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1822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课题研讨反思楼小教师:杨瑞珍“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 “倾心”,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要经常讲,经常提醒小朋友注意听别人讲话。老师首先要细心听学生讲话,为学生做个榜样。同时,要善于抓典型,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总之,听,是一种本领,也要训练。一、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一、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第一种

2、现状:第一种现状:课堂上,小手林立,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 “我来” “我来”的叫声此起彼伏。但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来表达,而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第二种现状:第二种现状:在课堂上,常常有这种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在思绪飞扬,而他的心早已飞出课堂。第三种现状:第三种现状:当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顿时,满教室是嗡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个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中的学困生则心不

3、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但在讨论时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学,而是争吵不休。讨论结束,你的意见还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意见不统一;当同学发言时,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或根本不听,或者急的插嘴、抢着回答,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学生的活动多了、讨论多了,可仔细的“听”却少了一些,致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第四种现状第四种现状:在平时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做作业时,常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例如,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我让学生自学,然后出题,试着计算+

4、1 6,先说表示的意义,它表示把和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然后让个别学生板书,结果2 61 62 6是,这时我让学生看书,明确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所以我特别强调3 6这一点。但是,作业中就有十几个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于是出现了提醒最多的地方,偏偏是学生最出问题的地方。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可不难找到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的提醒对学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有的孩子打开作业本就开始抓紧时间动起笔来,有的孩子虽没动笔,可也心不在焉。在他们面前,你的指导是苍白无力的。这就是目前课堂普遍呈现出的现象:“热热闹闹”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但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

5、是倾听。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会倾听呢?怎样赋予倾听以生命的活力呢?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提出种种此类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教师深思:如果学生不会倾听,怎能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怎么会有自己的观点,怎么能与他人交流,更不会从别人的发言中获益。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能听倾听别人说话并简单复述。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养成专注的倾听习惯 ,提高学生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3.为了

6、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应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地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应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造成学生不良倾听习惯的原因。(一)研究造成学生不良倾听习惯的原因。1.学生年龄小,坐不住。2.不明白怎样倾听3.对讲述的内容不感兴趣4、“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倾听别人的发言5、学生假听6、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快,思维跟不上7、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8、教师提问指向不明9、教师方法陈旧10、教师语言不精简,使学生不愿意听11、紧张的师生关系降低了倾听效果(二)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策略。(二)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

7、倾听习惯的策略。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一)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对象是楼坝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课(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课题组成员研究考虑确立课题2.学习经验报告3.深入课堂实际研讨,随堂听课,听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课堂倾听表现。4.课后品评,用观察法对部分学生当堂练习完成情况、查作业完成情况。5.反思并形成经验荟萃五、训练方法五、训练方法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学习习惯,我们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能从“爱讲”中

8、学“会听”,在“会听”中促“多思”,课堂也就会形成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灵动”的高效课堂。(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乐于倾听(二)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

9、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三)恰当评价,鼓励倾听(三)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 ” (苏霍姆林斯基)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

10、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四)教给方法,善于倾听(四)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1 1、细化、细化“听听”的要求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 ,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

11、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随意插话时,教师不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以免伤害他的自尊心。而是在谈话之前告诫学生要遵守秩序,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 、 “听” 、“思”并重,相互促进。 2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

12、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我们组老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3 3、让学生当、让学生当“小老师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中,我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使得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 4、发言中提醒,、发言中提醒,“暗示暗示”法矫正法矫正

13、课堂上,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我们会随时提醒学生:“快把你的小耳朵叫醒!注意听啊!”“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发言?”“猜猜看,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从他的发言中,你听出了什么?”“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不断提醒,使学生形成一种倾听的自觉意识,也会在心里像老师这样这样时刻问自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而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更不可粗暴行事,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这种方法,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不造成其他

14、外围效应。(1)“手势暗示” 在讲课时,一旦发现他(她)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既用手势进行微妙短暂的定势,指着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2)“目光暗示” 把严峻、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使她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3)“语调暗示”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语调上灵活多变,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造成一种临时的教学氛围,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4)“接触暗示” 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

15、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她)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5)“教具暗示” 当个别学生的注意通过一定手势转移到听课上来时,另外的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良习惯,教师应凭借教学的辅助工具,(如幻灯、图片、板书等)要求学生随着手指,或教师指点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带动个别学生专心听课,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群体的学习目的。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总之, 课题研究一年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

16、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全面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每天不间断进行有意识的训练,需要持之以恒。我们还应该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如利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间,教师可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外读本,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孩子听。在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让学生猜测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故事里面人物的语言,设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者故事的结尾。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