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8955 上传时间:2017-0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魔鬼搭讪课程之七日期:2008击:1288在搭讪班的实践中,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学员们的各种紧张反应,结果发现其中也是有迹可循。 按照心理动力学的方法,搭讪时的紧张可以分成两种:开始前的紧张和开始后的紧张开始前的紧张本质上是让当事者逃避行动,而开始后的紧张其实是让当事者回避责任。就像炎症是身体的自动保护反应,人的不良情绪也是一种防御机制,保护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不受进一步伤害。比如恐惧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远离危险,而搭讪时的紧张则能让我们远离失败(搭之前)以及负面评价(搭之后) ,防止自我认同危机。 相对而言,搭讪开始之前的紧张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脸红心跳、腿脚痉挛,已经是形同废物的人

2、,怎么还能要求他去搭讪呢?再有就是貌似合理的借口,比如“开场白说什么好呢” “我今天先观摩一下” “等我抽完这根烟” 总之没有开始, “我”就不用面对失败了。 接下来行动之后,如果对方态度不友好,这时另一种紧张就开始紧急启动,其中的内在机制更加隐秘。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平日里沉稳成熟的小伙子,面对着他心仪的女孩时,立马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支支吾吾且抓耳挠腮。一句话,根本就不像个大男人了。 传统的解释把这些反应看成是不自信的结果。但是,用“不自信”作为“紧张”的原因,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说。我更倾向于认为“紧张”是另一个心理过程的开始如果我都不像个成人了,那么我就不必为眼下的尴尬、挫折、失败负责。

3、因为此刻的“我”是个“孩子” ,而“孩子”是可以被原谅的。 也就是说当面对困境和压力时,人其实会“纵容”自己的紧张,通过紧张时的表现给自己戴上一个不成熟的面具,从而让那个脆弱的自我避免承担责任。 我们不妨把这种紧张的表现称作“儿童化”反应。细心观察,其实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面对领导上级长辈权威,有人会语调变得尖细,神态做得天真,动作显得憨傻。这种“低”和“幼”的姿态既能让对方获得足够的尊敬和安全,也为自己可能的错误预备好了台阶,所以一直是被传统文化所接受的行为模式。 如果把上级作为父性权威的伸延,而把美女作为母性权威的伸延,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这种行为的心理根源。在爸爸妈妈面前,嗷嗷待哺

4、的婴儿总是可以得到关照同时免除责任。虽然 80 后不一定看过天仙配 ,但各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还是曾经这样影响过我们,男人面对美丽性感的异性,最好先别像个男人,要像个孩子或者傻子,才能带给对方最大的安全感,才能体现自己的纯洁无暇。我小时候看过的国产爱情电影,关键时刻,女猪脚总是轻推一下男猪脚,同时娇嗔一声“瞧你那傻样!”男猪脚此刻再摸摸猪头, “嘿嘿”两声,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就成了。 社会习俗的东西我不做过多评价,只想在这里提醒大家,这种自我降低的措施在如今的两性交往中其实有害无益。 所以,好容易鼓起勇气的搭讪犯,出手之后如果被对方接受,还能潇洒自如侃侃而谈,但如果对方反应冷淡,立马就会方寸大乱手足失措。这时“儿童化”的表现就特别常见,那个成人的自我此刻龟缩到孩童的面具之后。这样,即使她拒绝了我,但我已经不是刚才那个男人了,我我我躲起来了我其实此刻,才是真正错误的开始。 当搭讪作为一项培训后,我越来越觉得大家不仅是来学习认识女孩,同时也是在完善自我。在向陌生 讪的瞬间,我们成长过程里的许多幼稚的、非理性的观念和习惯得以彰显,认清并改掉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快乐一点儿也不亚于要到一大堆电话号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信已经不是得到外界认可的手段,而是自我接受、自我成熟的标志“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一致,这本身就是目的。 转自:泡学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两性/情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