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4804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以黄土高原为例一一 、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 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 30 多万平方千米,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这里沟 谷发育,地表破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 低。

2、对黄河的影响: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 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1.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 地理环境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 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 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容易 分散,极易受流水的侵蚀。 降水的不均匀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

3、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 土流失。 自然灾害多发性: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压力(根本原因):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 的压力日益增大。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露天开矿破坏地表 植被。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破坏植被。 四、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四、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

4、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进行 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塬。 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 精选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技术等,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的目的。 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补充】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一、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一、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1.范围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2.2.干旱原因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

5、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 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3.景观特征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二、荒漠化的成因二、荒漠化的成因 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地表覆盖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 候干旱促进荒漠化的进程。 2.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 方面。 三、荒漠化的防治三、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

6、复已 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 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4.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三北”

7、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第二节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5 条): 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便捷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 (1)内因:生产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煤矿枯竭、工人失业等 (2)外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

8、、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性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2.2.环境恶化环境恶化(类型:煤渣矿渣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 )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鲁尔区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2)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

9、发展。 2.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第三节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以南水北调为例一一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分布:总体上南多北少。 我国的缺水区:黄淮海平原及西北内陆地区。 2.南北北调选择从长江调水的原因: “多” 、 “稳” 、 “近” (课本 63-64 页) 二、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二、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1.东线工程:长江下游的江都 天津(黄河以南抽水北送,供水范围:苏、皖、鲁、冀、津) 2.中线工程:长江中游丹江口和三峡库区 北京、天津(自流,供水范围:华北平原

10、大部)3.西线工程: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黄河上游 (自流,供水范围:西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4. 三线方案的对比(记忆)东线中线西线优点京杭运河为基础,工程量小; 水量大可自流,水质较好水质好,可自流缺点穿黄前需逐级提水,水质差需开挖渠道,工程 量大水量有限,生态脆弱, 工程难度大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有利、不利)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有利、不利) 1.1.积极意义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进一步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同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 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

11、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地 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 2.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5)沿线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四、西气东输工程四、西气东输工程1.一线工程:新疆的轮南 上海二线工程:新疆的霍尔果斯 广州、上海 2.西

12、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和西部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和西部的影响 (1)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机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 促进以天然气为源的化学工业发展 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就业率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带来大量投资,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大气质量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晋煤东运晋煤东运1、线路 大秦线 黄骅线 太焦-焦兖日线 2、坑口电站的意义 减少煤炭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减少对铁路沿线的污染 缓解铁路交通压力 调整东部地区能源结构,减少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