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文言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7270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文言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文言文部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主题思想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一、注音一、注音 阙( ) 嶂( ) 曦( ) 襄( ) 溯( ) 湍( ) ( ) 漱( ) 涧(

2、) 啸( ) 属( )二、解词二、解词1略无阙处( ) ( ) 重岩叠嶂( ) 不见曦月( ) 夏水襄陵( ) ( ) 沿溯阻绝( )( )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 绝( ) 飞漱其间( ) 良多趣味( ) 晴初霜旦( ) 林寒涧肃( ) 属引凄异( ) ( ) ( )2自三峡七百里( ) 自非亭午夜分(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沿溯阻绝( ) 绝( ) 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 ) ( ) 不以疾也( )略无阙处( ) 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译句三、译句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3、也。2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7绝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四、理解四、理解1 三峡选自 ,作者是 ,字 , (朝代) 家、 家。2 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 , , 。 , 。 , 。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峻拔的句子是 , 。 , 。 表现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 , , , , 。表现春冬两季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 , 。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 , , , 。 3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

4、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 ,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 。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三峡四季的特点。三峡的山: 夏季: 春冬: 秋季: 6课外拓展: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1) 、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3(2)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 ;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梦溪笔谈二

5、则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主题思想 以虫治虫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的情况,说明“以虫治虫”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途径,在现代社会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一、注音:蝎( )喙( ) 钳( ) 蔽( ) 穰( ) 二、解词:1界( ) 方( ) 为( ) 害( ) 喙( ) 蔽( ) 搏( ) 悉(

6、) 旬日( ) 尽( )岁( ) 穰( ) 旧( ) 谓( )2秋田之害( ) 以钳搏之( ) 其虫旧曾有之( ) 土人谓之( )其喙有钳( ) 其虫旧曾有之( ) 以钳搏之( ) 岁以大穰( ) 三、翻译: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44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四、理解1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是 时期的著名 家和 家。2 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 “消灭“ “,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情况。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虫害发生的时间: ;虫害发生的季节: 虫害发生的范围: ;消灭虫害的经过: 4 “岁以大

7、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 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 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 伏其精练。 主题思想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此 1000 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注音 梵( ) 皓( ) 贻( ) 讫(

8、 ) 遂( ) 弥( ) 胠箧( ) ( ) 履( )二、解词1于( ) 方( ) 级( ) 患( ) 贻( ) 但( ) 盖( ) 弥束( ) 胠箧( ) 履( ) 精练( )2故如此( ) 如其言( ) 以瓦布之( ) 贻以金钗( )钱帅登之( ) 喻皓之妻( ) 伏( )患其塔动( ) 密使其妻( ) 匠师如其言( )三、翻译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3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 动矣。54匠师如其言,塔遂定。5人皆伏其精练。四、理解1梵天寺木塔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 用“ ”“ ”来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2为什么喻皓采用“布板” “实钉”的方法就使木塔稳固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中“此”指代什么? 4本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