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7892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探索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探索摘要:高校政治通识课程专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逻辑是,通过思想的启蒙和智慧的碰撞,使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蕴含着的理性、自由、平等、仁爱等时代精神精华常存于心。基于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秉持理性沟通的交流原则,充分发掘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蕴涵的批判、反思、论证、创新潜能,通过专题讲授、视频赏析和主题讨论三个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同时完成知识结构的优化、文明智慧的活化和自由之思的内化,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调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资源来发现自我、解读他人、诠释社会。关键词: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教学法;

2、社会主义价值观我国高校政治通识课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理念,决定了它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培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1 但鉴于目前一些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墨守陈规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蕴含了时代精神精华的主流价值观念无法及时在大学生内心深处“落脚生根” ,更不用说能够成为大学生“手中资源库”里可以随时调度的日常行动指南。因此,有必要探讨高校政治通识课程新的教学机制,以便通过培育方式的更新来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思想穿透力和生命力,最终使其能够以振聋发聩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其内化的思想资源和行为准则。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 )课程

3、为例,探索专题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政治通识课教学的运用。一、 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中专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逻辑大学生政治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术前沿的知识和信息, 而且要帮助学生培养起好奇心、想像力、洞察力、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等必备的心智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度和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的思想智慧来塑造自我、解读他人、诠释社会。而概论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高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既有思想性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上发挥思想引领功能, 又有科学性和人文性在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上弘扬科学精神、传授科学方法,培养洞穿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思维; 在人文素养方面陶冶审美情趣、唤

4、醒道德良知,培育浓厚的人文情怀。具体而言, 概论 课程中的核心思想内容社会主义价值是中国时代精神精华的集中呈现,是中国宏观叙事在文本理论中的高度浓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高度形式化和抽象化的理论语言中挖掘鲜活、深刻的学术思想,即将抽象枯燥的宏观理论转换成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中层理论” 2 ,并且运用鲜活、生动的中层理论去解读现实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由此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科技等各个维度自由穿梭,从而使学生逐步洞悉中国社会运作的活生生的实践逻辑, 并在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浑厚的生活智慧,并在此基础上调度这些生活智慧去破解社会难题,凸显“

5、天之骄子”的责任和担当。(一)沟通理性的内涵及其在政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建构高水平的优质课堂, 需要彰显以自由、平等、仁爱等为基础的沟通理性。因此, 概论的课堂教学理应是一种师生多向探讨中国现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精华的理性沟通行动。具体而言,作为一种理性沟通行动, 概论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的交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协调相互间的关系” 。 3 356 首先,课堂教学彰显的不应该是教师唱独角戏的独白式理性,而是蕴藏着批判、反思、论证、创新等潜能的对话式理性。课堂教学不能专注于某种功利性的目标及与达成这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的手段之间的关系。换言之,课堂教学必须防止学术交流从

6、沟通行动堕落为策略性行动教师独白是为了机械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听课是为了挣学分获取一纸文凭。在功利性目标的引导之下,智慧碰撞、思想交锋的课堂演变成“倒卖文凭”的师生角逐场。这样, “独立人格、自由之思”对于大学课堂而言也无从谈起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思想争鸣、平等对话、达成共识为导向的理性沟通模式,它不再将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视为主客二元对立的单向交流模式,而是将其看成多元主体的平等交流。在这种模式下,教学主要采用问题启发、主题讨论等授课模式,从而为打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之门和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路径。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递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是

7、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时代精神形成的学术生态链,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普适价值,从而将平面化的知识信息转化成流动的生活智慧。其次,课堂教学必须创设理想的沟通情境。理性、自由、平等、仁爱的沟通环境,能够给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同等的交流机会,进行陈述、解释、论证、追问和反驳等,以使所有课堂参与者关于时代价值的观点都是可以商讨和反思的。 3 359-360(二)专题探究式教学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在概论课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传播过程中,为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理性沟通,达到“价值观念的引领、科学素养的提升、人文情操的陶冶”等育人目标,可以采用基于沟通理性的专题探

8、究式教学法。所谓专题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授的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以师生之间的多元理性互动为导向, 为学生创设融知识优化和智慧开化于一体的理想交流环境。具体而言, 专题探究式教学法由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个教学环节组成,即专题讲授、视频赏析和主题讨论。鉴于概论 课程的基本内容在中学课本中已经有所涉及, 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教书匠式的讲解,可以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结合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精心整合相关理论形成专题。在专题讲授的基础上,在学生对于某一问题有了基本了解之后,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元解读,倾听不同的学术意见,概览社会主义核心价

