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868290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办学品位(学品位(转转帖)帖)罗旧镇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综述罗旧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创新管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成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现就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综述如下。一、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一、学生自主管理模式2002 年下学期,我校开始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是一种学生管理模式,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使其在自主管理中实现自我发展。它一方面要求教育者

2、点拨、指导帮助学生,使学生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去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盲目顺从他人的意愿,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教育者在活动中充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能,并在学生自觉的积极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一)(一)创创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理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理论论依据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从这一哲学观点看,每个学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必定会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此在有利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发展符合这一客观规律。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必然存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和自尊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因。

3、3.陶行知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精辟论述强调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做”中获得真知、求得创造、谋得发展。4.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一方面要求经济、社会的整个运行与发展,应当始终围绕人来展开即“一切为了人”。另一方面要求必须把“一切为了人”的原则,建立在“一切依靠人”的基础上。既要确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理念,也要确立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力量源泉的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依靠力量。一切为了人,必须以一切

4、依靠人为依托和保证。简而言之,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我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特点(二)我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特点传统管理模式忽略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必须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我校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在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进而实现自主发展。学生自主管理包括学生对自己的管理,学生对学生的管理,还包括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与监督。这种管理模式的提高机构是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它由班主任助理、纪检、课业、形象策划、环保、体育及男女生舍务八部八个总管组成。每个

5、部由同部总管及主管组成,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班主任助理、纪检、课业、形象策划、环保、体育及男女生舍务八个主管。前者负责学校日常常规管理,大多集中于课余时间;后者负责班级常规管理,主要集中在课堂。这样学校管理局形成了多向型的网络式管理模式。为了让全体委员会成员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在辅导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委员会各部制定了完备的工作职责。如课业部的主要职责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成立班级学习帮扶小组,评价和监督教师教学情况,组织师生召开平等对话交流,邀请教师举办课外学习讲座等。体育部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学校“三操”的督促和检查,确定各年级每周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参与组织学校大型体育活动,独立

6、组织规模较小的体育活动,负责维持学校集会纪律等。1.管理与引导相结合。管理重在督促执行,属于“堵漏”,带有强制性。每个部的工作职责都要求委员会全体成员按时上岗,自觉上岗,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检查、记载学生违纪违规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班级。引导属于“疏通”,具有人性化特点。各部工作职责同样有明确的“引导”要求。管理与引导的有效实施,达到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符合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管理的单向性,使课内管理处于“强化”状态,而课外管理出现了“真空”。没有课外的监督,自控能力弱,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容易出问题。我校创建的自主管理模式恰恰能弥补传统管理

7、的不足,即使学生出现违纪现象,由于发现及时,问题往往处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处理,既减轻了处理的难度,又消除较了严重的后果。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只局限于班级,而学生的活动空间则是整个校园。以往我校管理压力大,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学生既受到本班学生(主管)的监督和约束(横向),又处于他班学生主管的管理、监督的范围内,纵横管理的结合,缩小了管理的“真空”。现在甚至将其延伸到校外,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4.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学生自主管理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它当然离不开教师,也不应该离开教师。就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一样,教师的适当参与一则可以为他

8、们提供后盾,二则可以缓解他们压力。学生对学生的管理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监督也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既能够增加彼此的理解,增进师生情谊,又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益,还能够使教师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找到改进工作方法,以利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三)(三)实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成效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成效1.学生自主管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由于这一管理模式为全体管理委员会成员提供了足够锻炼的机会,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内班级活动、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

9、动、跨学科活动,大型文体活动、师生交流活动,他们都能独立完成或担当主角。他们能够为师生架起沟通与友谊的桥梁。他们能够把学生就餐、出入校园、课外群体性文体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他们在解决学生一般纠纷时,能够利用思想工作、人际关系、纪律规定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2.学生自主管理促进了我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传统的师生关系早已淡出教育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师生亲情友好,平等相待,共同进步的崭新的师生关系。以前,教师的绩效全来自于学校教师与相关管理部门,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2002 年下学期开始,学生评价进入教师考核体系,学生对教师的合理建议不仅得到充分肯定,而且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

10、途径,教学相长真正成为现实。3.学校办学声誉明显提高。我校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怀化日报、怀化电视台对此均作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管理模式得到了广大家长及群众的普遍信赖和充分肯定,也在同行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几年,已经有县内外多所所学校领导来我校参观、交流。二、二、“组块组块化化”课课堂教学模式堂教学模式二一年下学期,我校开展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组块化”课堂教学模式。此次课堂教学的实质和关键,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平等、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目的,这与

11、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完全一致的。经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现就此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综述如下。(一)改革背景(一)改革背景由于经济、文化、师资、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是在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模式下运行。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学生没有了自主的时间,无法张扬自己的个性;老师也没有了自主的时间,无法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不管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科教师,对于这种时间的竞争都是深恶痛绝的。这势必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影响到师生的成长和学校发展。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

12、,但教师旧的教育教学习惯仍然存在,教学方式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转变。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重视教师的讲解,轻视学生的探究;重视集体教育,轻视个别差异;重视教育的结果,轻视的教育过程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弊端,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民主,不平等,学生主体性的丧失等。(二)理(二)理论论依据依据“组块化”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让小组成员在互助、合作、交流、展示中探索知识。其指导思想就是全力打造“人文课堂、高校课堂”,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

13、成为会合作,会交流,会收集、整理、归纳信息,会展示自我的六会人才。它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以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它以小组作为评价的单位,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1. 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又叫社会互赖理论,早在 20 世纪初,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考卡夫就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考卡夫的同事勒温对这种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第二,成员之

14、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课堂教学改革必然存在合作、竞争、个人单干三种学习方式, “组块化”学习无疑是最适当条件下的一种理想方式。因为从群体动力理论来看,小组内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点目标努力时,靠得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从而大大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2)最近发展区理论苏联著名心理学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把握儿童发展的水平,其中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别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完成任务。实际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

15、和潜在发展水平(通过引导或其他能力较强的同学合力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就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水平迈进,俗称“跳起来摘桃子”。学生通过分组块学习会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加丰富和高级的行为,彼此取长补短,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照需要层次理论,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厌学,不是他们自身智力的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满足其需要的环境。比如,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表现自己才能的愿望被压抑,没有集体归属感。而要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通过分组块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相对来说更受学生欢迎。即学生把“要我学”变为

16、“我要学”。(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不是学生接受了知识,而是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改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可能对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影响,原先相互矛盾的复杂学习局面可能明朗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概念会变得全面、正确,最终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三)价(三)价值值取向取向实施“组块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育的主体思想。一是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二是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是促进师生的和谐互动,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真正打造出人文课堂和高效课堂。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进一步增强。(四)(四)实实施情况施情况2010 年,我校开始实施“组块化”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实施分组块学习,可以强化学习小组的管理和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