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卷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6531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卷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用卷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用卷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用卷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卷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题AHBOC 1O1H1A1C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 1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 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 a,最小距离为 b(ab) ,则此圆的半径为( D)A B 2ba 2ba C D22baba或baba 或2如图 24A5,P 为O 外一点,PA、PB 分别切O 于 A、B,CD 切O 于点 E,分别交 PA、PB 于点 C、D,若 PA=5,则PCD 的周长为( D ) A5 B7 C8 D10 3若粮仓顶部是圆锥形,且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 4m,母线长为 3m,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毡,则这块 油毡的面积是( B )A B

2、 C D26m26 m212m212 m4如图 24A6,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 AB 与小圆相切于点 P,大圆的弦 CD 经过点 P,且 AB=8,则两圆 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B ) A16 B36 C52 D81 5已知在ABC 中,AB=AC=13,BC=10,那么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A )A B C2 D3310 5126已知O 的半径为 4cm,A 为线段 OP 的中点,当 OP=7cm 时,点 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 A点 A 在O 内 B点 A 在O 上 C点 A 在O 外 D不能确定 7过O 内一点 M 的最长弦为 10 cm,最短弦长为 8cm,则 OM 的长

3、为( C )A9cm B6cm C3cm Dcm418在ABC 中,I 是内心, BIC=130,则A 的度数为( D ) A40 B50 C65 D80 9如图 24B1,O 的直径 AB 与 AC 的夹角为 30,切线 CD 与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 D,若O 的半径为 3,则 CD 的长为( D )A6 B C3 D33310如图 24B2,若等边A1B1C1内接于等边ABC 的内切圆,则的值为( A ABBA11)A B C D21 22 31 3312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15cm2,母线长是 5cm,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B )A B3cm C4cm D6cmcm2313如

4、图 24B4,O1和O2内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 3 和 1,过 O1作O2的切线,切点为 A,则 O1A 的 长是(C )A2 B4 C D3514. .如图,RtABC 中,ACB=90,CAB=30,BC=2,O、H 分别为边 AB、AC 的中点,将ABC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 120到A1BC1的位置,则整个旋转过程中线段 OH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A B +CD +7378 34378 343315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分别是 S1、S2、S3,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C ) AS1=S2=S3 BS1S2S3 CS1S3S1 16如图

5、24A9,AB、AC 与O 相切于点 B、C,A=50 ,P 为O 上异于 B、C 的一个动点,则BPC 的度数为 。65 或 115 17已知O 的半径为 2,点 P 为O 外一点,OP 长为 3,那么以 P 为圆心且与O 相切的圆的半径为 。1 或 5 18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高为 4,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15 19扇形的弧长为 20cm,面积为 240cm2,则扇形的半径为 cm。24 20如图 24A10,半径为 2 的圆形纸片,沿半径 OA、OB 裁成 1:3 两部分,用得到的扇形围成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底面半径分别为 。23 21或21在 RtABC 中,C=90 ,AC=5

6、,BC=12,以 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与斜边 AB 相切,则 R 的值为 。136022已知等腰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 5 的O 上,如果底边 BC 的长为 8,那么 BC 边上的高为 。8 23已知扇形的周长为 20cm,面积为 16cm2,那么扇形的半径为 。2 或 8图 24A5图 24A6图 24A9图 24A10图 24B1图 24B2图 24B424如图 24B9,OB、OC 是O 的 半径,A 是O 上一点,若已知B=20, C=30,则BOC= . 100 25如图 24B11,已知AOB=30,M 为 OB 边上一点,以 M 为圆心,2cm 长为半径作M,若点 M

7、 在 OB 边上运动,则当 OM= cm 时,M 与 OA 相切。426如图 24B12,在O 中,弦 AB=3cm,圆周角ACB=60,则O 的直径等于 cm。3227如图 24B15,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点 E 为 AB 的中点,以 E 为圆心,1 为半径作圆,分别交AD、BC 于 M、N 两点,与 DC 切于点 P,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643128如图,已知圆锥的母线长 OA=8,底面圆的半径=2。若一只小虫从 A 点出发,绕圆锥r 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了 A 点,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圆锥的展开图的扇形的弧所对的弦长,通过计算,扇形的圆心

