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复习重点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0981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复习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1 地理学含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 学。3 人文地理学 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空间差异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 性 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 科学4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大主题:人地关系、区域差异、空间分析5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第二章第二章1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即特指精神文化。2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

2、与模 糊边界的文化区。如口语、徽文化等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 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具有明确的中心位置和确切的边界线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地区的居民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具有无中心、无核心、无 边界特征3 扩展扩散接触扩散 等级扩散 刺激扩散 迁移扩散4 1)直链型文化生态 环境文化决定 穆斯林 日本的电子工业2)网络型文化生态 环境文化相互作用 以色列开发南部的成功经验3)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南极大陆4)环境对文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斐济民居 加拿大民居5)环境的差异性影响地域文化 中国的水稻农业 英

3、国的畜牧业第三章第三章1 确定选择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 收集、整理资料 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分析研究 研究总结与成果评审 2(一)地理社会调查 (访问法 资料收集方法 抽样方法 专家系统方法)(二)科技文献资料法 (地理科技文献 因特网 地理文献收集与积累)(三)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GIS GPS RS)(四)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 (描述 比较 归纳)第四章第四章1 布莱克人口增长模式(1)高位静止阶段:出死高而均衡,增长静止(2)早期扩张阶段:死先于出而降,增长加速(3)后期扩张阶段:死出皆降,增长加速(4)低位静止阶段:死出低而均衡,增长再静止(5)减退阶段:出降

4、低于死,负增长2 中国模式:经济腾飞前,内部差异大,未富先老典型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作用因素作用更强 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存在3 中国人口的特点(1)数量大(2)增长快(3)素质低(4)老龄化4 我国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人口素质低 人口老龄化加速5 人口分布(静态)定义 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6 人口分布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体 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活动方式3、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7 人种:亦称种族,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性的人群

5、生理和自然现象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 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社会现象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民族;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含不同种族8 氏族 胞族 部落 部族 民族第五章第五章1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产品贡献、要素贡献 市场贡献、增长贡献 外汇贡献、生态贡献3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4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 气候:(光、热、降水 )水源 地形: 土壤:2、社会因素 政策 市场 农业技术改革 交通、劳力、历史、风俗习惯 5 迁移农

6、业1 原始农业依靠植物的灰分,土壤的自然肥力,利用更长时间恢复的农业。这种农业没有固定的农田。 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办法种植作物。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不能 再生长作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2 分布 南美洲亚马孙地区 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亚洲的几内亚岛、东南亚雨林地区3 特点(1)生产方式:刀耕火种(2)生产过程: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3)种子:多种作物杂处充分利用空间收获期不同,新鲜食物供应品种不同营养不同(4)节约劳力:生产中耗能,能量回报率高 1:166 (二)传统农业生计农业1、传

7、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传统农业是传统社会的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1)生产目的:自己生存 (2)产品:家庭消费(3)劳动者:家庭成员 (4)生产工具:体力、畜力、简单器械(5)生产方式:经验 (6)生产水平:低,积累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2、传统农业的类型 旱作农业 水稻农业 地中海农业 游牧业谷物家畜农业荒漠绿洲农业 7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商品化、规模化 集约化、机械化 专业化、地域化社会化、企业化8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玉米 甘薯主要经济作物 油料、糖料、饮料、水果、麻类 (棉花 甘蔗 甜菜 茶 可可 咖啡)第六章第六章1 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

8、系2 鲁尔区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较近 充足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3 信息产业: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卫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产业。文化产业1、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质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行业2、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3、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4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水文) 资源条件 能源条件 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 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5 当前经济空间格局(一)工业产品需求不旺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2、耐用消费品等产品质量的提高;3、技术的提高对工业品的需求下降;(二)生产能力过剩工业化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其生产能

