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画语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11580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宾虹画语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黄宾虹画语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黄宾虹画语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黄宾虹画语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黄宾虹画语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宾虹画语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宾虹画语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黄宾宾虹画虹画语语集集黄黄宾宾虹画虹画语语集集 2011年07月20日画 理 (一) 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的去体验大自然的。徒画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没有自己的见解了。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刊1957年美术研究二月号) (二) 作山水应得山川的要领和奥秘,徒事临摹,便会事事依人作嫁,自为画者之末学。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三) 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法备气至,气至则造化入画,自然在笔墨之中而跃现于纸上。1953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四) 我要游遍全国,一方面看尽各种山水的曲折变化

2、;一方面到了某处,便发现某时代某家山水的根据,便十分注意于实际对象中去研究那家那法,同时勾取速写稿,并且以自然的无穷丰富,我也就在实际的对象中,去控索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五) 学那家那法,固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但那家那法,都有实际的自然作根据。古代画家往往写生他的家乡山水,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技巧。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六) 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此皆绘画之至理,学者须深悟之。1955年3月病中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七) 对

3、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1955年3月病中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八) 画山水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画人物要有情又有神。图画取材,无非天、地、人。天,山川之谓;地,花草、虫鱼、翎毛之谓,画花草,徒有形似而无情趣,便是纸花;画人最复杂,既要有男、女、老、幼之别,又要有性格之别,更要有善、恶、喜、怒之别。 (九) 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 “登山临水”是画家第一步,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

4、 “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的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要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 “山水我所有”,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环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微。 “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思;二是笔笔有所思,此即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此三思,也包含着“中得心源”的意思。 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 三陵自然之山,总是有黑有白的。全白之山,实为纸上之山,自然中不是这样。清代四王之山全白,因为他们都专事模仿,不看真山,不研究真山之故。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十一) 艺术各品种是相通的,摄影虽是外来的,但是好的摄

5、影也能传山水之神,从自然中宛然见到笔墨。 看照片也是师法造化的一种办法,学画既要研究画史、画理、画论,更要探究画迹,师法造化,比较前人得失后,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回忆黄宾虹老师论画片断(刊1982年新美术第四期) (十二) 作画应使其不齐而齐,齐而不齐。此自然之形态,入画更应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须三三两两,参差写去,此是法,亦是理。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三) 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密不通风,疏可专马”。 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许地山有诗:“乾坤虽小房栊大,不足回旋

6、睡有馀”。此理可用之于绘画的位置经营上。 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四) 我说“四王”、汤、戴陈陈相因,不是说他们功夫不深,而是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有人说我晚年的画变了,变得密、黑、重了,就是经过师古人又师今人,更师造化,饱游饫看,勤于练习的结果。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五) 山水的美在“浑厚华滋”,花草的美在“刚健婀娜”。笔墨重在“变”字,只有“变”才能达到“浑厚华滋”和“风健婀娜”。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脱去凡俗。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六) 初学(画)宜重视者三:一曰笔墨,由练习(书画)、读书得之;二曰源流,由临摹赏鉴悟之;三曰创造,由游览写生成之。非明笔墨则源

7、流莫窥,未讲源流则创造无法,未讲创造则新境界又从何而来?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七) (画)先求实,后求虚,先从容易的,再后到难的。讲虚实有难易,但不是好环,整幅画中没有实的地方,那里还有虚的地方,虚实是相生的。 从那里画起?还不是一笔笔画起。要懂得虚实不是这笔虚那那笔实,而是从通幅的气势意境来着眼的。虚人从实处看,实要从虚实处看。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八) 婀娜多姿是花草本性,但花草是万物中生机最盛。的疾风知劲草,刚健在内,不为人觉察而已。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九) 游黄山,可以想到石涛与梅瞿山的画;画黄山,心中不可先存石涛的画法。王石谷、王原祁心中无刻不存大痴

8、的画法,故所画一山一水,便是大痴的画,并非自己的面貌。但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否则如狩猎田野,不带一点武器,徒有气,力依然获益不大。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 书画同源,理一也。若夫笔力之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讲求,衡之书画,固无异也。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二十一) 师造化,多写生很重要!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二十二) 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荡过瓯江时,正值深秋,对景写生,虽得图甚多,也只是瓯江之骨耳。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三) 天下书多读不完,最忌懒惰;天下景

9、多画不尽,最怕乱涂。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四) 山峰有千态万状,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有的山峰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泼泼;有的如力士角斗,各不相让,其气甚壮;有的如老人对坐,读书论画,最为幽静;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节拍。当云雾来时,变化更多,峰峦隐没之际,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见人;有的如盗贼乱窜,探头探脑。变化之丰富,都可以静而求之。此也是画家与诗人着眼点的不同处。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五) 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紧。进而就得多打草图,否则奇峰亦不能出来。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

