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推拿手法学〗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439372 上传时间:2017-02-25 格式:RTF 页数:4 大小:13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推拿手法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推拿手法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推拿手法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推拿手法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推拿手法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推拿手法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概述】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是根据“体表内脏相关”的理论,用手指按压体表穴位(多以腹部穴位为主,也可针对不同疾病选用背部、四肢及头面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内脏与体表密切相关。例如背部的背俞穴、胸腹部的募穴,就是脏腑的经气输注和聚集之处。内脏病变,往往通过经络反映到胸、背体表;而胸、背体表一些部位的按压刺激,也能通过经络传导到内脏及有关部位而产生治疗效应。根据这一原理,以手法推拿胸、背部的相应点(压痛点),即可通过经络而发挥其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并且还能治疗局部疾患及与脏腑有关的其 疾病。【 内 】疗法穴位的选 有一 的 , 如 部穴位(

2、 ) 位 胸 关节处, 内 的 。 手指按 胸 ,压 。主治 、头痛、 、 部疾患、 。() 中点 内一指, 的内面。 手指 , 内面。“手指有“,并有痛,主治 头痛、 经痛、 、”、 ;手指 压 方 内压,有 传及 肢(指),主治及肢痛、。( ) 与 点 内一指, 按压。主治 痛( )、 头痛、 经痛。 部穴位( ) 处, 中 外一指, 可 到一 的 。 的 压,有 传到 肢 ( 指); 的 压,有 传 肢( 指); 压 处,应到。主治 肢 、 痛、 、痛、。() 方, 中点内一指 处, 压。主治 痛( ,)。( ) 与 ,胸 , 按压。主治 痛( )、 内 痛。() , 中 外方, 外 方

3、按压。主治 痛( )。( ) 胸关节的 面。主治 病()。胸部穴位( )胸 , 中 内一指处。 。()胸 , 中 外一指处。 。胸 、胸主治 及 胸部 痛、经痛、 、胸 。( )胸 胸关节外一指处, 压。主治 胸部痛、经痛。()胸 与胸 的点, 压。主治和 胸部痛。( )胸 与 中 的点, 压。主治 痛、 痛。( )胸 穴 胸关节的 穴, 穴。手指按 , 胸 边 ,内 方治经痛、胸 、喘息、支气管炎病 。 剑突部穴位( )剑 胸 剑突与胸 体结合处, 推压。主治头 、额痛、 腹痛、 、 。()剑剑突与界处, 边 压。主治 腹痛、 、”。( )剑尖 剑突尖处, 压剑突尖。主治额痛,昏厥、胃痛、”

4、。胸部穴位( )胃 , 中 外一指处。()胃 与 点。以 穴主治胃痛、 、隔”、 。 ( )胃 与胸 点。()胃 。 中 外一指处。( )胃 与 点。( )胃 与中 点。以 穴主治胃”、 腹痛, 痛、胸痛、腹、”。腹部穴位( )腹 7 与 点。()腹 7 与中 点。( )腹 8 与 点。()腹 8 与中 点。以 穴主治 腹及脐周痛、 胆疾患、腹。”。( )腹 9 与 点。( )腹 9 与中 点。(7)腹7 与中 点。以 穴主治腹痛(以中、 腹痛为主)、腹、肠 痹。歼胆疾患、痛经。7 部穴位( ) , 中 外一指处。主治胸 、 部痛、 痛( 、 测)、乳腺炎。(), 与 点。( ) 与中 点。以

5、 穴主治 及 部 痛、乳腺炎。() 与中 点。主治部痛、 痛()。8 背部穴位( )背 与 点。()背 与 点。以 穴主治内及背部痛。( )背 7 与 点。()背 8 与 点。以 穴主治背中、 部 痛及 组织损伤。( )岗 岗内 脚尽处。主治、 头痛、颈项及部痛。( )岗 岗 中点。主治、岗 痛。(7)岗 岗 与 延 的点内一指处。主治 痛( )。(8)岗 岗 二指处。主治 痛( )、 头痛。(9)背腹穴 岗中点 指处。 病人的手掌按部,同的凹陷处即是 穴。主治胆道蛔虫 引起的 痛、腹痛、背痛、 肢痛。、腰痛。( )穴 背腹穴外 一指处。主治 、部及 酸痛。9 腰部穴位( )腰腹 9 与 点。

6、()腰腹 与 点。( )腰腹 与 点。()腰腹 与内 点。以 穴主治腰部 组织损伤、腰骶 痛、腹痛、腹、痛经。( )腰肢穴 脊柱引一水平 ,此 与竖脊外 的点,手指 竖脊外 ,脊柱方 压,酸传骶部; 按压, 传 肢外。主治腰和骶部扭伤、 肢 痛、腹痛。【操作方法】.“指压法 用较强的压力穴,以穴位处的结节中 ,顺着 的表面来回“手指,使病人有较强的 痛。此法适用 重 、急 及对穴位按压不太敏者。此外,治疗 组织疾患,局部反应压痛点 用 幅度的较强“,其“方 与患处的肉走 呈十字,称之为“ 幅度“指压法”。手指 反应压痛点内,着力 部,反复“,称之为“部“指压法”。 持续指压法 以中强度的压力持