9、力也越来越大,而且生产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占据更大市场,获 得更多利润,竞争的结果使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难以销售,最终必然会导致部分企业停产、破产。(三)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大,可是市场有限,遇到市场激烈 的竞争,为了推销其产品,占领更大市场,一些国家往往组成一个经济集团,彼此减少或取消贸易的障碍, 增加彼此的供需,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在其范围内自由流动,形成强大经济集体,不仅促进自身繁荣, 而且加强与对手的竞争。(四)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往往在于资源与劳动力,而短于机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经验。第七章第七章1 城市是具

10、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2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3 逆城市化1、定义 逆城市化是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向农村地域推进, 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城市核心区失去繁华景象,出现城市衰退现象。2、原因(1)人们追求田园式的居住环境;(2)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选址的限制减少;(3)工业企业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4 城市与自然环境 (1)地质环境与城市地质条件特别突出的是地震,这是对城市造成巨大灾害的一种力量岩石裸

11、露不利于城市建设,但建筑物对地基要求严格(2)地形与城市平原:平坦,利于耕作业的发展;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3)气候与城市温度适中 降水适度 严寒、干旱、湿热的气候不利生活风向对城市污染企业分布的影响 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的郊外(4)水与城市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北方沿大道设城)河流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凹岸与凸岸,左岸与右岸水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水资源不足制约产生发展降水少、污染严重5 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 同心圆模型 扇型模型 多核模型 6 城市体系的概念 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地区之间实质上存在着固定

12、联系与等级结构。也就是说,一定地 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体 系。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等级规模法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的 1/2,第三位城市为第一 位城市人口的 1/3,依此类推。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城市系统中此法则明显,但法国不符合。首位城市法则 杰佛逊 1939 年提出:一些国家的首都比全国城市系统中重要城市大许多倍,如伦敦。 发展中国家此法则明显。如墨西哥城 1920 万,布宜诺斯艾利斯 1330 万、里约热内卢 1100 万,开罗 1100 万,汉城 1580 万。 第八章第八章1 语言的本质属

13、性 社会性 交际性 工具性 多义性2 三、语言的社会功能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 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民族心理的寄托 生产发展的动力人类健康的保证 世俗观念的表征3 语言传播类型 谱系扩散 波形扩散 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语言传播结果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新来移民接受当地语言新来语言渐渐消逝 新来语言与当地语言并存新来语言与当地语言融合 多语言国家出现第九章第九章1、民族宗教(1)道教:起源于中国本土,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 持追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物有灵 论和泛神

14、论性质的宗教。道教基本教义遵天 法祖 利物 济众 清静 无为 先求精气神合一,再求天地人合一以达与天合德、天人一致境界。以神化了的“道”为核心信仰,宣扬“道”是“万物之母”。乐生、重生、贵生,并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不老,成仙得道。道教的经典 道藏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玉皇经、清静经、三官经等。道德经、 南华经、黄庭经以及悟真篇、坐忘论、参同契等。道教供奉的神像道教的神仙世界,大致上可分“神”和“仙”两大系列。尊神 俗神(民间神祗) 神仙 行业之神道教称谓和标志道教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住持”,俗称“当家的”。教外人士对道士、道姑一般可统称为“道长”。道 教的标志是八卦太极图(代表天地雷风水火

15、山泽,红色为阳青色为阴)。道教仪式道教的主要仪式有符箓和斋醮。道教思想的积极意义节俭 万物有灵 修道积德 道法自然 清净寡欲 重生恶死,“我命在我”天道相承,因果报应:“前人有失,后人受责,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有点可持续发展思想。(2)犹太教: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经(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Yahven)为 惟一的神。犹太教典籍圣经旧约塔木德,米德拉什 3、犹太教教义1.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2.主为独一无二真神。3.主无形无体无相。4.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5.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9.律法不可更易。10.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11.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13.人死后将复活。4、犹太教节日与戒规逾越节、住棚节 五旬节 酵节、修殿节、普林节、读经节、元旦、赎罪日、哀悼日、安息日等。(3)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宗教。印度教认为善恶有因果,灵魂有轮回。善行能让人死后升天,恶行则让人死后堕为畜牲。印度教主张禁欲 和苦行,以达到灵魂的净化。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即使踩死一只蚂蚁也是不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