10、结合,画乃大成。1955年2月病中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六) 作画时,要心在画中之物,石涛深悟此理。画黄山松,要懂得黄山松之情意,做诗也如此。我曾作迎送松诗道:“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七) 学画如打铁,要趁火热的时候打,不能停,不能歇。又如逆水行舟,不进便是退。1934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八) 古人谓山分朝阳山、夕阳山、正午山。朝阳山、夕阳山因阳光斜射之故,所以半阴半阳,且炊烟四起,云雾沉积。正午山因阳光当头直射之故,所以近处平坡白,远处峦头黑。因此在中国山水画上,常见近处山反淡,远处山反浓,即

11、是要表现此种情景。此在中国画之表现上乃合理者,并无不科学之处。而且亦形成中国山水画上之特殊风格。不同于西洋山水画上之表现。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二十九) 应该从实到虚,先要有能力画满一张纸,满纸能实,然后求虚。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三十) 实中虚白处,不论其大小、长短、宽狭,要能在气脉上互相连贯,不可中断,否则便要窒塞。但所谓气脉上的连贯,并非将虚折白的各个部分都连贯起来。实中虚白处,既要气脉连贯,又要取得龙飞凤舞之形。如此使实处既能通泄,也使通幅有灵动之感,更能使通幅有气势。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三十一) 画有四病,邪、甜、俗、赖是

12、也。邪是用笔不正;甜是画无内在美;俗是意境平凡,格格调不高;赖是泥古不化,专事摹仿。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三十二) 一幅画,有山、有石、有溪流、有瀑布、有树木楼阁,如果用笔不分明,什么东西都分不出,立不起了。但是它们的神采、气势、内在的美,又是相通的。更随着时季、环境在变化。如果用黑不融洽,什么东西都变成一个死物了。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三十三) 宋人夏珪,元人云林(倪瓒)杂树最有法度,尤以云林所画狮子林图,可谓树法大备。杂树宜参差,但须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笔应有枯有湿,点须密中求疏,疏中求密。古人论画花卉,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画杂树亦应如此。1953年语。见王伯敏

13、编黄宾虹画语录 画 法 (一) 用笔一涉图绘,则有关乎全局,不可不慎。 笔乃提纲挈领之总枢纽,遍于全画,以通呼吸,一若血脉之贯注全身。 意存笔先,笔外意内,画尽意在,像尽神全,是则非独有笔时须见生命,无笔时亦须有神机内蕴,馀意不尽。以有限示无限,至关重要。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二) 笔力透入纸背,是用笔之第二妙处,第一妙处,还在于笔到纸上,能押得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方是押住纸。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三) 作画最忌描、涂、抹。描,笔无起伏收尾,也无一波三折;涂,是仅见其墨,不见其有笔,即墨中无笔也;抹,横拖直拉,非人用笔,是人被笔所用。1948年语。见

14、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四) 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之中,切不可露出笔之外。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中露出气力。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五) 赵孟頫谓“石如飞白木如籀”,颇有道理。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六) 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 凡山,其力无不下压,而气则莫不上宣,故说文曰:“山,宣也”。吾以此为字之努;笔欲下而气转向上,故能无垂不缩。 凡水,虽黄河从天而下,其流百曲,其势亦莫不准于平,故说文曰:“水,准也”,吾以此为字之勒;运笔欲圆,而出笔欲平,故能逆入平出。 凡山,

15、一连或三峰或五峰,其气莫不左右相顾,牝牡相得;凡山之石,其左者莫不皆左,右者莫不皆右。凡水,其波浪起伏无不齐,而风之所激则时或不齐。吾以此知字之布白,当有顾盼,当有趋向,当寓齐于不齐,寓不齐于齐。 凡画山,其转折处,欲其圆而气厚也,故吾以怀素草书折钗股之法行之。 凡画山,其向背处,欲其阴阳之明也,故吾以蔡中郎八分飞白之法行之。 凡画山,有屋有桥,欲其体正而意贞也,故吾以颜鲁公书如锥画沙之法行之。 凡画山,其远树及点苔,欲其浑而沉也,故吾以鲁公正书如印印泥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上必有云,欲其流行自在而无滞相也,故吾以钟鼎大篆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下必有水,欲其波之整而理也,故吾以(李)斯翁小篆之

16、法行之。 凡画山,山中必有隐者,或相语,或独哦,欲其声之可闻而不可闻也,故吾以六书会意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中必有屋,屋中必有人,屋中之人,欲其不可见而可见也,故吾以六书象形之法行之。 凡画山,不几真似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识,视而见意也,故吾以六书指事之法行之。 见陈柱八桂豪游图记(刊1936年学术世界一卷第十一期) (七) 落笔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往而复,使用笔沉着不浮。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八) 作画运用中锋有两法:一是剑脊法,线之中间留有一条白痕,两面光,宜画秋树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一是圆柱法,线之中间有一条黑痕,两面光,画巨石常用,画树亦可。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