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398382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学课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本章主要谈二个问题,一是理论基础,另一个是基本 原则,二个方面的理论性都较强。我们对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作一般性介绍,使大家了解 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基本概念,知道行政法学的主要流派以 及它们的主要观点;本章重点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n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从 理论上分析、研究、评价行政法现象,探讨、解 决行政法问题,包括构筑行政法理论体系,归纳 和抽象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几个主要流派:n行政法如何调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 关系,如何配置双方的权利义务,对这个 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流派和理论 。而这些理论构

2、成了行政法的理论基础。n较有影响的有五个流派,即管理论、控 权论、平衡论、服务论、公共权力论n另外有协调论的观点1、管理论n主要在原苏联、东欧国家流行,主张该观 点的学者有马偌辛,瓦西林科夫等。n基本观点: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与行政 相对人关系,重点是规范相对人的行为 ,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以建立和 维护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管 理任务的法的秩序。具体观点:n行政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n行政法基本内容是调整国家管理关系,规定国家 管理的原则与制度;n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管理原则。而这些管理原 则大都又是一些政治原则如党的领导、社会主义 道路、民主集中制、计划经济等;n行政

3、法的手段是强制和命令性的。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之间主要是命令服从关系。2、控权论n主要在英美国家流行,代表学者有科克,戴雪, 施瓦茨等。n基本观点: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 关系,重点是控制行政主体的权力,保护相对人 权益免受行政主体滥用行政职权的的侵害,以建 立和维护自由、民主和人权保障的法的秩序。具体观点:n认为行政法的目的在于保护私人权利与自由;如 英国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是:政府遵守尊重公民 自由和权利的法律。n认为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控制和限制政府的权力 ;行政法就是规定权力的限度和如何限制的问题 。n强调依法行政,主张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无法 律就无行政;认为自由裁量是专横的,无

4、限裁量 是残酷的统治,破坏性更大。n重视行政法的二个手段即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 认为行政法更多是程序法和救济法,而非实体法 。3、平衡论n主要在中国流行,代表学者有罗豪才等。n基本观点: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关 系,应尽可能在总体上平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关系,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建立和维 护民主与效率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的法的秩序 。认为行政法的目的既要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 实施,又要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或违法行使, 权力和权利应保持总体平衡。具体观点:n认为行政法的内容既调整行政关系,又调 整监督行政关系;n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消极行 政来说是“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行政”;对

5、积极行政来说“法无禁止即可行为”;n主张运用各种手段如行政指导等达到行政 目的,变革传统管理模式。4、服务论n主要在我国流行,主张该观点的学者有应 松年等n基本观点:现代行政法实际是服务行政法,政 府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应当以服务者 的身份去为国家的主人即人民提供各种服务。具体观点:n认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福利是行政活动 的出发点和归宿点。n为了使政府更有效地为人民和社会提供服 务与福利,法律赋予其必要职权处理行政 事务。n行政职权的行使不得超越法律授权范围, 更不得对人民的自由和权力造成侵害。5、公共权力论n主要在我国流行,主张该观点的学者有武 步云等。n认为行政权是行政法的核心,行政

6、法是对行政 权的规范。n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公共权 力,是同人民大众相脱离的权力,但又凌驾于 人民大众和社会之上,这是行政权的根本矛盾 。n这种矛盾只有用行政法予以规范,才能解决。6、协调论n行政法面临三大冲突:n一是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冲突;n二是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的冲突;n三是行政权内部的冲突。n在我国,这三个冲突是非本质的冲突,非对抗的 冲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行政法就是对这些 冲突进行协调来达到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行 政权与公民权的协调。具体观点:n在保护行政权行使的同时,不应忽略公民 权的维护;在强调维护公民权的同时,要 注意行政权的正确行使。n在强调行政积极意义时,

7、不应忽略其消极 意义,要加强其他国家机关对行政权的有 效监督。n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必须依据行政法来规 范和协调。第二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n概念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行政 法规范,指导行政法的立法和实施,指引 国家行政主体活动的基本准则。行政法的原则有三个层次:n一是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如四项基本原则等, 规定行政法发展方向、道路和根本性质。n二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法治原则n三是行政法的特别原则;如不停止执行原则,是 行政法中比较具体的原则n行政法基本原则处于第二层次。是行政 法原则中最主要、最具有普遍价值的原 则,是行政法存在的基础,离开这些原 则,行政法也就不复存在。行政法治原则n法治

8、(Rule of law)基本涵义是依 法办事,依法治国。它要求政府在 法律范围内活动;政府及其工作人 员违反法律或超越法律,应承担法 律责任。如何理解法治?n法治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政府服从人民。法 治中的“法”反映和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n法治不等于“以法来治”,用法作为治理人民的 工具,而人民则成为了法的客体。n法治作为一种国家社会状态,在要求政府依法 管理的同时,也要求公民守法。n法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的形式,主要是对政府 的要求行政法治的作用n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与废止。n指导行政法的实施,防止违法行政和不适 当行政。n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空白与漏洞。n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适用的

