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8440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背景材料:农业部提供给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最新材料称,今年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增大,2008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 3.33:1 扩大为 3.36:1 绝对差距首次超过 1 万元。近 5 年来,在政府减负和扶持政策作用下农民收入增长很快,5 年人均累计增收 2000 多元,但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归结于农民增收困难。最主要原因是农产品(行情论坛)价格偏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8 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虽然比上年扩大 4

2、78 万,增长 3.6%,但增速比上年下降了 2.4 个百分点,是 2000 年以来增速最慢的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农业用地内部流转的方式,有利于发展农业

3、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把愿意另谋职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可以通过抵押土地的方式获得发展产业的资金,来创办多层次农业相关企业,从而解决了农民想创业而苦于没有资金的问题,刺激农村经济产业的多层次发展,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升级。刺激国内消费将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其中农村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消费,从根本上改变我国 GDP 的结构,国内消费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会上升。相关知识相关知识地理知识地理知识1.中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环境复杂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 (如南方的水稻、北

4、方的小麦玉米。新疆的绿洲农业,内蒙古的畜牧业等)2.中国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季风的影响大,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有利条件。每年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的时候恰好是气温较高的时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3.在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高于 0 度,降水量大于 800 毫米,热量水分条件好;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丘陵地区种植茶叶竹子。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低于 0 度,年降水量小雨 800 毫米,但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4.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平

5、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网密集灌溉条件好,交通便捷,种植水稻,历来是农业的高产地。5.天山哈萨克族牧民利用天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四季放牧四季放牧,形成独特的山地畜牧业。6.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广大,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孕育了内蒙古草原独特的区域文化。蒙古族和达斡族等民族利用广阔的草原发展畜牧业,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7.新疆吐鲁番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沙漠连绵,但有天山冰雪融化渗漏的地下水,新疆各族人民修筑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种植葡萄哈密瓜等农作物。启示启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

6、的生产生活要与自然和谐。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主导因素、优势产品发展区域经济。历史知识历史知识1.春秋晚期,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唐朝,农业上应用曲辕犁和筒车,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生产技术改革)3.唐太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税的诏令,减少力役,不误农时。促进了唐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府政策的重视。 )启示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政府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要重视

7、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九年级知识九年级知识1.农村改革史实农村改革史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9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率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很快在全国推行,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 12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为什么要重视三农问题?重视三农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为什么要重视三农问题?重

8、视三农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1)课本相关理论)课本相关理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性质要求政府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进步发展的活力源泉; 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2)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三三”农问题: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扩大。农问题: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扩大。原因:原因:农业还是以传统农业手工劳动为主,农业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农副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创收难,增收缓慢。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活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术,制约

9、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村干部素质不高,民主法制意识不强,村务管理混乱,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本身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加上金融危机冲击,农民工外出就业难度增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森林、耕地、草场资源破环严重,环境污染在农村蔓延,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说明说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阶段的小康还是底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没有解决。3)影响)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增

10、收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它势必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4 4)意义)意义:中央重视三农问题,推进农村二次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协调城乡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其他意义:政治措施有利于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权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教育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技措施有利于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把农村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

11、道上来;循环生态农业措施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4.4.怎样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怎样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1.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 农村要分析当地自然环境、优势产品、主导因素等,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3. 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

12、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6.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7.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8. 发展经济,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9.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10. 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充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保证村务决策的民主科学,维护农村社会稳定。1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走生产发展

13、,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5. 农民怎样看待当今社会的城乡差距?农民怎样看待当今社会的城乡差距?公平是相对的,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千差万别,要一下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可能的,只能有一个先富到共富的过程。针对目前城乡差别政府正在致力于缩小城乡差别,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广大农民群众要理智看待目前城乡差别,并且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活水品,同时又要与破环社会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守住守住 1818 亿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亿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背景材料背景材料:2008 年

14、 10 月 28 日,国务院提出坚守 18 亿耕地红线目标,面临地方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等方面的挑战,到 202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 14.5 亿,为实现国家再增产 1000 亿粮食规划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住一定数量的耕地,但是未来一段时间,耕地减少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落实节约用地制度的要求,遏制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和建设用地粗放型浪费共存的局面,坚守 18 亿耕地红线任务十分艰巨。2008 年国际粮价大增,粮食出口大增,给本来紧张的粮食形势更加严峻。相关知识相关知识:1.为什么要守住 18 亿耕地红线?(为什么要控制粮食出口)理论知识 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之

15、本。现实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家,而且耕地资源的质量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耕地资源浪费破坏严重;我国的生态环境破环也十分严重,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加剧耕地紧缺;国内粮食价格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国际市场粮价大涨,粮食出口增加,加剧了粮食安全形势。上述问题的存在将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威胁粮食安全的因素)政府保护 18 亿耕地红线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限制粮食出口有利于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2 2维护粮食安全的措施维护粮食安全的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16、保护耕地资源:(体现道理;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之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保护耕地资源结合起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现象。加强生态坏境建设,植树造林,营造生态防护林,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强土地立法,严格执法,依法打击破坏耕地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耕地资源。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规范土地市场行为,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规划。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粮食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体现的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民种粮进行适当补贴,对粮食价格偏低进行干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限制粮食出口限制粮食出口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粮食出口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人物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