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灾害论文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86199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质灾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地质灾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地质灾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地质灾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地质灾害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地质灾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灾害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常见环境常见环境- -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1.摘摘 要要:环境与灾害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保护环境、减轻灾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科学支撑。环境与灾害的形成主要受两大因 素控制: 一是自然变异, 二是人类社会活动。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 致使人类、地球、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这些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破坏 了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危及生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了自然灾害。地质灾 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质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认识我 国存在的主要环境地学问题,提高地质科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 提高公众对环境地质学的认知与认同,

2、才能采取共同行动, 为可持续发展 做出贡献。据统计,我国环境-地质灾害共有 30 种,常见的环境-地质灾害 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土地荒漠化。2.关键词: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 定义 形成机制 危害 识别方法 防治措施 3.3. 前言前言环境-地质灾害属于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 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内 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与环境科学结合 的产物。国内外各家对环境地质学涵义有如下几点共同的认识: ( 1)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 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3、; ( 2) 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 能和自身演变规律的学科; ( 3) 环境地质学侧重研究人类工程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4) 环境地质学着力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矿产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 环境提供地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出贡献。随着人类改造 自然能力的增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越来越频繁, 导致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断发生。诸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沙漠化、石 漠化、诱发地震、地下水污染、瘟疫流行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地裂缝、海水倒灌等等已经给人类自

4、身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我国地质灾害种 类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繁,是世界上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后随着全球 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 大部分地区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 将不断增强。因此, 地质灾害的勘查、研究以及防治工作, 对于我国经济建设 及环境保护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目前大量的工程技术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程度越来越显著。由于人为的工程技术活动多集中于人口聚集、经济建设活跃 的地区, 对这些地区带来的环境影响, 特别是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将更为严重。 1972 年联合国召开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 是人类共同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 1992 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

5、 183 个国家和 70 个国际组织参 加, 其中有 102 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大会发表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2热内卢宣言 , 制定了21 世纪议程, 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开辟多种合作, 寻求人与自然协调的途径和方式。其中包括各种社会改革、科学研究和技术创 新, 逐步对地球环境加以治理和改善, 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及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环境科学的发 展。4.4. 崩坍崩坍4.1 崩塌的定义: 崩塌是指陡坡(大于 50)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发生突然的急 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大规模 的岩崩,称为

6、山崩;在岸坡称为崩岸;岩溶洞穴崩塌称为塌陷;在土石体中称 塌方;在冰雪中则称为冰崩和雪崩。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 后在坡脚处形成堆积地貌崩塌倒石锥。崩塌倒石锥结构松散、杂乱、无层 理、多孔隙;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 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崩塌借助近地压缩空气滑行,速度很快, 一般为 5200m/s,有时达到自由落体的速度。崩塌规模因地而异,其体积从小 于 1 立方米到几亿立方米。崩塌是一种局部的但为严重的地质灾害。 4.2 崩塌形成的条件: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 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

7、(又称为火成岩) 、变质岩及沉积岩(又称 为水成岩)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 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 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 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 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 成。地形地貌,江、河、湖(岸) 、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 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 45 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

8、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 大于 7 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融雪、降雨 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 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地表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 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此外大量的 降雨形成洪水可能诱发崩塌灾害。 4.3 崩塌的危害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

9、路、森林和铁路 线被掩埋。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 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中国兴建夭兰铁路时,为了防止崩塌掩埋 铁路耗费大量工程量。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3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 造成急湍地段。如 1980 年 6 月 3 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突然发生了一场 巨大的岩石崩塌。山崩时、标高 830 米的鹰嘴崖部分山体从 700 米标高处俯冲 到 500 米标高的谷地,在山谷中乱石块挟盖面积,南北长 560 米,东西宽 400 米,石块加泥土厚度 20 米,崩塌堆积的体积共 1

10、00 万立方米。最大的岩块有 2700 吨重。顷刻之间盐池河上筑起一座高达 38 米的堤坝。构成一座天然湖泊。 乱石块把磷矿区的五层大楼掀倒、掩埋。死亡 307 人。还毁坏了该矿的设备和 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4.4 崩坍的识别方法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 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坡体大于 50 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隙发育或顺坡裂 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隙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 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坡体前部存

11、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发生过崩塌,今后还 可能再次发生。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隙不 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 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如位于长江兵书宝剑峡出口右岸的链子崖危岩体即是有名的还在崩塌的崩 塌体。组成坡体的灰岩形成高达 100 多米的陡壁,陡崖被众多的宽大裂缝深深 切割,致使临江绝壁大有摇摇欲坠之势。对长江航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据史 书记载,该处历史上几千年来曾多次发生崩塌堵江断航事件,这说明崩塌作用 具有多发性的特点,在预测崩塌的可能性时,应考虑这个特点。 4.5 崩塌的防治 主要措施有:

12、(1)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居民点和重要工程设施要尽可能避 开崩塌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2)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 崩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3)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 威胁的工程设施。如护墙、护坡、排水、支挡等工程措施。5.5. 滑坡滑坡5.1 滑坡定义 斜坡上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 体下滑的现象称滑坡,又称地滑,是一种中重要的工程灾害。 5.2 滑坡的形成机理 滑坡现象主要为山体滑坡,斜坡上岩土在重力作用为主下,由于种种原因改 变坡体内一定部位的软弱带(或面)应力状态,或因水和其他物理、化学作用降低 其强度,以及因震动或

13、其他作用破坏其结构,该带在应力大于强度下产生剪切破 坏,带以上的岩土失稳而作整体、或几大块沿之向下和向前滑动。滑动一般长期 而缓慢, 有时滑、时停阶段,亦有瞬间急剧大滑动者。确定滑坡变形现象的最主 要依据之一是坡体沿坡内一定部位的“带(或面)”作整体滑动。带中自身应力 大于强度而变形、破坏、沿之滑动者为主滑带。受其影响而破坏者,在其后部为 牵引段滑带,在其前部系抗滑段滑带。主滑带的生成与发展为反映滑坡特点的关4键。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为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候 和水分条件、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此外大量的降雨形成洪水可能诱发滑坡 灾害。 5.3 滑坡的危害 滑坡不仅造成一定范

14、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的农田、水 利水电设施、居民建筑、矿区设施以及道路交通等造成严重威胁。如 2001 年 1 月 17 日凌晨 1 时 20 分,重庆市云阳老县城背靠的五峰山发生大面积滑坡, 整个滑坡持续约 5 个小时,至 17 日凌晨 6 时许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滑坡总 体方量约为 5 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300 多万元以上。2001 年 5 月 1 日 20 时 30 分左右,重庆市武隆县县城仙女路西段发生山体滑坡,一幢 9 层 居民楼被垮塌的岩石掩埋,造成 79 人死亡。 5.4 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

15、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有时看到数目东倒西歪,呈“醉汉林”现象。 5.5 滑坡的防治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 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16、我国防 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 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如建立 截水沟、排水沟、支撑盲沟和水平钻孔等工程措施。6.6. 泥石流泥石流6.1 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具有浮托力,运动介质为粘 性泥石浆,被搬运物为石块。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6.2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须具备三个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此外,人为的不合理 开挖使山体遭受破坏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此外大量的降雨形成洪水可能诱 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并兼有崩 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 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6.3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 下,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 在宽阔的堆积区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