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国长笛学派对我国长笛演奏的影响论法国长笛学派对我国长笛演奏的影响【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不断的成长,长笛开始传 入我国,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乐器我国广泛的吸收了法国长笛学派关于长笛演奏的 知识法国长笛学派对我国长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从法国长笛学派系统性的整 体认识着手,对法国长笛学派对我国长笛演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法国长笛学派 我国长笛演奏 影响 一、法国长笛学派 法国长笛学派的音乐作品可以分为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近代以及先锋派五个时 期法国长笛学派对长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对 长笛这一乐器进行了革新欧洲中世纪的横笛是长笛的原型,最初是由木头制成横笛在 17 世纪上半叶的复杂的交叉指法,使得横笛的高音区不够完美,在 1670 年,奥特泰尔为 弥补这一不足,追做出一键圆锥形的管腔长笛在 18 世纪末,四键、六键、八键的长笛在 法国被制作出,这就使演奏者能够更加方便的对音高进行控制和调节巴黎的不菲特对长 笛的机械装置进行了改革、对弹簧、套管以及联动该进行改良其次,法国长笛学派的不 同时期都进行了大量的有关长笛教学的理论著作的编写。
法国长笛演奏的第一步教学著作 是由演奏家夹克奥黛尔编写的,他将巴洛克长笛演奏指法编入其中,不仅如此,他还将发 音以及吐音技术的运用写入其中德维安的教学法种,将二度或者八度音程的音节进行练 习声音的方法,为吹口的位置和银色的发展做了极为重要的铺垫第三,法国长笛学派在 国际中也具备着极大的影响力对法国长笛学派的传承没有局限在法国,而是发展到了世 界各地在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成为了法国长笛学派的第二家乡二十世纪早期时,路易 斯等人在英国进行长笛巡演的过程中,受到了英国广大听众的喜爱在二十世纪末,各种 录音资料以及大师们的现场演奏,使亚洲学生开始接触到了长笛,并开始进行学习 二、我国长笛教学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的频繁来 自各国的长笛演奏家来中国进行演奏的同时,也将长笛演奏的动向和内容传播到我国,使 我国的长笛事业的发展更加快速首先,各国的长笛演奏专家频繁的到中国进行讲学在 我国长笛中较为薄弱的领域,这些专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尼克莱这些专家到 我国的演出和教学,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欣赏和学习的机会其次,从教材方面来看过 去,我国各大音乐学院使用的长笛基础训练的教材大都是东欧的教材。
随着时间的进步,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将国际通用的法国学派的教材做为主要的使用材料其中莫伊斯的 《音色练习法》 《安德森高级练习曲》等是我们应用的主要教材不仅如此,各大音乐院校 还极大的拓展了音乐作品的学习面,过去主要集中在古典浪漫时期音乐作品的学习,而现 在,在学习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的同时,还对现当代的欧美音乐进行学习和使用,这 其中,占最多数是法国作品,德彪西、高贝尔特、伊贝尔的作品都包括在内第三,开展 教学活动和比赛在我国,近些年来,一些青年教师对长笛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培养 了一些受到世界长笛大师们赞誉的学生除此之外,我国还积极的同国际进行交流,开办 长笛学术交流学会 三、法国长笛学派对我国长笛演奏的影响 近十年来,我国的长笛事业蓬勃发展,其快速提高的演奏水平同法国长笛学派有着密 切的联系在长笛作品的学习和积累方面,法国长笛学派为我国长笛事业提供了很多有价 值的内容 1、在基础技术方法上的影响众所周知,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在舞台自 信地将演奏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演奏的基础就是方法演奏者自始至终谈论的一个焦 点问题就是方法问题法国长笛学派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系统的长笛演奏 技术基础训练,例如音色控制、长句气息的控制、指法的运用技巧等等。
所有的这些训练 都能为演奏者在音乐内容的表现和演奏技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法国长笛学派为了使学 生能够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更加准确的把握,通常会将大量的基础练习布置给学 生,从而使他们将基础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法国长笛学派这样的教学方法,给我国长笛 演奏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在口型与吹口位置方面,通过对法国长笛学派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 过去,我国的长笛演奏中,声音大都比较紧、比较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吹奏口 型不当我国所采取的吹奏口型有两种,一种是微笑式,即在吹奏中嘴角上扬,一种是哭 式,即在吹奏中最佳向下这样的口型使嘴角的受力点过大,所以会使口腔、喉部以及胸 部产生紧张和压力,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这是一种不良状态通过对法国长笛学派长笛 演奏的研究发现,其在口型方面讲究的是“松” ,这里的松指的不是松松垮垮、毫无形状, 而是一种松弛的状态,空间、张力以及弹性这三方面的内容都包含在内在法国, “圆”是 长笛吹奏的主要口型,通过对法语元音“O”和“U”的学习,来掌握这一口型,注意两边 的嘴角不需要向外进行用力,一定是向中间进行巨龙将嘴唇轻轻贴到牙齿上,向下打开 下颚,这样在口腔中就能够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存气,不仅如此,喉咙也能够放松,还不 会对胸部造成压力,进而使吹奏的气息能够从腹部产生。