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期系统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6828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分期系统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分期系统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分期系统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分期系统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分期系统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分期系统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绿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第 13 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 2009 年 7 月 31 日8 月 4 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大会可谓盛况空前,参会人数再创新高,来自 87 个国家和地区的肿瘤 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医师和肿瘤预防教育专家、卫生经济学家和相关领域的基础科研工作者,共计 6225 人参加了此次由国际肺癌研究 协会(IASLC)举办的学术盛会。共 1531 篇论文摘要参与了本次会议交流,大会报告 143 个、电子壁报讨论项目 375 个、壁报项目 817 个;370 余 名国际肺癌专家应邀在大会上进行了专

2、题报告。我国有 200 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近百篇摘要参与大会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两名青年医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的毕楠医师和来自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的于磊医师分别获得了 Developing Nation 奖。大会组织主会场及各专业分会场会议数十场,同时召开了高水平的卫星会议;并为青年医师和科研工作者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课程(Young Investigators Day),为参会者提供与世界知名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Meet-the-Professor Sesstion)。会议还设有视听教学中心、 计算机资料查询中心及容纳数十家赞助公司的大型展览场馆供代表自由参观学习。大

3、会公布了由 IASLC 提出并已被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采纳的最新肺癌分期系统,这是自 1997 年以来第一次肺癌分期标准的更新。纵观整个会议,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表现得尤为突出。新分期系新分期系统统大会正式发布了最新的 IASLC 肺癌分期系统。该分期系统因采用全球范围 内包括 20 多个国家、45 个中心约 100 000 例肺癌病例的预后资料为依据,因 此更为精确全面。新的分期系统对 T 分期和 M 分期有所更新,而 N 分期基本不 变,更新内容如下:(1)旧分期系统中肿瘤大小按 3 cm 为界划分为 T1(肿瘤直径3cm)和T2(肿瘤直径3cm)两组;

4、而新分期则细化为 5 组, T1 细分为 T1a (肿瘤直 径 2 cm)和 T1b (肿瘤直径 2 cm 且 3cm) ,T2 细分为 T2a (肿瘤直径 3 cm 且 5 cm) 和 T2b (肿瘤直径 5 cm 且 7 cm) ,以及 T3(肿瘤直 径 7cm)。 (2)在旧分期中原同肺叶转移的 T4 现降级至 T3 ;同侧肺不同肺叶有转 移的 M1 降级为 T4;过去 T4 中的癌性胸水、心包积液及广泛胸膜转移者则在 新分期中升级为 M1a。新的肺癌分期系统中 N 分期虽然总体未作调整,但 IASLC 在日本 Naruke 淋 巴结分布图和美国 Mountain-Dressler 的

5、ATS 淋巴结分布图基础上,颁布了新 的淋巴结分区图谱(IASLC 图谱)。与旧图谱相比,新的淋巴结分区系统更加 简明、清楚。其主要不同有:(1)明确了 110 区的上下界,从而避免了定义上的交叉重叠。(2)胸膜反折不再作为 4 区和 10 区的分界,取而代之的是影像学、内镜 下及术中可见的更为可靠的解剖学标记。(3)锁骨上和胸骨切迹淋巴结在新分区图谱中被明确定义为 1 区淋巴结。(4)考虑到纵隔淋巴引流以右侧为主并延伸超过气管中线,故将 2R 区和 2L 区、4R 区和 4L 区的分界由气管中线更改为气管的左侧壁。(5)根据不同区域淋巴结受累患者的预后差异,可将预后相似的淋巴结区 归为“zo

6、ne”。建议未来的预后分析采用“zone”的定义。新的淋巴结分区图 谱对淋巴结区域的划分更为细致、 精确,更有利于指导精确放疗中纵隔淋巴结 靶区的勾画。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是本次大会的主要交流热点。在第一天的 全体会议上,专家指出,即使目前有效率最高的抗肿瘤药物(如伊马替尼治疗 慢性髓性白血 病患者可获得 90%的有效率)也无法达到对所有的患者均有效, 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发现这一复 杂表象背后的分子基础,从而指导临床上的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种药物可能只对某一特定人群发挥作用,问题的 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地发现有效人群

7、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治疗。基因组是导致个体 差异的遗传学 基础,因此特异的基因谱被认为是药物有效人群选择的有力工具。 除目前广泛使用的组织学分型外,还可寻找疗效相关的特异基因谱,探讨其与 重要的药物作用通路 及药物代谢通路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基于通路的药物敏感 性预测将有希望区分出疗效不同的人群。正确地使用分子标记可以预测药物的 疗效和毒性反应。大会主席 Gandara 教授指出,“现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主要依靠经验来选 择治疗方案;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更多地通过分子预测指标来指导治疗决 策。”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已开始综合使用临床因素、病理类型和分子 指标来共同指导治疗。药物基因组学还有望改变

8、新药的研发过程和临床研究的模式。目前从期 到期再到期的新药临床研究模式缺乏针对性,大量的期临床研究在设计 之初就比较盲 目,往往得不到阳性结果,浪费人力财力。而借助生物标志物将 使这一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在期新药研究中可以通过相关通路的分子预测 模型,来预测和选择有 效人群,进一步在有效人群中进行期研究。EGFREGFR 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IPASS 研究已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 EGFR-TKI 的疗效预 测因子,可用于指导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在本届大会上,IPASS 研究 进一步公 布了亚组分析数据。EGFR 突变主要有两种:19 外显子的缺失突变

9、和 21 外显子 的 L858R 点突变。IPASS 研究结果显示,19 外显子的缺失突 变患者疗效略优于 21 外显子的 L858R 点突变患者。德国研究者 Gatzemeier 等报告了一项期临床研究(FLEX 研究),旨在 评价 KRAS 和 EGFR 基因突变用于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治疗 NSCLC 的疗效预测价值。研究对 1125 例患者中的 395 例进行 KRAS 基因测 序,结果发 现 75 例(19%)存在 KRAS 突变,预后分析显示,KRAS 基因突变不是 NSCLC 患 者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预测因素。该项研究的意义在 于证实了不同肿瘤 的生

10、物分子学基础不尽相同,因此不能将某一肿瘤的研究结果简单套用于其他 肿瘤。Hirsch 教授报告了一种新的 EGFR 突变检测方法,应用特异性抗体进行免 疫组化检测。与基因测序法相比,该方法的特异性达 99%,敏感性达 92%,具有 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化疗相关分子标志物化疗相关分子标志物培美曲塞近年来在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Gandara 等发现胸苷酸合成酶 (TS)mRNA 水平或许可替代组织学类型来指导培美曲塞的个体化治疗,但尚需 进一步研究明确 TS 表达水平与临床因素和其他培美曲塞相关生物标志物间的相 关性。此外,ERCC1、RRM1、BRCA1、-tubulin3、TS、p53、KR

11、AS 等被认为是目 前肺癌常见化疗方案最常用的分子标志物。 放疗相关分子标志物放疗相关分子标志物与药物疗效预测相比,放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正如美国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著名放疗专家 Komaki 所说,分子标志物将为我们打开 一扇预测放射敏感性的大门。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王绿化教授课题组的两项 研究结果证实,重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不仅与接受胸部放疗的局部 晚期 NSCLC 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且可以预测放射性食管炎发生风险。生物预测因子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如何从 全基因组的海量信息中发现有用的部分指标并建立临床可行的预测模型;其二, 需要寻找临 床上更易获得的生物预测因子,如外周血中的分子标志物。由于目 前标本的制备、来源及储存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操作规程, 使样品的收集和操作 标准化,从而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