9、法理依 据。n有助于学习、研究和解释行政法。行政法治原则的具体表现n法治原则(总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不同 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n一、行政合法性原则(全方位的要求)n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自由裁量方面要 求)n三、行政应急性原则(在紧急情况下的要 求)一、行政合法性原则n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 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任何违法行 政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n合法性的“法”是广义的法,不仅指宪法、法律 ,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规章等。n不仅合乎实体法,还必须合乎程序法。合法性原则主要内容n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和授予才能存在n主体设立合法;

10、职权的拥有合法n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n必须依照法定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要求实施职权n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按法定 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要旨n违法行政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由合法性原则引伸出的原则n1、越权无效原则n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 的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 效。越权的具体表现n无权限n事务越权;n级别越权;n地域越权;n时间越权.由合法性原则引伸出的原则n2、法律优先原则n是指除宪法外,法律处于最高位阶, 行政机关制定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包括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其他规范性文 件等都必须与法律保持一致,不得相 抵触,否则无效。由合法性原则引伸出的原则3

11、、法律保留原则n是指在多位阶的法律规范制度中,有 些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比如对公民 基本权利的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 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 关的行政立法权必须有法律的授权, 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置疑。由合法性原则引伸出的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n一般意义上是指公民出自于对政府的信 赖而按政府意图所做的行为应当得到保 护。n具体到行政法是指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 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 常。n行政行为一旦作出,特别是赋予相对人的行 政受益行为,不得任意变更。依法变更时, 对无过错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害应予以补偿。二、合理性原则n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 观、适度、符

12、合立法精神和目的,合乎 公平、正义等理性要求,合理地行使行 政权,特别是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n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由裁 量权的存在合理的一般标准有:n正当性:n符合行政目的、社会利益、公平正义n客观性:n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n适度性:n不偏不倚,不滥用职权,选择合理的“度”合理性原则的主要内容n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n2、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 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n3、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 不同的对待n4、尊重自然规律,如合理利用土地、开发矿 产,不能渴泽而渔n5、符合相对人实际状况n6、符合社会道德,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由合理性原则引伸出的原则

13、11、限制自由裁量权n自由裁量权的概念:是指法律法规对某种行政行为的内容、方式和 程序只有概括规定或只规定一定的种类和幅度 ,行政主体可以在在不违背法律或在法律规定 的范围和幅度内斟酌、选择采取认为适当之措 施的行为。适用自由裁量权的一般情况:n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的情况下,行政主体在不违 背法律的前提下,自由裁量采取措施;n在法律只有模糊标准而没有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 范围和方式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事实情节自 由裁量采取措施;n在法律规定了明确的范围和方式的情况下,行政 主体自由裁量采取措施。n如治安处罚条例27条规定:无证驾驶机动车辆的 ,可以给予警告、罚款和拘留。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n行政管

14、理的特点决定;n行政管理面广量大,复杂多变。法律不可能预测将来 可能发生的一切并予以规定,因此立法机关给行政机 关留下弹性空间,使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行为。n发展经济的要求;n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律不能一刀切。n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n没有法律规定或规定不明确,为实现行政目的和维护 公民利益。用以提高行政效率n成文法的局限;n法条较为机械,用语和概念不具体,合理使用裁量权 以克服其不足限制和控制自由裁量权n立法控制;n行政控制;n司法控制。由合理性原则引伸出的原则22、比例原则n是指行政主体在依法作出不利于相对人的行政 行为时,在同样达到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必须 选择最小侵害相对人权益的种类,不可

15、过度伤 及相对人。即行政目的与相对人的权益损害之 间须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前者大于后者 才是合理的。n奥托迈尔称之为行政法的“皇冠原则”;n我国台湾学者陈新民称之为“帝王条款”。 认为这个原则对自由裁量的实质性审查具 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三、应急性原则n概念:n是指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 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行 政主体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 相抵触的措施。适用应急性原则的条件:n第一,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n第二,只能由法定有权机关或有权机关依法委托 的其他机关行使,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力, 事后应由有权机关予以确认;n第三,紧急权力的行使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

16、 特别程序,并且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受有权 机关的监督;n第四,应急权力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 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四、行政法三原则之间的关系n行政合法性原则是合理性原则的前 提,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 的必要补充,而行政应急性原则是 前二者的非常原则。行政法三原则关系n行政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解决 行政合法与非法的问题,解决行政行为的“质”的 问题;n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解决 行政行为是否适当的问题,解决行政行为的“度” 的问题。n随着国家立法进程的推进,原先属于合理性的问 题可能被提升为合法性问题。n应急性原则是行政合法性的重大例外,是合理性 原则的重要补充案例1n王某骑自行车经常违章穿红灯。一天,王某在穿 红灯时被警察张某拦下。鉴于以往对穿红灯的人 仅仅给予警告或罚款,效果不好,张某这次改变 了方法,他责令王某在路口管理三个小时的交通 以代替10元罚款。事后问王某的感受,王某认为 这种方法给他的教训很深,自此他再也不违章穿 红灯了。你认为警察的做法:n 合法合理,对屡教不改的人就应该这样n 合法但不合理,应该区别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