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5740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以此参考范本为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论文(设计)题目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各地区的证据作 者 姓 名XXX所属学部专业年级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09 级指导老师姓名、职称XXX 预计字数10000开题日期2012.12.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有了极大的发展,据海关统计,2012 年前 3 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 28424.7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6.2%。其中,出口 14953.9 亿美元,增长 7.4%;进口 13470.8 亿

2、美元,增长 4.8%;贸易顺差 1483.1 亿美元,然而一国的产品要想在国际贸易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不取决于一国的进出口总量,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和我国企业传统要素禀赋优势(劳动力,土地,资本)逐渐丧失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探索和培育新的出口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2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构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而产业内企

3、业异质性是如何决定并以何种路径影响我国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形成,仍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领域。所以,本文选择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外向型企业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形成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关于异质性企业的研究最早出现在新新贸易理论中。新新贸易理论又称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heterogeneousfirms trade,简称 HFT) ,最先由 Baldwin 于 2004 年提出,该理论与以前的贸易理论最大的区别就是认为企业是异质的,每个企业都是有差别的。从而突破了以往贸易理论研究中关于企业的同质性假定,并在此假定上研究了异质性企

4、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但是以往文献没有研究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关系。这为本文的探索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本文将以新新贸易理论为基础、借鉴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动态产业模型研究我国企业异质性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探索和验证企业异质性和出口竞争新优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国形成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提供理论依据。2.实际意义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相关实证分析,探索出口竞争新优势(包括质量,技术,品牌)是否与企业异质性相关,并分析是怎样的相关关系。从而为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培育提供路径选

5、择依据,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一)国外研究动态最早研究新新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ernard、Antras、Melitz 以及Baldwin。Bernard(2003)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扩展李嘉图模型把美国、德国、法国、中国台湾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出口选择的因素,最后得到了相同的发现:出口企业往往生产率更高,支付劳动工资也更高,规模也更大,最后得出企业生产率和规模影响企业出口,较高的生产率和规模且较低的贸易壁垒会促进企业出口1。Melitz(2003)构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是解释国际贸易中有差异的企业和出口决策

6、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能够引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甚至退出市场。此理论模型就构成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2。Baldwin(2004)在 Melitz 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出口企业、内贸企业和退出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也证明了高生产率企业选择出口的结论3。以上文献均研究的是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贸易选择,即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才会进入国际市场,生产率低的企业仅进入国内市场,生产率更低的退出市场。同时都证明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生产率高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Antras(2003)的研究主要是提出了企业内生边界模型,这个模型界定了跨国公司的边际和生产的国际定位

7、,并准确的预测了企业内贸易的类型4。最后 Baldwin 在 Melitz 的研究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结论也证明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并率先提出来新新贸易理论的概念5。Helpman 和 Yeaple(2004)则将企业异质性的研究扩展到了企业应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服务国际市场并引入了对外直接投资(FDI) ,结论是选择出口的企业是效率较高的,选择 FDI 的企业效率是最高的,效率低的则选择国内市场,效率更低的退出市场。同时还得出在企业异质性越大的产业,会更多地选择 FDI6。而在最新的研究中,Baldwin 和 Harrigan从企业异质性与 FDI、出口、内贸或退出的市场

8、行为选择的角度出发将企业异质性扩展到运输和贸易成本,来解释企业出口行为的选择,突破了企业异质性就是生产率差异的局限,引入了企业运输,贸易成本和产品质量等因素7。(二)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关于异质性的研究还很少。但有意思的是,国内的异质性研究却出现了两种相反的研究结论。第一种,认为企业出口和生产率呈现负相关。李春顶,尹翔硕在“我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一文中利用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我国企业的生产力和出口之间的关系。最后发现内贸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企业出口和生产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8,这一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果相悖并在李春顶、石晓军、刑春冷“出口生产率悖论:对中国经验的进一步考察”一文中进

9、一步证明了生产率悖论9。李影,张海英“企业异质性、出口与生产率悖论基于 2007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南开经济研究第三期。文中也证明了生产率悖论的存在10。第二种,认为企业出口和生产率呈现正相关。易靖韬(2009)在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技术溢出效应与出口参与决定方面11,以及他(2011)在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方面利用浙江省企业层面的证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进入成本显著存在,因而生产率高,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出口12。这一结论验证了 Melitz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是正确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显然,国内学者对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关系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三)文献评价新新贸易理论的

10、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企业同质性”假定,并将研究层面从产业层面细化到企业层面。而以李春顶为首的专家学者们将新新贸易理论移植到我国进行实证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新贸易理论,并发现了生产率悖论。这一发现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正好相反。这一相反结论的出现,可能与数据的收集及处理方法上的差异有关,还可能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占比有关,因为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很大但利润很低,可能拉低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然而,国内学者把企业异质性等同于企业生产率,忽略了企业其他方面的差异,应是值得商榷的;其次,以往文献没有研究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关系,也为本文的探索留下了一定空间。三、可能的创

11、新点三、可能的创新点本文拟设计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中国各地区的相关数据来检验企业异质性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效应与路径。与以往文献比较,可能存在以下主要区别:第一,以往文献多是研究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行为选择的关系,但是本文试图探索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竞争新优势强弱的关系。第二,对于企业异质性,本文拟从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规模、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等差异角度来衡量,也许能更全面反映企业的异质性。此外,从地区层面对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关系进行探索,应是对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扩展。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

12、2.1 国外研究动态1.2.2 国内研究动态1.2.3 简要的评价1. 3 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 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机理分析2.1 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竞争新优势的界定 2.2 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产品品牌的分析 2.3 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产品技术的分析2.4 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分析第三章 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实证分析3.1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与构建3.2 数据来源与处理3.3 实证检验与分析第四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1 结论4.2 政策建议五、研究方法五、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索。首先,以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作为

13、基础,对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内在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揭示企业异质性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机理。其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选取 2001-2011 年中国各地区的相关数据,从人力资源、企业规模、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等差异视角,对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以揭示企业异质性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路径。六、预计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六、预计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预计完成期限1. 2012 年 11 月,确定选题,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2. 2012 年 12 月,完成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开题答辩,收集实证数据;3. 2013 年 1-3 月,完成毕业论文

14、初稿的撰写工作;4. 2013 年 4 月,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定稿;5. 2013 年 5 月(20 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毕业论文装订成册。(二)采取的主要措施1. 加强对所研究课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2.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期刊等网络信息平台,广泛收集、认真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以便借鉴以往研究成果;3. 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统计年鉴、网络数据库收集所需数据,以便进行实证分析;4. 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认真撰写、修改论文,努力提高论文质量;七、主要参考文献七、主要参考文献1Bernard A .B., Eaton J, Jenson J .B,et al.

15、Plants and Productiv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93(4):1268-1292.2Melitz M. 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er-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2003,71(6):1695-1725.3 Baldwin R .E., Robert-Nicoud F.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

16、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A CommentR.Working Paper, No.8881,2004.4Antras P. Firms, Contracts, and Trade Structur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118(4):1375-1418. 5 Baldwin R .E., Forslid R. Trade liberalization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14(2):161-176. 6Helpman E, Melitz M. J., Yeaple S.R. Export versus FDI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