9、值的思想链全貌,并且培养“和而不同”的学术雅量与宽容精神, 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关于这一问题争论的第一手权威视频资料。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起学术讨论的习惯至关重要,而在视频赏析的过程中, 国内外一流学者宽容中不失批判锋芒的君子风度、 儒雅中而不失反思精神的学者魅力, 都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具体而言,在多次聆听专家学者的专题学术争论后, 使学生明白学术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思想的交锋而产生创新的火花。因此,学术讨论主张“和而不同” ,提倡富有建设性的学术批判和反思, 但是学术批判不等同于一味地批评和浅薄地否定, 后者容易陷入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窠臼。另一方面,学者们扎实的理论功底、

10、开阔的学术视野、清晰的逻辑思路、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临场的应变能力以及在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自由穿梭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思想狂欢”的榜样。在专题讲授和视频赏析的基础之上,学生基本完成了知识累积和知识优化的过程, 但还需要进一步提供给学生亲自参与讨论的机会和平台, 以便在自由之思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独立见解和健全人格,从而实现知识向智慧的活化。二、 专题探究式教学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机制大学课堂理应是学术的殿堂, 提供思想的盛宴;是学术的嘉年华会,提供思想狂欢的平台。基于此, 概论课堂教学也应致力于遵循理性、自由、平等、仁爱的原则和精神,以传播社会主义时代价值观念的精华、型塑现代思维方式

11、和陶冶人文情操为己任,为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青年学子搭建一个可以参与文化讨论与建设的平台。在过去几轮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从理性的建设性立场出发,采用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传播从封闭式的教师独白转向开放式的多元对话,从师生的主客二元对立走向沟通的主体间性。 4 111-114(一)专题讲授: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知识结构的优化大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开启智慧之门。基于此,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中,教师应努力培养起学生“小叙事大视野”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和思考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的训练、人文情怀至关重要,而专题讲授比教书匠式的照搬课本的“满堂灌”更容

12、易达到此效果。 概论课程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丰富,包括绪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当代的理论。因为学时有限,所以授课的过程中切忌面面俱到,浅尝辙止。而采取专题讲授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可以围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盲点精心选择专题, “不刻意地注重教学体系,而是通过专题整合相关内容,形散而神不散,做到体系潜在化、专题中心化、内容精确化、问题连带化,密切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讲解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真实感受” 。 4 111-114 这样在专题讲授中,学生可以揣摩教师是如何凸显问题意识,并以问题为中心调度相关理论资源

13、游刃有余地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包罗万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历史和伦理等方方面面,因此专题讲授对于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绪论中的科学发展观专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人生 20 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教育历程中的生命体验主要包括个体在知识、眼界、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提升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关注个人的知识结构优化和知识储备的活化问题。高校在大学四年期间给学生安排了几十门课程,但是很少有同学会注意到知识整合问题,从而使得“辛勤劳动所获得来的知识,竟像一堆沙子一样地堆积在那里,不知道去组合它,时间长了很可能就流逝了” 。

14、5 此外,当代大学生应避免“为学日增,为道日损”的现象。 “学”指知识, “道”则指智慧,应实现知识的累积和心智素质的同步提高。换言之,知识需要活学活用,正如泉水需要流动并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 充盈一样, 文化资本也遵循所有资本的共同特性在不断运作中实现增值,而“知识的活化”就是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实现增值的一种有效途径。 又如在讲授改革开放专题时,可以以历史细节为切入点,重新勾勒历史图景。具体而言,通过对改革开放 30 年里中国几代领导人人生轨迹的深描, 将个人小历史与国家大历史相统一: 刻意为了追求个人小历史而往往失去大历史,是为政客;而政治家往往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而赢得大历史。幸运的

15、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设计者和执行者都把个人抱负融入改革开放宏图伟业的激流之中, 从而既为他们个人赢得了大历史,同时也成就了改革开放事业本身。专题讲授,重在让学生唤醒问题意识,掌握科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高校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者如果仅仅满足于知识信息的填鸭式的“满堂灌” , 那么教师的功能将会被便捷的网络支持技术所替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仅仅是价值观念的“传声筒” ,也并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贩卖者” ,作为课堂中双主体之一的教师本身也应该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中有所进步。 高校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向学生兜售已有的知识,因为“炒学术剩饭”只会给学生留下不思进取

16、的印象。 而专题讲授的教学模式以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依据专题的重点理论内容,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和科技等学科视野之间自由穿梭, 使教师在学术的嘉年华会中品味思想的盛宴, 从而形成合理化的知识结构。(二)视频赏析: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文明智慧的“激活”概论 课程基本是针对大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 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累积状况还是心智素质的发展状况来说, 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后有必要进一步给学生进行理论铺垫。基于这一目的, 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便是精选一些与专题内容密切相关的权威的学术视频资料,尤其是一些追踪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热点问题、 运用基本理论框架进行剖析的学术讨论性节目。这样,学生既能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又能够深化对所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理解,更主要的是能够对如何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