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86299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邢台市柏乡县龙华学区 李巧英在落实三维目标,提升学科德育有效性的主题下,语文学科有着“文以载道” 、 “文道统一” 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学科德育的责任,那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完成语文与德育的自然融合呢?一、文以载道,挖掘一、文以载道,挖掘“道道” ,落实好三维目标,落实好三维目标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无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最耀眼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德育因素似乎信手拈来。其实不然,在实践中,我们常碰到这样两种类型的文章。一种是看上去德育因素不明显的课文,如生物指示现象等以

2、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文章。这类文章如何凸现出其蕴含的德育因素?一种是德育因素非常丰富的文章,如何取舍?(一)让隐性的“道”变得具体起来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文章,通过教学组织过程来揭示其中蕴涵的德育因素。过程的揭示是学科德育的难点,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以生物指示现象为例,通过学生活动、作业布置、拓展文本等途径挖掘出蕴含其中的德育因素。如收集表现生物指示现象的古诗词,在课堂上阅读交流。谈谈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哪些“生物指示现象” ,它们对于生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练习、拓展来萌发2学生热爱大自然、探寻大自然奥秘的意识和科学精神。这就将这篇课文中具体的“道”凸现出来。(二)让丰富的“道”变得专一起来对

3、于第二种类型的文章,通过字词品读、学生认知体验,挖掘出最有感染力和潜移默化效果的德育因素,让丰富的“道”变得专一起来。以雁为例,在作品角色身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德育因素。从雁夫妻的角度,可以看到对彼此间爱情的眷守,对自由尊严的捍卫。从呆鹅的角度,可以看到失去梦想,麻木而平庸人生。从张家男女的角度,可以看到人性的贪婪和冷酷。从村里人的角度,可以看到人类漠视弱小的自私和残忍。如何取舍? 从品味关键的字词入手,哪些细节在冲击和感动了我们呢?我们从受伤的母雁“昂着头,冲向空中那只盘旋的孤雁哀鸣着”到“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从“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到“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

4、,这些极富张显力的刻画中,最为深刻地感受到的应该是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望。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文本所提供的丰富的情感线索,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集中体验某一特定的主题,以提高特定时间段内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二、知人论世,品味内涵,把握适当的德育尺度二、知人论世,品味内涵,把握适当的德育尺度知人论世,是把握文本内涵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写作背景与作者人生状态的介绍应该到哪个尺度,德育联系的方向或深度应该如何把握?才能最有效地完成德育与学科自然融合,落实三维目标呢? 3(一)防止主题拔高以祖父和我为例,它节选自呼兰河传 ,单从这篇文章看,它表现了童年真好这一主题。但联系到整本作品呼兰河传的主题和作者的人生

5、状态,这一主题恐怕显得过于浅显了,需不需要在知人论世中得以拔高呢?我觉得不需要。因为它的读者是预备年级的孩子,他们在阅读对话中,被激发出的认同感决定了他们所能接受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尺度。童年真好虽然相对整部作品主题来说是浅显的,但它的德育融合却是有效的。(二)防止德育先行对于初中学生,像故乡 、古诗词这样主体精神色彩特别浓厚的文本,不去追溯作者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尺度把握,往往会造成德育先行,从而偏离了德育融合的途径。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以故乡为例,它的主题理解一向是一个难点,为此 H 版教材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直接在

6、课本注释 1 中写出:“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 20 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新教材的编撰者删去了这个注释。但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怎么来把握呢?一是对于这样的主题所蕴涵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该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二是对这样的理解深度,4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这应该是尺度把握、实现融合过程中,每个教师应思考的吧。三、感悟思辩,守住底线,与时俱进融合德育因素三、感悟思辩,守住底线,与时俱进融合德育因素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案例。我教授“诺

7、曼底”号遇难记已经几次了,每次讲到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所体现出的品质时,越是以前的学生,越是都像书中所导向的思想一样,认为船长忠于职守,船亡人亡,应该学习这一种精神。而越是最近的学生,愈来愈多地认为在船长完成应有职守后,选择与船共亡,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现,是不可取的。学生思想的变化在提示我们,在守住道德精神底线的前提下,德育也要与时俱进。作为处在那个特定时期、特定职业岗位上的船长,这样做是值得人们敬佩的。这种认知上的冲突给我们提出了另一个难题:今天的德育,既不能完全撇开特定文本中的历史环境,也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价值判断来取代过去的选择。应该从两者的区别中,理解时代的变化对价值判断的影响。当然,完成阅读教学与德育的自然融合,离不开对学生、老师主体地位的尊重,离不开对教材能动作用的认识。于是,学生、教师、教材这三个生命体,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的不断对话,提升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