-80%,最大日降雨量可达 184.4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为 99.4mm。1.1.3.3 水文水文勘察场地西侧 1km 为长江。长江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6、。三峡水库建成后,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 145m175m145m 间波动,水库水位变幅为 30m。坝前 175m 时对应的勘察区回水位为吴淞高程176.6m,对应北京高程为 174.11m(接 5%洪水水位) 。因勘察场地高程均远高于 175m,故库区水对勘察场地无影响。1.1.3.4 地质构造及地震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本区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以来经历了多次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整体抬升和相对稳定的过程,以夷平作用为主,全新世以来该区相对稳定,表现为河流弯曲下切,形成阶地,无明显断裂活动或差异性升降活动。勘察区位于渝东褶皱束 XX 向斜之东南翼翘起端,岩

7、层产状为34011,无断层发育,见图 2 构造纲要图。勘察区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该两组裂隙倾角较陡,大于斜坡倾角,对斜坡稳定性影响不大,主要破坏表现形式为局部的崩塌、掉块。1)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210-215,倾角 78-82,密度 3 条/2m,裂缝宽 1-5mm,延伸长 1.5-3m,可见深度 1-5cm,为张开裂隙,裂隙表面波状起伏。2)走向北东,倾向南东 130-135,倾角 75-79,密度 2 条/1.5m,裂缝宽 1-3mm,延伸长 1.5-5m,可见深度 1-5cm,为张开裂隙,裂缝充填物为粘土夹碎石,裂面波状起伏。(2)地震根据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8、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版,建筑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由于本工程是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应提高至 7 度。(3)地层岩性据勘探揭露,勘察区地层为第四系填土(Q4ml)、残坡积土(Qdl+e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上段(J2s3) 。各层岩性特征为:a 第四系1)填土(Q4dl+el):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夹有少量建筑垃圾,顶部含有较多植物根系,仅在居民房或公路区零星分布,厚度较小,一般小于 1m。2)粉质粘土(Q4dl+el)

9、: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光滑,摇震无反应,手搓易成条,一般呈可塑状。以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夹含少量碎块石,结构较松散,碎块石含量 1020%,碎石岩性成分以砂岩、泥岩风化残块为主,粒径 25cm,棱角状。广泛分布于勘察区的缓坡及平坝区,厚度 0.52m,在斜坡部位常小于 1m,甚至常常有零星基岩出露,在坡底及冲沟内稍厚,1-3m 厚。该层广泛分布于大部分场地,该层厚为 0.6 m(ZK14) 2.1m(ZK6)。b 基岩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以砂岩为主,泥岩主要以夹层或透镜体分布。砂岩:灰色青灰色,局部夹红褐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

10、,岩质较硬,捶击声较响。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及岩屑为主,局部含泥质矿物较重。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基岩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岩质较坚。该层为场地主要基岩层。泥岩:紫红色,局部夹灰色团块,及白色钙质结核,泥质结构,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厚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局部地段夹砂质条带或含砂质较重,部份相变为砂质泥岩。暴露于大气中极易风化开裂。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 825cm 柱状。1.1.3.5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流水顺畅,未发现岩溶、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1.1

11、.3.6 地基均匀性评价工程场地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强风化及中等风化泥岩、砂岩。粉质粘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土体厚度一般较小,部分地段厚度变化大,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带岩体厚度差异较大,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岩体稳定,均匀性好。1.1.3.7 岩土层承载力评价填土承载力差,厚度不均,不宜作为拟建筑物持力层。粉质粘土有一定的承载力,但分布不均,厚度不均,不宜作为拟建物持力层;强风化基岩承载力较高,但厚度小,不宜作为拟建物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可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1.1.3.8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场地区地震基本烈度 6 度,历史地震活动震级小于 5 级,场地类别为 I-II 类

12、,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场地内覆盖层厚度较小,且下覆基岩厚度大,场地无泥石流、崩塌、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综上所述,场地整体稳定,地基均匀性较好,下伏基岩体完整,承载力高,无不良地质现象,结论为通过采用适宜的基础型式,在对挖填方边坡进行治理后适宜本工程建设。1.1.3.9 持力层选择持力层选择工程场地地基土主要有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及中等风化泥岩、砂岩。填土承载力差,性质极不均匀,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有一定承载力,但厚度变化大,属不均匀地基,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泥岩承载力较高,但其虽遇水后强度会降低,且其厚度不均,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中风化砂岩,强度高,稳定性好,属均匀地基,

13、是各拟建建筑物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因此建议拟建建筑物以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1.1.3.10 基础型式建议基础型式建议(1)基础型式建议根据持力层分布及建筑物、地形等特征,结合本地区建设经验,建议各拟建建筑物采用嵌岩桩(墩)基础,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中风化基岩。桩基嵌固深度以满足结构要求及边坡稳定为准。根据 XX 地区的施工经验,建议采用大直径嵌岩桩(墩)基础。同一建筑物建议采用同一种基础型式,同时相邻桩长应满足规范要求。(2)成桩条件分析根据中风化岩层埋深,预计桩长 210 米不等。上部覆盖层较薄,且场区地表水及地下水均较贫乏,降水难度较小,人工开挖难度小,在自身稳定的条件下,可采用人工挖

14、孔灌注桩(墩)基础,但必须作好护壁工作,提高成桩可能性。综上分析,本工程拟建筑物宜采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用独立柱或人工挖孔灌注桩(墩)基础。(3)桩基参数建议根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嵌岩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确定。桩基参数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BJ50-043-2005)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有关规定取值。1.1.3.11 地质结论地质结论1)、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为简单场地,该场地工程勘察等级为二级。2)、建筑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15、0.10g,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建筑场地为 I-II 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25-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无泥石流、崩塌、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3)、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两大类;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和土对砼及砼中的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4)、填土、粉质粘土层不宜作为本工程基础持力层,中风化泥岩、砂岩是拟建建筑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1 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场地概况区 位该项目位于于 XX 县 XX 镇新场镇中偏东,现有集镇后山坡。在集镇规划的发展区内。区位优势较好。如下图所示。10用地范围本规划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用地呈

16、半月形,南北方向边长约576m,东西宽约 116191m,总用地面积 87000 平方米(130.5 亩)。1.2.2 工程项目概况1) 该项目计划用地 130.5 亩,新建建筑面积 49726.47 平方米,其中教育用房 20502.11 平方米(含公共教学楼) ,行政办公用房 2372.15 平方米(5 层办公楼 1 栋) ,体育活动室 4427.4 平方米(3 层) ,400 米环形跑道运动场 1 个,其他生活辅助用房 22424.81 平方米(2 层食堂 2 栋,宿舍 4 栋,锅炉房、浴室、开水房共 1 栋, 公厕、配电房,地下车库 1 层等) 。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学校办学整体规模为 90 个班(一期建设 48 个班,二期建设 24 个班,三期建设18 个班) ,可常年招收学生 4050 人。项目工期:项目分三期建设,总体工期计划从 2011 年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