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4398718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园林史 安农上课笔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园林史中外园林史绪论绪论1、人类造园活动总论 世界园林体系 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佛教) 2、西欧园林体系意大利、法国、英国(基督教) 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波斯、西班牙、印度(伊斯兰教)第第 1 章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1、生成期先秦至两汉 园林产生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 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这个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意识 形态上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相应的,民间的私家 园林异军突起,而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也使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园林艺术兼容儒、道、 玄等诸家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3、成熟期隋唐时期 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已不占主要地位,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 健全、完善。意识形态方面,儒、道互补共尊而以儒家为正统。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 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其闳放的风 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成熟或者说全盛的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 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4、鼎盛前期两宋至清初 中国封

3、建社会的特征已经发育成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 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 唐的闳放风度,而转化为在日益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 的,园林的发展也由成熟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鼎盛时期。5、鼎盛后期清中叶至清末 清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已经掩盖着四伏的危机。其后, 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出颓废的迹象。园林的发展, 一方面继承了前一个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 一方面,则暴露了衰颓的倾向,逐渐流于

4、繁琐与僵化,丧失了前一个时期的积极和开创精 神。第第 2 章章、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园林、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园林先秦至两汉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即是其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它经历了 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 1200 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第第 1 节节、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 1、商朝已具备了营造园林的基本条件 1、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劳动产品已有剩余。 2、已有完整的国家机构,作为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已经出现。 3、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甲骨文已经出现) 。 4、经济基础及技术、材料达到一

5、定的水平,已有较先进的劳动工具(青铜冶炼术) 。2、 “园” 、 “圃”与“囿” “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供作帝王 贵族狩猎和游乐的用地。囿是田猎园,也是欣赏自然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中国古 代园林史汪菊渊3、小结: 中国的造园从殷周时期开始,最初的形式为囿,此时期的囿又称为“上古朴素的囿” 。第第 2 节节、春秋战国的文化艺术与宫苑、春秋战国的文化艺术与宫苑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 激烈,文化、艺术风格丰富多彩,造园活动也有一定的发展。 1、文化艺术 1、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 2、诗歌:

6、诗经 、 楚辞 。 3、散文:孟子 、 庄子 、 荀子 、 韩非子等书,语言都很丰富,说理透彻,文笔生 动。 4、绘画:类型有壁画、帛画、版画等。 5、建筑:技术和艺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6、城市建设: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等2、造园活动 这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诸侯都在都邑附近经营园林,规模都不小。 吴王夫差姑苏台: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功能也较为完备,宫室规模宏大,形 象华丽。 吴王夫差梧桐园(今苏州吴县) ,会景园(嘉兴):当时造园活动已用人工池沼,构置 园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自然山水的主题和园林的主要要素都已具备,已经不是上古 朴素的囿的形式。3、小结: 上古朴素的囿在春秋战国

7、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内容更加丰富,游赏功能也更加突 出了。第第 3 节节、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设、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设 1、秦(前 221前 207)统一中国后做的大规模统一工作: 1、政治上,建立皇帝独裁,自成“朕”表示唯我至尊,立郡县制、官制,并统一立法,统 一度量衡; 2、经济上,改革亩制,兴修水利,农业得到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渐趋丰富。 3、军事上,扩大疆域,击匈奴赶走胡人;取河南地,开辟 44 县;击南越,开桂林、南海、 象三郡(广东、广西、越南等地)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外族侵略。2、大规模的建设 1、造六国宫殿:可以说是集中当时中国建筑之大成,使建筑技术和艺术

8、有了进一步发展。 2、集各地富豪商贾于京城及其周边:为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六国贵族和富豪十二万户于 咸阳、南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实力。因此要征集天下匠师来此营造宅 第,也促进了建筑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3、修筑驰道:驰道宽 50 步:82.95 米 4、大造宫苑:秦代宫苑不下 300 余处,最有名的有:信宫(咸阳宫) 、阿房宫。3、小结: 秦王朝虽历时极短,但其大规模的宫殿建设为秦汉建筑宫苑的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第第 4 节节、汉代文化艺术与园林建设、汉代文化艺术与园林建设 1、汉代的文化艺术 西汉王朝(前 206公元 24)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时

9、期之一。 到汉武帝时国力发展到最高点。为了缓和国内的矛盾,他利用强大的国力发动对外侵略, 北逐匈奴,南征南粤,东灭朝鲜,西域降汉,开拓广大疆土,奠定了地大物博的现代中国 的基础。汉文化艺术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和影响下发展和繁荣起来的: 1、社会思想方面:随着儒家学说的发展,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三者相互消长,对汉 以后寺院丛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2、文学方面:汉代有作赋的特长,司马相如,贾谊等; 3、绘画、雕塑方面:都有很快的发展,其中心思想多是劝善戒恶的封建说教,题材以现实 生活为主,基本以写实手法为主; 4、建筑的技术和艺术方面:汉代在建筑业上的较快发展,为我国木结构建筑打下

