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90451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讲讲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政府、社会和家庭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办教育,教师花费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工作,学生如此辛苦地学习,然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概述一、课程目标概述(一一) 课程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的功能 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它主要通过课程方案(或课程计划)以及其中的具体学科体现出来,如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等。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泰勒(

2、R . T yler)认为任何课程的设计都必须深入思考如下问题:1. 学校应该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才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二二) 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目标的确定1. 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1) 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这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它规定了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但是,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容易忽视课程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价值,或者说它忽视了课程在学生个性塑造上的价值。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在关注人的社会性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以这种课程目

3、标培养出的人才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往往会被异化为社会发展的工具。(2) 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这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它规定了能够自主经营人生的富有个性化色彩的人的发展标准;但是,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容易忽视课程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或者说,它忽视了课程在培养社会建设者上的价值。基于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在倡导个性张扬的同时,却忽视了社会对人的一般性要求;以这种课程目标培养出的人才在保持个性张力的同时,往往会缺失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向心力与合作意识。(3) 学科本位的课程目标。这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它规定了作为学科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具有这种

4、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只适用于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不广泛适用于所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不适用于作为社会一般劳动者的培养。三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各具长处,也有难以克服的先天不足,课程目标的确定不应偏执于某一种价值取向,而应从这三个维度分别进行研究和思考,进而寻求其最佳结合。2. 考察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考察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第一,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第二,研究当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标准的要求;第三,研究具体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本学科发展现状的概括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本国(或本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本国(或本地)社会各领域(包

5、括政治制度、民族文化、经济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等)的发展现状对学生发展和课程与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和具体特征,其他国家(地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共同特征等。二、基础教育各阶段的课程目标二、基础教育各阶段的课程目标1. 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发展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发展目标健康健康: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语言语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社会社会

6、: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科学科学: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艺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

7、术表现活动。2.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 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

8、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三三) 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

9、义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1. 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往的课程目标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课程目标要求通过课程与教学活动以及学校教育的其他活动为国家、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没有对学生的个体成长或个性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新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对学生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交互作用中所必需的素养进行了规定。在这些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也有关于学生自我成长的要求,还有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2. 对以往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对以往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

10、定新课程坚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基本法则。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界定为“ 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即那些有助于学生在不同境况下不断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需要学生掌握,而那些纯学术化或专业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掌握。3.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 “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

11、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各项基本素养,它包括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进行劳动的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 科学与人文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而且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即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的信念、关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课程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作为学生发展的一项要求有着非同寻

12、常的意义。首先,它表明课程开始关注人的自我生活。这是课程关注人的个性教育和生活教育的一个开端。其次,它意味着学校课程将发生重大改变,一方面使得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将会出现生活化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将使得传统的课程不同程度地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使这些课程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再次,它其实隐含了养成学生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在塑造学生心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一、课程结构的内涵一、课程结构的内涵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即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课程规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形态等。具体来

13、说,课程类型的关系形态是指不同课程类型之间所形成的比重关系,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例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比例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关系等;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是指同一课程体系中不同科目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如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等科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是指同一科目中不同内容之间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如概念、原理、应用等知识的比例关系。二、课程计划二、课程计划新课程的计划主要有两个: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一一)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课程

14、设置实验方案1. 课程方案2. 说明(二二)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于 2003 年颁布,将于 2004 年开始实验。1. 课程方案2. 说明第三节第三节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新课程结构的特点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1. 均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 新课程在结构上所倡导和实现的均衡性试图改变以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知识体系相互隔离、所学知识远离现实生活的状况,引导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能够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素质的均衡发展。2.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课程综合化的三种途径

15、:课程综合化的三种途径: 第一,开发并设置学科性的综合课程,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课程实现了对特定学习领域内容和教育价值的统整。第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由国家制定开发指导纲要并规定课时比例,其具体内容由学校自行开发。第三,在分科课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统整,即以综合的方式处理并实施分科课程的内容。课程综合化的价值课程综合化的价值: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程度;第二,有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知识并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四,有助于增进学校教育与社

16、会的联系和互动。3. 选择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第一,地方和学校依据其现实的教育状况,积极创造条件,有选择地实施国家课程,如地方或学校可选择艺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也可选择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第二,在普通高中阶段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第三,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选择地学习一定的课程;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选择不同的主题活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的孩子已经两次进入高考补习班了,不知这次高考能否成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费尽了心血,家庭生活再拮据,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供孩子读书。我的孩子也不是不用功,从上学开始,他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孩子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我们觉得供孩子读书很苦,而孩子觉得更苦,但考不上大学,这么多年的辛劳岂不是白费了吗?! 邻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