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题文档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1120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考问题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考问题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思考问题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考问题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考问题文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体现了那些理念?新课程体现了那些理念? 答: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总要求,是新 课程体系的灵魂和核心。这一基本理念的确定也体现了教育活动功能与逻辑起点的回归 教育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地培养身心全 面发展的人的活动。 2.新课程改革包括哪些问题?与你有那些直接关系?新课程改革包括哪些问题?与你有那些直接关系? 答:1)总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

2、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 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交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3、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 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

4、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传播媒体。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 供充足的资源,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新课改的积极参与者 3.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答:自从 1903 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确立现代教育制度以来,我国的体育 课程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其间经历了多次变化和改革,但没有一次能比得上这 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

5、和广度,也没有任何一次像这次那样深刻地引发人们对于教育和体育 的思考。因此,由体育课程改革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很多,已经进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 育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种种争议和讨论。这 将促进我们对课程本质和任务等理论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从而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 发展。 问题一:与转变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有关的问题 一、如何认识课程标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反映最多的是认为由于课程标准 对教学内容等规定不够具体而使一线教师们觉得不知道怎么上课。其实,这里反映出来的 并非是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而是涉及对课程标准任务和体育课程性质的理

6、解。许多 体育教师并不是真不知道体育课该上什么内容和怎么上,而是由于意识到原来传统的体育 课上法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理念有矛盾,进而感到一种困惑和犹豫。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因为过去教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并不是根据自己对体育课程性 质、任务的理解,而是机械地遵循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历来关于体育课程的论述 中,对体育课程性质的论述大多语焉不详,例如,体育学院版的学校体育学中只有对 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和体育教学特点与目标的论述,没有出现体育课程的概念(教材小组, 1991)。刘清黎等人主编的高教版体育教育学与此相似,虽然第四章使用了“体育课程 教材”的术语但实际上全章都在论述教材,并没有一句话谈到体育

7、课程。可以这样认为: 由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本身的缺陷,影响到体育教师们大多缺乏构建和完善课程所必需的 理论素养,进而造成了一些教师只会机械地按照大纲组织教学、离开了大纲就不知道怎么 上体育课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课化,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体育课程理论对学校体育理 论与实践的意义,因而开始讨论体育课程问题。例如,杨文轩等人提出:“体育课程是指 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 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毛振明等人认为课程的本质是活动和 经验体育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与 社会方面的

8、和谐发展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前者视体育课程为进程,后者视体育课程为活动,但 共同的一点是强调体育课程应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性,体现了大体育课程的新观念。 这与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大体育课程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育课程不是一 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它应能使学生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 能、情感与社会等方面和谐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三基教育只是体育课程目标的一个方面和 主要途径,而不是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第二,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家庭和 社区教育的结合,教师在除着重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学

9、习的同 时,还应关注和促进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的改变。 产生上面所提到的困惑的又一个原因,是教师们多年来习惯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思 维方式,对课程标准一时感到很不适应。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不但规定了教 学的内容、进度、评分方式和考核标准,而且连辅助练习等都有详尽的规定。教师们只要 稍微安排一下课时进度就可以组织教学了。教师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 法把大纲规定的内容更好地教给学生,不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而课程标准则要求教 师们以一个课程设计者的身份参加到课程实践中去,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之前, 教师还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选择或制定 等一系

10、列问题。这当然要求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差异从现行体育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对比中就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来。现行 1997 年普通高中体育 教学大纲是在两省一市(山西省、江西省、天津市)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修订形成的。由 于它是在整个课程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制订的,因而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难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与这个大纲相比,课程标准作了力度较大的改动,现 将课程标准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相比的主要异同列表说明如下(见表 171)。 二、关于“三基”和竞技运动教学问题在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模式中,加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直是一个受到 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

11、体育教学中,“双基”变成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本能力。“三基”实际上都是通过运动技术教学而获得的,因而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 式中,运动技术教学成为体育课程关注的中心。课程标准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了大幅 度的改革,由于放弃了以运动方法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方式,一些教师和专家 误认为新课程排斥竞技运动。使得竞技运动的地位过低。因而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还要 不要强调“三基”?甚至有人误以为:新课程要把竞技运动从学校体育中开除出去。 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的一种误解。我们反对的是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而不是竞技运动本身, 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

12、生动、 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竞赛 也仍然被用作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这些项目被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竞技, 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换言之,体育课利用的是它们的 形式,是其不断超越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而不是竞技运动追求的终极目标一更快、更高、 更强。从健康的目的出发,我们需要的只是适度的体能。事实上,运动项目和方法在体育 与健康课程中主要具有手段和方法的意义,而不是体育教学的首要或唯一目的。为了实现 教育的目的,我们应根据有利于学生兴趣培养、有利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竞技 运动项目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身心

13、健康服务。 其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竞技运动教学并非体育课程的唯一内容,民族民间体育类 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小型社会调查,都应该成为课程的内 容和形式。 竞技性运动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关注学生在健康、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方 面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这三个基本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在 重视原有“三基”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的同时,强调全面关注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和行 为方面的表现。原来“三基”中的基本知识,本身是构成基本认知能力的要素之一;基本 技能和基本能力则构成了行为表现中的运动行为。显然,强调全面关注学生在健康、认知、 心理情感和行为四方 面的表现更能全面地体现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也更符合教育的宗旨。 因此,新课程丝毫不反对在体育课程中进行运动学习,而是反对采用竞技化的方式进 行体育教学和评价。在新课程中,由于学生所学运动项目数量明显减少,用于每个所学项 目的单元学时数大大增加,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从一年多来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各实验区的实验情况看,新课程实施对促进初中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效果十分 明显。高中阶段的选项学习更为学生提高运动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