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男女平等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2771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的男女平等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期的男女平等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期的男女平等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的男女平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的男女平等问题及解决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的男女平等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谷德君【内容提要】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几十年来,我国妇女经济、政治及家 庭地位显著提高,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男女平等既是人权的保障,也是社 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全社会必须大力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实 现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男女平等、现实问题、社会和谐、解决对策 一、男女不平等的现实问题在追求人民主权、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 中国也开始了追求男女平等的漫长而曲折的 历程。妇女解放运动经过百年后, 目前中国的妇女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可是男女 不平等现象事实上还普地存在着, 社会上也存在着很多歧

2、视女性的观点。在教育领域中, 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和社会态度。在贫困家庭, 当教育资源有限的 时候, 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牺牲女孩子的求学机会。在学校招生方面时, 男孩子事实上会 比女孩子更有优势, 尤其是在一些语言类、艺术类学校, 总会不自觉地向男生倾斜。女孩 子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目前在高校内广泛流传。这种观点彻底否定了女生奋斗的 价值, 是从思想上歧视女生, 否定女生的能力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是一种认为女性需 要依赖于家庭, 依赖男性的观点, 否定了女生的独立性, 歧视了女生自立自强的能力。在家庭方面, 男女不平等现象也不少见。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依旧影响深刻。嫁出 去的女儿泼出去的

3、水等各种封建观念严重残留。重婚、包二奶等陈规陋习屡禁不止。 二保一的家庭生活策略( 即提倡在家庭物质资源、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妻子应该牺牲 自己的事业, 全心全意做好家务, 以保证丈夫的社会活动和事业成功, 并将丈夫的成功看 成自己的成功)实际是对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认同, 也是对传统的夫贵妻荣 思想的 迎合, 在本质上是违背男女平等原则的。在世俗的眼光中, 女人就应该是站在男人的身后, 永远做陪衬的鲜花的角色。除此之外,家庭暴力仍然是许多女性挥之不去的巨大而可怕的 阴影。近年来,我国就遏制家庭暴力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在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 法中,增加了反对家庭暴力的内容。但据全国妇联

4、调查,近年女性因家庭暴力的投诉量 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我国家庭暴力发生率为 ,全国每年约有万个家庭解体,其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虽然有相关 法律法规禁止家庭暴力,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很困难。在就业方面,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劳动合同法 、 就业促进法 ,对消除就业歧视作出 了一些规定,明确了劳动者就业不因性别不同而受歧视。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 的偏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公开以性别为由拒绝招用女性,有的擅自提高女性的录用 标准,附加歧视性条件,如身高、长相、年龄都有明确的规定,还有一些公司提出的“单 身条款” 、 “禁孕条款”等明显限制了女性的就业。此外,在就业报酬方面,

5、男女同工不同 酬的现象也不胜枚举。 2、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原因生理差异: 女性的体力普遍而言弱于男性, 这是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源之一。劳动能力 决定了经济地位, 而经济地位又决定了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在农耕文明那个全靠人工劳 动的年代, 人是最主要的劳动力, 男性的体力要优于女性。男性是家庭的支柱, 是经济的 主要来源的掌控者, 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其经济地位高于女性, 于是便形成了男尊女卑、 重男轻女的思想和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所以说女性的经济地位低于男性是男女不平 等的重要表现, 也是诱发其他男女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原因。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现代中国女子教育尽管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还有相当

6、一部分女性 尤其是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下。较低的文化水平妨碍了她们接受先进思想, 摆脱封建观念, 树立独立自主, 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另外, 教育低水平导致了她们没有较高的职业技能, 微薄的收入使他们不能通过经济独立和较高的经济地位获得个人独立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家庭地位。同时,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男女平等观念教育还没充分普及, 男女平等观念尚未 获得全民认同, 由此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男性仍然轻视女性, 他们深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 响, 大男子主义作风严重。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流传统文化始于奴隶社会。那是一个 完全的父权男权社会。当时由于女性经济地位低下而导致社会地位的低下