10、了深厚的 基础,形成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这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直接为园林建筑 形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有力条件; 1)建筑材料在汉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格; 2)框架结构在汉代已达到较完善的地步; 3)建筑形式变化丰富; 4)建筑装饰丰富多彩。2、汉代的宫苑建设 汉武帝在国力强盛之时大造宫苑,其中上林苑的占地之广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历史上 最大的皇家园林” 。据考证,上林苑地跨现西安市和咸宁、周至、户县、南田四县的县地, 苑墙长度 130160 公里。汉代皇家禁苑上林苑,证明了“古谓之囿,汉谓之苑”的历史发展事实,一方面苑中养百 兽供帝王狩猎,这完全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而汉代的苑中又有宫与观

11、等建筑,并作为苑 的主题,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工内容逐渐成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各个不同的苑,可以看出上林苑的活动和使用内容是比较多的。当时的造园者在总体布 局和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点。后来我 国历代皇帝所造园林多有借鉴。 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宫城,而建章宫北太液池是组景很好的园林景区,池中有蓬莱。 瀛洲、方丈三山,象征海中仙山。 上林苑中的植物配置也相当丰富,群臣进献奇树异果,但是朝臣所献就有 2000 余种。 上林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家庄园。兴盛时“宦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 ,铜矿开采 至冶炼、铸铜均可在苑内完成。3、 (秦)汉宫苑

12、总结: 1、形式上:至汉武帝时,在继承古代囿的传统你的基础上,宫苑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程 度; 2、规模上:宫苑往往工程浩大,并且有了大体的规划; 3、山水处理方面:开始有意识的堆山理水; 4、建筑方面:由于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完善,宫苑建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5、植物方面:开始注意到重要景点的植物配植,植物的异地引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 总之,就其内容而言,此时的宫苑是一个包罗着复杂内容的总体,是在固定的一个广大区 域中的囿和宫室的综合体。在苑的范围内有天然滋生的植被并养育禽鸟百兽以供狩猎,而 宫室建筑群逐渐成为苑的主体,所以有人称之为秦汉建筑宫苑。4、汉代的私家园林 1、汉朝商业发达,富

13、商大贾的奢侈生活不下王侯,他们也经营园圃,来满足其寻欢作乐的 需要。 例子:梁园(又称兔园,梁孝王,汉文帝四子)西京杂记记载,茂陵富人袁广汉 2、可以说,当时贵族富豪的私园跟帝王宫苑相比,造园手法及形式、内容都没有什么根本 不同,只是名字上叫做“园” ,规模上较小罢了。第 3 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 1 节、简史与园林概述 1、简史: 220 年东汉灭亡三国鼎立263 年魏灭蜀265 年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280 年 吴灭于晋,中国复归统一,史称西晋301 年“八王之乱”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89 年隋文帝结束了 369 年的分裂时期,中国又归一统。 2、概述:

1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上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也促 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第 2 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 一、哲学: 这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流派,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和以“无君论”和“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 二、宗教: 此时期的宗教取得相当发展,主要有两种:佛教和道教。名僧法显曾到古印度求法,带回 大量经典,所著佛国记 (汉名法显传 ) ,是极重要的历史文献。随着佛教勃兴,佛寺 建筑大为发展,木塔、砖塔也是此时代的新创作。 三、史学: 修史之风很盛,最著名的有刘宋范晔的后汉书 ,西汉陈寿的三国志等。 四、地理学: 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 ,记载有大小水道

15、1252 条,逐一探求源流,述其变迁,又详细记 载所经地区,山陵、城邑、历史情况以及名胜古迹等。对有关史事多有所考证,是我国古 代的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且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五、文学: 三国时期:建安文学,以诗歌为代表,人物:曹操父子、建安七子; 东晋、南朝时期:田园诗,人物:陶渊明,谢灵运等。第 3 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 1、简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又 不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何况这需要付出跋涉的艰辛,于是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 式的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的私家园林之中。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可以分为两类:1、建在城市里

16、面与住宅相邻的“城市型宅园” ;2、建在 郊外自然风景优美地带的“郊野别墅园” ,它多与庄园结合而存在。2、城市型宅园 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诸园为代表,其中“张伦宅园”最为知名: 洛阳伽蓝记有详细记载,其中“景阳山”为史料记载中第一个有名字的假山。 姜质游此园后作庭山赋 。 可见张伦宅园以大假山景阳山为园林的主景,把天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 的表现出来。蓄养多种的珍贵禽鸟,则稍保留着汉代遗风。3、郊野别墅园 代表:西晋石崇“金谷园” ,为其晚年辞官后,退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 业” ,及金谷园。 石崇自著有金谷诗 ,有记载; 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也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4、小结 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较之以前的内容更为丰富,艺术手法更为精炼,并有由完全写实主义 向写意主义过渡的趋势,造园技术亦有较大进步有人称此时期的私家园林为自然山水园,为后来唐宋及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 4 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