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391815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宿迁高三历史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四所四星级高中江苏省宿迁四所四星级高中 2010 届高三联考届高三联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2009.12.31本试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卷(主观题)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6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分封制逐渐瓦解

2、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2、史料记载,顺治二年(1645 年) ,清军虽还在一些地方进行战争,但开科 取士的诏令却发到了许多州县。时人云:“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 而从逆之念自息。 ”可见当时进行科举考试是着眼于 A提高官员素质 B缓和社会矛盾 C配合统一战争 D继承前朝制度 3、 “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我国 古代的耕作方式是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使用青铜器 D铁犁牛耕 4、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出现最早

3、一批民族企业20 世纪 90 年代 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 5、1858 年,清政府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 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6、观察右侧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 A主张实现全民族抗战 B强调中共对抗战的领导 C鼓吹国民党正面抗战 D赞扬中共敌后抗战八路在哪儿?7、右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 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

4、错误, 它是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DE 段 8、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 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 。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9、以下是历史学家统计的 19 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农民 工人中产阶级) ,其中合乎史实的是A B C D 10、下面是 1919 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甲: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

5、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乙: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 干活。 C.、丙:“俺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 得给国家,不许卖。 D、丁:谁说余粮不能卖,俺听说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给自由买卖了 11、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多次调整,下列旨在变革土地所有 制的是A “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B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第 3 页 共 13 页C “人民公社好”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12、1992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 30 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 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

6、口的光亮。 ”作出这 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3、鸦片战争之后, “竞尚洋装”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哪些问题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不可阻挡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近代服饰的变化便利了人们生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体现了当时国人一味崇洋的病态心理 A B C D 14、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 于它坚持了 民族团结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 针A. B. C. D.15、近年

7、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 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 “竞争中协调”的 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体现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16、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么一段叙述: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 纽扣在当地售价是 1 卢布,在 700 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 1 卢布,而在万里 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 1 卢布。请问这一时期应该是下列哪一时期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

8、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17、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势力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运用更多的科技成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 。下 列关于 1992 年建交高峰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B、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与世界经济接轨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1

9、9、苏联解体后,一位俄罗斯人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 代价,成为耶稣,悲壮的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 、 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美国曾把 40 %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减少医疗等各种福利开支。这是 为了 A.克服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 B.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C.恢复被二战破坏的国民经济 D.缓解 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涨第 5 页 共 13 页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5

10、题,题,2121 题题 1414 分,分,2222、2323、2424 题各题各 1212 分、分、2525 题题 1010 分分 共共 6060 分分) )2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14 分)分) 材料一 18 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 国印象巨人中国(1) 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 18 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 “巨人中国”的原因。(4 分)材料二 19 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瓜分中国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2 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 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方案,可以查阅哪一历 史文献(或报刊)?请举

11、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2 分) 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规定:惩办支持义和团参加反惩办支持义和团参加反 帝斗争的帝斗争的“首祸诸臣首祸诸臣” 。中国赔款白银中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困人不得居住,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困人不得居住,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大沽口至北京沿途拆除大沽口至北京沿途 的炮台,允许各国在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驻的炮台,允许各国在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驻 军。军。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

12、与 诸国仇敌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保证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保证 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图片说明:图片说明:巨人中国巨人中国是是 18 世纪初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身著清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身著清朝服饰的中国巨人手牵欧洲武士,上面的服饰的中国巨人手牵欧洲武士,上面的英文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意为主宰者。材料三 21 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Dragon(中国龙) (3)上图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 于中国经济。试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

13、展变化,说 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4 分)(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部分西方人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观点的实 质。(2 分)2222、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12 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 下图记录了 18331915 年“共和” “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 出现的频率。真假共和1912 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图片说明:图片说明: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在西方文化中常常与邪恶联系起来,其含义主要是负常常与邪恶联系起来,其含义主要是负面的,面的,Dragon 身上写:身上写:“China Economy”(中国经济中

14、国经济),它的尾巴上吊,它的尾巴上吊着的公牛身上写着着的公牛身上写着“Wall St.”(”(华尔街,华尔街,代表美国经济代表美国经济) )第 7 页 共 13 页(1)18951913 年“共和” “民主”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 分)联系这一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人为实现民主转型 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2 分)材料二 19401947 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褚宸舸“宪政”与“民主”的表达(19401947) (2)从上图中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 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4 分)(3)20 世纪初到 40 年代中期中国人追求民主政治的努力屡试屡败,不能成 功,请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其原因。 (2 分)2323、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12(12 分分) ) 材料一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6 年701013220 1850 年891923040 1854 年1412262896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