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409366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_2015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计划(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度第 二 学期小学数学科教学计划小学数学科教学计划镇 (街道):西南街道 学 校: 西南第十小学 班 级: 二(3) 、 (4)班 教 师: 叶凯芳1一、基本情况分析上学期期考成绩统计班级人数ABCDE优秀率及格 率二 (3)4644100%100%二 (4)4641197.6%100%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状况四则计算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也初步掌握了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逻辑思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分析、综合能力。基本能主动构建、理解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用数学进行交流、解

2、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几 何 图 形 知 识 与 空 间 观 念1、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初步形成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2、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初步学会用直尺画线段、角、直角。3、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了镜面对称现象。2解决问题学生基本能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 态 度、 方 法、 兴 趣、 习 惯 等 状 况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

3、的乐趣,对学习数学有较大的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整洁的习惯。并且对学好数学有一定的信心。经常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有活跃的小组讨论声音和响亮回答老师问题的语言。其它还有个别同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 快而简洁。3对基本情况的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完全已经适应了数学的学习,逐步形成了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绝大部分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业书写认真、整洁,能按时作业,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而其他同学能倾听别人讲话。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4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

4、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 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

5、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措施及教改教研课题5教 学 措 施1、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听数学、爱学数学。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有效地讲清教学的重难点。3、重新规范作业的书写格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4、落实课堂改革新理念,灵活运用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5、加强各种能

6、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努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7、关注学生的差异,继续做好陪优扶差工作。教 改 教 研 课 题 及 措 施教研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1、经常在课堂上营造让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使用数学评价的语言,充分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发表出来。 2、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在学习中让学生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智慧水平。3、老师适时地表扬与评价,充分发挥表扬与评价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

7、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题。四、单元教学计划6单元名称一、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目标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1、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非正式的

8、统计表整理与呈现数据。2、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难点:学生会遇到重复计数、遗漏等问题,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并通过交流找到解决办法完成统计。关键:让学生读懂用统计呈现的数据,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统计的价值。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补 救措 施学生对 100 以内的加减法不够熟练,计算不够准确,对已学过的加、 减、乘法应用题掌握得不够好都会直接影响到本单元的学习。因此在学 习新知之前,要让学生先熟练地计算 10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加、减、 乘法应用题的复习。教学 内容 及教 时安 排一、数据收集整理(3 课时)教具 与学 具、 课件各种的数据收

9、集整理图、课件、投影仪7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尖子生:能够非常清楚、流利地讲述数据收集的解题思路,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中下生: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二 课堂看图找数据,看谁找得多,并解决问题出来。教改 教研 实施让学生畅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单元测试等级评定班别考试 人数ABCDE优秀率及格 率二 (3)442812660.86%100%教学信息反馈二 (4)432710

10、958.69%100%8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从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把数据分类、 收集,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 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 数学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卷中, 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分 析、得出相应结论。学生能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感知身边处 处都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增强 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四、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二、表内除法(一)二、

11、表内除法(一)教学时间10 课时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 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 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 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 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难点: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意义:把总数分成几份,每一份要分的

12、同样多。关键: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会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 知识 能力 缺漏 状况 及补 救措 施本单元的学习是与乘法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重新熟悉乘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熟练地背诵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算是的含义。教学 内容 及教 时安 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2 课时 除法 -3 课时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4 课时 整理和复习1 课时教具 与学 具乘除法的口算卡片、与课本相关的学具、图片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尖子生:训练他们能快速地口算乘除法算式,培养他们主动地应

13、用乘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帮助老师训练中下生的口算能力。中下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第二 课堂进行口算比赛教改 教研 实施使学生在不断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 成功体验,让学生把这种成功进行交流、分享单元测试等级评定班别考试 人数ABCDE优秀 率及格 率10二 (3)463210469.56%100%二 (4)46328669.56%100%教学信息反馈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试卷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务实双基,

14、让学生“正确、迅速、 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举行了表内乘除法过关测试。这次过关总体 情况较好,班级的正确率都超过了 95%,老师注意对不合格学生加强辅 导与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本次进行整班过关测试外,还 根据学生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选拔了一些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孩子,分别 评出了口算能手以及口算新秀, 此次测试极大地鼓舞了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 生的竞争意识。四、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三、图形的运用教学时间4 课时11教学要求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 称图形。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

15、,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 初步理解旋转。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美。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1、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2、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解决问题。难点: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旋转一周或半周后的图形。关键:让学生借助活动和教具的演示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学具的操作学会轴对称图形。学生 知识 能力 缺漏 状况 及补 救措 施本单

16、元新知的学习,让学生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操作尝试解决问题。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等操作进行实际感受。教学 内容 及教 时安 排图形运动(4 课时)剪一剪 1 课时教具 与学 具三角板、相关的图片、方格纸、课件12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尖子生:掌握各种复杂轴对称的方法,能快速地按要求画各种平移的图形,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创作一些美丽的图案。中下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时,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因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为学生多准备实物,让学生借助活动和教具的演示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学具、图形的操作来辨认轴对称图形。第二 课堂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创作一些美丽的图案教改 教研 实施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师评、互评、自评单元测试等级评定班别考试 人数ABCDE优秀率及格 率二 (3)463011565.21%100%教学信息反馈二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