7、, 从而产生了卑 贱女性的文化。几千年来,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女性地位低下这一社会现实从未改变, 因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文化一直流传下来,在古代, 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 是男性 的私有财产, 是男性财富和权力的一种象征, 是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另外, 传统文化 还造就了不正确的性别观念: 人们总觉得女性是弱者, 觉得女性过于感性而缺乏理性。认 为女性应该是温柔贤淑贤惠文静的, 认为女性应该留在家中为家庭服务, 相夫教子应该是 女性的天职。三、解决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对策(一)加强法律制度社会性别建设,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作为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签署国,一直注重性别政

8、策与法律的制定 与执行,男女平等的宪法精神已经体现在多部法律条文之中。但是应该注意到,现有的法 律法规体系更多反映的是男性的话语,在各项法律中始终体现一致的男女平等原则仍是一 项艰巨的任务。只有运用法律的强制手段,才能更好地推进先进的性别文化的建构。基于 政策的制定者对法律的公平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加强法律制度社会性别建设的当务之急 是强化立法者和决策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在建立健全性别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可 操作性,强化监测评估和法律监督机制,改进法律有法不依的现状。推进男女平等,就要 让广大女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尊重和保障她们受教育及就业等各方面权利,这就需要认真 贯彻落实保障妇女权益的各

9、项法律法规,特别要增强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约束性及强制 性,使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二)文化的构建大众传媒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仅再现了两性地位与关系现状,而且也参与了社会 性别的构建过程。大众传媒在唤醒广大民众的社会性别意识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大众传媒的管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应提升自己的性别意识,增强推动先进性别文 化构建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大众传媒应通过易于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性别平等、男女 平等的国策进行宣传与倡导,使男女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也要采用形 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方式,宣传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家庭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拥有的 权利和义务,宣传当代积极向

10、上的女性形象,倡导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价值观念,使社 会全体成员都具有基本的社会性别意识。另外,媒体也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监督与宣传,引 导其正确对待女性所承担的人类再生产的重要使命。总之,大众传媒消除对女性的歧视及 刻板印象,为女性发展创造一个客观、公正的媒介环境,对于女性自主意识的培养及两性 平等的实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三)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党和国家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布局中明确纳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容,并 明确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要明确列入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的具体指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不断取得成效。必须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下大力气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

11、突出问题。例如: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就业公平;消除家庭暴力,建设 和谐家庭;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切实提高妇女参政比例;有效治理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尽最大努力创建人人追求男女平等的良好风尚, 引导人们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四)重视妇联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等作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发挥与妇女发展有关的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当前,全国妇 联是中国最大的促进性别平等及妇女发展的非政府组织。作为以性别划分而构建的组织, 应充分发挥其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独特作用,深入调研了解广大妇女的实际需求,反映妇 女的呼声,分析研究现阶段男女不平等的根源、问题及解决对策,为国家公共政策及法律 制度的建

12、立与完善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促进政府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同 时,妇联也应抓住法规政策宣传与监督等环节,倡导两性平等和谐理念,培育女性“四自” 精神,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进程。四、结语妇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她们是家的基石,没有她们的经营与操持,一个 个家庭就没有温馨与和谐;她们又是光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没有她们的智慧和汗水,我 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应平等相均。 ”让我们不懈努力,共同托 举起一个男女平等发展、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参考文献:1李傲.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调查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13、出版社,2008.2傅剑锋:郑必俊, 陶洁. 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赵津芳,岳素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简明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刘春玲.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对男性和女性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 J.妇女研究论丛,2009,(1).5汪振军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 中州学刊6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课题组职场性别生存与发展环境调查报告 中国 妇 女报7叶文振.男女平等:一个多维的理论建构J.东南学术,2004,(4) 8陈雁.社会性别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9,(4)9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0郭慧敏 城市妇女住房权,被挤压的空间诉求一个单亲家政女工小组的个案 分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