8、角是 90 度,由勾股定理求得它的弦长是。8 229如图,三个半径为 r 的等圆两两外切,且与ABC 的三边分别相切,求ABC 的边长。r ) 13(230如图 24A14,已知O 的半径为 8cm,点 A 为半径 OB 的延长线上一点,射线 AC 切O 于点 C,BC 的长为,求线段 AB 的长。cm38解:设AOC=,BC 的长为,解得。ncm38 1808 38n 60nAC 为O 的切线,AOC 为直角三角形,OA=2OC=16cm,AB=OA-OB=8cm。31已知:ABC 内接于O,过点 A 作直线 EF。 (1)如图 24A15,AB 为直径,要使 EF 为O 的切线,还需添加的

9、条件是(只需写出三种情况): ; ; 。 (2)如图 24A16,AB 是非直径的弦,CAE=B,求证:EF 是O 的切线。 1)BAEF;CAE=B;BAF=90。 (2)连接 AO 并延长交O 于点 D,连接 CD, 则 AD 为O 的直径,D+DAC=90。 D 与B 同对弧 AC,D=B, 又CAE=B,D=CAE, DAC+EAC=90, EF 是O 的切线。32.如图,在ABC 中,D 是 AB 这上一点,O 过点 D、B、C 三点, DOC=2ACD=90.(10 分) (1)求证:直线 AC 是O 的切线。 (2)如果ACB=75,O 的半径为 2,求 BD 的长。33、 (1

10、0 分)如图,已知等边ABC,以边 BC 为直径的半圆与边 AB、AC 分别交于点 D、E ,过点 D 作 DFAC 于 F。(1)判断 DF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过点 F 作 FHBC 于 H,若等边ABC 的边长为 8,求 FH 的长。图 24A14图 24A15 图 24A16图 24B9图 24B11图 24B12 图 24B15C B A . . . ABHCFEDO34、 (10 分)如图,O 为正方形 ABCD 对角线上一点,以 O 为圆心,OA 的长为半径的O 与 BC 相切于 M,与 AB、AD 分别交于 E、F。(1)求证:CD 与O 相切;(2)若正方

11、形 ABCD 的边长为 1,求O 的半径;。35如图 24B17,AB 是O 的弦(非直径) ,C、D 是 AB 上的两点,并且 AC=BD。求证:OC=OD。证法一:分别连接 OA、OB。 OB=OA,A=B。又AC=BD,AOCBOD,OC=OD,证法二:过点 O 作 OEAB 于 E,AE=BE。AC=BD,CE=ED,OCEODE,OC=OD。 36如图 24B18,在O 中,AB 是直径,CD 是弦,ABCD。 (1)P 是优弧 CAD 上一点(不与 C、D 重合) ,求证:CPD=COB; (2)点 P在劣弧 CD 上(不与 C、D 重合)时,CPD 与COB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证

12、明你的结论。(1)证明:连接 OD,AB 是直径,ABCD,COB=DOB=。COD21又CPD=,CPD=COB。COD21(2)CPD 与COB 的数量关系是:CPD+COB=180。 证明:CPD+CPD=180,CPD=COB,CPD+COB=180。37如图 24A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 与 y 轴相切,且 C 点坐标为(1,0) ,直线 过点 A(1,0) ,l 与C 相切于点 D,求直线 的解析式。l 解:如图所示,连接 CD,直线 为C 的切线,CDAD。l C 点坐标为(1,0) ,OC=1,即C 的半径为 1,CD=OC=1。 又点 A 的坐标为(1,0) ,AC=2,CAD=30。 作 DEAC 于 E 点,则CDE=CAD=30,CE=,21 21CD,OE=OC-CE=,点 D 的坐标为(,) 。23DE21 21 23设直线 的函数解析式为,则 解得 k=,b=,lbkxy33 33直线 的函数解析式为 y=x+.l33 33图 24B17图 24B19图 24B180= k+b,=k+b.23 21OACFMB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