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吹口的 位置在过去,我国的长笛教师在进行长笛吹奏的教学时,在吹口位置方面往往用固定的 位置来对学生进行要求,然而,因为每个人的嘴唇条件各异,就会造成在同一位置产生不 同的音色有些人在这个位置吹奏发出的声音大且宽,而有些人在这个位置进行吹奏却很 难发出声音,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其他不问的紧张而法国长笛学派教学中则认为因为学 生的条件各异,不应该用同样的吹口位置来对学生进行要求所以,法国长笛教师会让学 生找到舒服的位置将声音吹出,进而帮助他们找到吹口的位置现在,我国已经开始采用 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吐音方面在吐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舌头的运动位置、力度以及幅 度我国的很多长笛演奏者在将吐音技术的舌头动作掌握之后,会急切的追求舌头运动的 速度,却再同时忽略了吐音的发音问题实际上,吐音技术的基础和关键是快速、准确和 轻松轻巧、干净、明亮是法国长笛学派长笛吹奏的特点想要获得这样的演奏技巧,语 言的学习非常重要过去,我国的长笛教学过程中,用“Te”表示单吐发音, “Te” “Ke” 是双吐发音但是,在实际的吹奏过程中,这会导致喉部和胸部的用力,造成音色的紧张 法语的声音比较松。
其“Tu”音是在舌尖上发出的,尖声的“T” ,撅起嘴唇的“U” ,都会 使长笛吹奏者更加容易的将气息和舌头一起送到吹口,这样的声音有弹性,而且更加灵敏, 并且不会对吐音的音色造成影响现在,我国的长笛演奏者将法语的发音应用到了长笛的 吹奏当中,在吐音技术方面获得了不小的进步 第三,进行大浪高难度练习曲的学习提高长笛演奏技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就加 强练习曲的训练法国长笛学派之所以对长笛的吹奏技术能够进行游刃有余的灵活运用, 是因为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练习曲的难度通过对法国长笛学派的学习,我国长笛演 奏者也已经开始进行大量的高难度练习曲的训练 2、音色概念的影响 音乐中为听众带来最直接影响的方面就是声音的色彩,即音色很多人对长笛音色的 印象是柔和优美、华丽清脆以及富有穿透力事实上,所有乐器的音色在不同的音乐当中, 都会有一定的变化法国长笛学派在我国的兴起,打破了长笛音色只是华丽漂亮这一传统认知,认为被成为噪音的粗糙狂野也是长笛的音色之一从这方面来看,特定的音色同特 定的音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法国长笛学派的演奏中,最为出彩的技术就是不同的音 色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法国人生性浪漫,这使得他们追求事物的多变性,因此, 他们在长笛吹奏技术的应用中显得尤为大胆。
当今音乐的创作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概念和演 奏方式进行满足,因此,他们用更多的音色对感情的进行诠释,有些音色是巨大的变化, 有些是微不足道的小变化,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使乐器更加的多元化法国人渴求表达的 真实性,因此,在一首音乐作品中,会不断地出现多种形象和多中情感表达,进而使一些 独奏乐器的声音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长笛在法国人的手中变得更加多元化,使得长笛的 音色有了更多的发展二十世纪是法国长笛作品最为多产的一个时间,在这时,二战爆发, 战争肆虐,唯美的音色已经不能满足作曲家们的向往,他们需要运用一种全新的概念来表 达自己内心的痛苦 《五首咒语》就是这一新概念很好的表现,这其中长笛的音色很好的表 达了一种中呐喊的尖锐之声 3、在节奏、节拍上的影响 演奏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内容就是对节奏节拍的把握在二十世纪的法国作品中, 作曲家们为了将长笛演奏的独特性进行充分的展示,将很多特殊的节拍以及丰富的节奏装 入长笛作品之中其中,复合节奏的应用最为常见,这种技术可以产生极强的节奏性,通 过使用节拍的变化或者重拍的转移可以得到这些节奏法国长笛学怕中,对复杂节奏以及 混合复拍的精确掌握是演奏技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内容。
而我国的长笛演奏中,对此项技 术的掌握比较薄弱通过对法国二十世纪的长笛音乐作品的了解,我国的长笛演奏对这项 技术的运用开始提高 【结语】总而言之,在我国,通过对法国长笛学派中长笛演奏技巧的不断研究和学习, 我国的长笛演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不同的国度,长笛的发展都各有特色我国的长笛 事业若想取得更大的进步,一定要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同时吸取其他国度的优秀 之处参考文献: [1] 侯宝民. 长笛演奏的技能与技巧[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2) [2] 武盛. 长笛的吹奏口形和吐音技法练习浅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3] 严萍. 浅谈长笛教学中呼吸的方法及其训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8) [4] 秦建平. 论长笛教学中声音与气息的训练方法[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11) [5] 阚蕾,朱韵. 浅谈长笛气息与声乐气息的相通处[J]. 才智.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