7、续“手指。此法主 适用 轻 、儿、体弱者 对穴位过度敏者。其 为使穴位保持较强的反应,用手指位可做持续 “作。对 腰肢穴及位 肉丰厚处的经穴,必 可利用短捧(一 圆钝,缠裹纱布)压迫代替指压。【适应证】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主 适用 一些痛 ,如急性头痛、胸痛、腹痛,以及颈、 、腰、骶部的 组织损伤。此外,对”、 、昏厥、胸 、喘息、胃经官能 常见病 ,也有一 疗效。性胃炎、胃”、胃气痛、胃溃疡) 主穴取 对胃穴(常取胃 、 、)。备用穴酌取背腹、腰肢、剑 、剑 敏的腹穴 个。胃经官能 加 、岗 ; 加 、。 用 治疗功能性疾患引起的腹痛,对器质性病变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病 的多取 部腹穴;病 的多

8、取 部腹穴;满腹痛的 、 部敏穴兼取。指压顺序是 ,重按腰、背部的反应压痛点; 病人的腹部轻轻按 ,使腹 , 起脐部及其周 的腹 续 。 腹部及脐周 痛,选穴 多腹 穴,常用腹 、 , 穴为背腹、剑 、剑、腰肢; 腹痛选穴 多腹 7,常用腹 、 , 穴为腰肢、 个敏的腰腹穴;腹痛的 穴为胸 、胃 、腰肢。胆道蛔虫病、胆 、胆 炎引起的 痛 背腹穴( ), 剑、胸 穴( ); 腹 、 、7穴中选 敏的一穴, 胸 穴( )。 结 引起的 痛 主穴为腰腹、腰肢穴, 穴为背腹穴和反应压痛点。头痛 额痛,主穴为剑 ( 剑尖)穴, 穴为 反应压痛点;部及头 痛,主穴为岗 、 , 穴为剑尖、反应压痛点; 头

9、痛,主穴为 、岗 ( ), 穴为剑 、 、反应压痛点。经痛 主穴为 、 ,岗 穴,备用穴为胸 穴( 穴)、剑 穴、反应压痛点。7 痛 痛,取 ,加胸 穴 对穴; 痛,取岗 、,加胸 穴( 对穴)。8 主穴为岗 、 穴, 穴为 、岗 穴。 方 以岗 穴(此穴指压 脊柱方 作 幅度“)为主;胸 乳突 以 穴为主,并可 局部反应压痛点 作 幅度“指压 指压的同, 患者用力 “颈部, 到功能 复 常为 , 以 效 。9 背痛 背 部痛,取背腹、 ,加背 、及反应压痛点;背 部痛,取背腹、 加背 、及反应压痛点。胸痛 胸部及 痛,取胸 、穴; 胸部痛取胸 、 穴;经痛,根据病变部位选用相应的胸穴。痛 取

10、 、 、背腹穴。痛, 穴; 、部及 处痛, 、 及岗 穴;内痛, 、背 、及 内、外 反应压痛点; 部痛, 、 穴。关节周 炎, 压主穴( 选穴), 选压 穴,同 局部反应压痛点 作部“指压,并助手助患 肢作“(平、 ,对、背), 的“体质较 的 、患者,“可 主、 穴持续指压 之,一面重压患处痛点的对称点,一面用力患(“方 同)。 肢痛( 组织损伤及功能性疾患) 、 、背腹穴。 痛(指),加 、 穴; 痛( 指),加 。 穴; 痛,加 穴; 痛,加 、及穴。肉、 、扭伤) 主穴取腰腹 、(选敏的 个)、腰肢穴 穴为背腹穴、岗 、反应压痛点。指压,针对病变部位选 个敏的主、 穴即可。急性腰扭伤

11、,痛点脊柱,有 ”者,治疗以腰腹和腰肢穴为主,并局部反应压痛点 作 幅度“指压。对腰骶部痛、扭伤及痛点位 脊柱 的,治疗以腰腹 为主,同处理 局部反应压痛点,即 手指按 痛点的一,对着脊柱作方 的“。腰损及慢性痛 ,局部反应压痛点 作部“指压, 以” 、 理疗。 腰痛 主穴取腰肢穴, 穴为反应压痛点、腰腹穴。 织炎 肉的起点 点 有 结,压痛 ,称“ 发点”。此点发的痛一 痛。据 发点和的部位,按 颈、背胸、腰及四肢 痛的取穴原 ,选用相应的胸穴及反应压痛点。 ,指压 发点的相应胸穴,同用部“指压法处理 发点和结,即结的一边推,反复“,使其 。 用手指 发点处的结起来,用力 体表方 压,反复

12、。其 ,指压的相应胸穴,并重压局部反应压痛点。如,病及胸 ,其 发点位 的外 ,乳头的内 方。治疗,即可指压胸、穴处理 发点,指压胸 穴处理。痛经 主穴取腰腹 穴(选个敏的), 穴为腹7、腰肢穴、反应压痛点。7.” 腹 背腹穴,剑尖 , 穴,胃 胸 穴。8 剑穴, 剑 穴,组穴 用。如效 不 加胸、反应压痛点。9 昏厥 主穴取 穴, 穴为剑尖、剑 、胸穴。 胸 、喘息性支气管炎 主穴取胸 穴(常用中 穴), 穴为 、,胸 、,胃 、 。 主穴取 、剑 、岗 穴, 穴为 、 穴。【 】重的 病、 性体质、脊柱及 关节结 、 、过度 者 用 疗法。【注 项】指压的 ,疗效 持。一 指压7 。急性病 ,必 可 续治疗 ,慢性病 ,7为一个疗 , 息 , 二个疗 。 的取穴、 的指压强度和持一 的指压是取 疗效的关 。指压,用力应轻重, 加强,切 用力太,以 刺激过重使病人 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