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94891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摘要:科研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突出存在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问题,虽然做了大量改革与尝试,但是结果导向型的评价模式忽略了科研的不确定性、长期性、合作性等特点,无法准确衡量科研人员的努力与贡献。只有总结过往指标设计上的失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设置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衡量指标,才能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做好接下来的绩效工资、岗位设置等工作。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收入分配 问题 原因目前,我国有 6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在事业单位服务,有 70%以上的科研人员集中在国家举办的各类科研事业单位。可见,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人

2、才的集中地,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建立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活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对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科研单位和众多的事业单位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着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诸多弊病。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公共组织的员工也是经济人,他并不因为在公共组织中工作,道德就比营利部门的人更高尚。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破除陈腐的观念,真正以业绩和能力来衡量人。目前,绩效工资、岗位设置管理等工作,都是事业单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分配公平感,调动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改革的初衷是美好的

3、,但是在长期的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单位内部的众多尝试,收入分配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以课题、论文、成果来衡量一个学者的科研水平和实际贡献,成为国内大多数高校、科研院所的普遍做法,我院也不例外。2005 年,我院开始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将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九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各自的岗位津贴。要想上升到理想的岗位等级,必须达到该等级的业绩总分。业绩总分来源于科研人员在 3 年周期中,项目、成果、论文及培养研究生的业绩分。该制度实施五年来,激励效果不尽如人意,以下表的统计数据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课题中标率在逐年下降,科研奖项没有明显改善,科研经费虽有增长,但离不开国家近

4、几年的科研扶植政策。不难看出,以项目、成果、论文为衡量依据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典型的量化评价体系。实施结果表明,这种教条的、生硬的评价方式,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相适应:1.科研具有不确定性。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成果的效用也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体现出来。想准确预言在什么时间产生重大科学成就是不可能的,更无法在实施过程中将目标逐段细化,设置年度完成任务之类的指标。2.科研绩效难以定量。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如果仅仅以数量指标来衡量,研究人员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项目和经费上,将诱发重争取经费、轻科研质量的急功近利倾向。3.科研具有合作性。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根源于个体的自由探索和群体

5、的自由结合。自由结合,需要科研机构内部在在常设组织的基础上形成各种规模和形式的临时组织,来具体从事和完成科研活动 .但是,为争夺课题经费的控制权,即成为课题组负责人,从而在收入分配中获得更大优势,重复、分散、迷你型的课题组日益增长,与科研的合作要求背道而驰。综合上述分析,造成以往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失败,评价指标设计的失误是主要原因。单纯以结果为衡量标准,不能成功地控制和解决科研评价中的不可控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关键还是要完善和更新科研评价体系。那么,什么标准可以用来判断科研项目成功与否、科研人员是否努力呢?1.进度。进度就是项目的时间目标。科技迅猛发展、科技成果产业

6、化周期缩短,现有成果不断被超越。为此,我们必须对科研项目进行时间管理,否则,最前沿的科研项目也会因时间的拖延而以失败告终。2.技术创新。科研的价值在于它的创新性,没有技术创新的科研项目就意味着项目的失败,创新程度的大小是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准。3.费用。费用管理由成本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控制等组成。只有监控成本,分析偏差,采取措施,才能避免一个好的项目由于经费的超支而中途搁浅。4.潜在的获利性。科研项目应该就能否应用于生产,是否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是否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展开讨论和评估。如果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成果只能束之高阁,那么,成果再完美,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项目。5.个体行为。成果的不确定性

7、较强,因此对员工的考核,应侧重于工作行为方面的要素,比如专业知识水平、创造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工作投入度、坚韧性和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等,由过去单纯考评结果转向兼顾结果、行为和个体特质多个方面。6.群体行为。对管理者而言,绩效应是整体化而不是个体化的,因此对双肩挑的科研部门领导来说,既要考虑其个人绩效,又要考虑他带领的团队绩效。收入分配的目的是奖勤罚懒,如果过分强调结果性的经济指标,忽略过程类指标,将无法准确衡量科研人员的工作表现,以此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改革也将徒劳无功。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在接下来的绩效工资、岗位设置等工作中,都要总结过往指标设计上的失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设置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衡量指标,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参考文献:宋丹,遵循公共财政原则: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现代财经,2006(4) 。岳颖,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内部收入分配的决定基础与模式选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宋永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8(7) 。范旭、李胜会、韦小鸿、李文彬,广东省属科研机构改革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