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86055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蒋丽清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产生了深刻变化,课堂 师生互动不仅需要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且迎来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机遇。本文围绕新课程提 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展开讨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生互动;有效策略课堂教学既不是教师的独白,也不是学生的专利,而是有效师生互动中的目标实现,是和谐师生关 系的外在体现,因为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关系的群体。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 为媒介,为达成教学目标而产生的所有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有什么样的师生互动表现,就会

2、产生相应的 师生关系,就会体现出与之一致的教学理念。在传统课堂中,师生更多地依赖口头语言、体态语和黑板 等有限的媒体实现课堂互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产生 了深刻变化,课堂师生互动不仅需要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且迎来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机遇。 本文围绕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展开讨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 略。一、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师生互动策略一、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师生互动策略(一)让思维随指尖自由飞扬(一)让思维随指尖自由飞扬 师生之间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双方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知识背景下,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这 样

3、才会有互动的话语权和共同语,实现互动的默契与高效,教学目标的达成才会一帆风顺。然而,信息 技术在课堂中的介入,师生之间的互动凭借不仅仅是书本、语言和黑板,而且还有呈现多形态的信息技 术。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互动的载体,而且改变了互动的方式,因而师生适应这种新的互动环境和互动 需要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否则,必然会造成思维的迟滞和互动的困难。因此,熟练地运用恰当的方 式,让学生迅速找到信息技术载体上的师生共同关注点,让学生保持思维的紧凑性和流畅性,进行行云 流水般的师生互动,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例如,我们制作的课件应该简洁而醒目,通过大屏幕投影显示后,再配以激光翻页笔、体态暗示和

4、 语言提示,随着指尖掌控自如,使传统的互动方式与信息技术互动方式有机融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 顺畅,师生互动复杂了,但却照样可以自然而协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进一步促成了师生与 大屏幕之间的无隙交互,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呈现重点内容,通过熟练地圈划批注、点击滑动等亲密接触, 与白板融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下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教与学浑然一体,师与生心心相印。随着手持技 术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手指的点击、拖划手持终端,在最短的瞬间参与互动学 习,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的外在屏障,缩短空间距离,实现隐秘的、自如的信息交流,互动在举手投足 间完成。 (二)对话是信息的自然流露(二)对

5、话是信息的自然流露 互动包括语言形式的交流与非语言形式的交流,而“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 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通过语言形式交流,实 现互动的最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师生双方在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要 想在课堂中进行对话互动,特别是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的对话互动,师生双方必须建立在共同 的话语平台上,而且还要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对称前提之下,否则,就很难实现平等的、一致的对话互动。 在现实中,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之间的悬殊是必然存在的。就指定的学习内容而言,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搜集材料,其

6、掌握的信息的丰富程度也不是学生通过预习所能比拟的。因此,一方 面,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富含“营养”的学习情境,让所有学生获得与所 学内容相关的对称信息,对话互动成为信息的自然流露;二是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设计符合 儿童心理需求的学习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形成和谐的师生对话互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的第 3 自然段时,首先播放一段介绍国际互联网上丰富内容的 Flash 动画,拓展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又以自己在网 上购买翻页笔的经历,边解说边再现演示购买过程;既而又投影出示“网上下棋” “网上订票” “网上

7、交 易” “网上会诊”等图片和提示语,启发学生用“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说话表 达;最后又进一步启发“突然有一段时间,国际互联网突然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人们原本打算但 是现在只能” 。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网上生活的丰富信息,而且完全沉浸在真切的情景 中,特别是创设的虚拟对话活动,让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进入“话”思如泉的境界,有效达成了“体会 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教学目标。 (三)动态调整来自准确反馈(三)动态调整来自准确反馈 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无目的的随意互动。特别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目标,带着目的 实现有意识的互动,并且是在预设基础上的、不断进行教学

8、调整的互动。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师或学 生往往容易会迷失教与学的目的,实现的师生互动也就会偏离预定方向。所以教师就需要摒弃干扰因素, 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学习的教学调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 上,教师不仅可以继续运用察颜观色、巡视交流等传统手段来搜集学习情况信息,而且需要认识和发挥 信息技术手段在搜集和利用学习情况信息的重要作用,以便更有把握地进行动态教学调整和实施后续学 习的师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习作 5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时,先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出示四 幅喜怒哀乐的脸蛋图,并辅以与神情相一致的音效,激发学生回到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搜寻习作

9、的题 材。接着,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题材后,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附带的投票器,对自己选择的题材作出“喜” “怒” “哀” “乐”四个选项的投票。教师在当场瞬间获得学生的选择统计结果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选 择,侧重于“喜” “怒” “哀” “乐”某一方面进行范文评析、用词造句推敲和语言材料提供等。显然, 由于投票器的使用,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到了学生在题材类型方面的选择,作出相应调整的后续学习,能 够给更多的学生以直接的影响与指导,也为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紧密互动提供了依据。再如,利用投 票器等手持终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几种典型习题的选择练习,从学生作出选择的即时反馈中,教师可 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哪一类题

10、型或哪一方面存在学习困难,以便继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和后续 练习。有些学习内容,如量角器量角、温度计测量温度等精细活动,可以通过大屏幕来放大显示,有些 学习内容,如归类推理等较隐密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上的拖动圈划来外显,促进了教师与学 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可能。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师生互动策略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师生互动策略(一)用学习记录让时间定格(一)用学习记录让时间定格 师生之间围绕学习活动实施的互动,并不局限于结果的得失,往往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考察,甚 至回到之前的时间段,延续学习过程的再展开。这种时间跨度式的过程学习,固然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再

11、 次回到之前的学习情境中,但就此实施师生互动,受学生个体差异的限制,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 流通也必将受到限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轨迹,并能根据需要储存下来以供 随时调用,有效地方便了师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对话。储存学习记录,能够让学生在其它时间段迅速进 入储存的学习定格,既有利于师生快捷地进入相应的思维状态展开对话与师生互动,又利于学生整体思 考,不断推进学习进程,发现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春联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记录学习轨迹的功能, 实现时间跨度式学习。我们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介绍,通过口述来体会两副春联在用词上的对仗特点。 然后在白板上出示

12、三幅上下联分开的、排列散乱的春联,让学生依据对仗特点,在白板上通过拖动来给 春联组合配对,并标记对仗的词语。接着,我们继续围绕课文展开后续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声 律启蒙和春联的尾字的声韵,发现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的规律。至此,我们并没有急于进入 新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白板切换到之前学生进行春联组合配对的、记录了阶段学习结果的画面,让学生 在自己熟悉的学习轨迹记录面前,继续把组合配对好的春联,根据平仄特点按上下联的顺序排列好。由 于学生是在原有学习轨迹上的再学习,师生互动甚为顺利,这既是对前面学习活动的推进,又是学生发 现新知识的过程,明白了春联的两个决定要素:对仗和平仄声律。(二)学习

13、方法是直觉的感悟(二)学习方法是直觉的感悟 对于儿童面言,学习方法不能像知识那样通过抽象的讲解来掌握,而必须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 过老师的点拨启发,逐步感悟和发现。这样掌握的学习方法,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在后续 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为达成学习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 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直觉感悟而形成元认知策略。信息技术的 运用可以侧重于在关键点上捕捉学习过程,并形象呈现给学生反思,再通过合理的师生互动,学生才能 更轻松地提炼出元认识策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方法的应用意义就会更有效地彰 显出来。

14、我们可以发挥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便利的优势,在巡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使用手机等便携设 备捕捉学习关键点,并发送到电脑大屏幕,开展基于具体事实的师生互动。由于这样的师生互动可以依 赖可知可感的多媒体一手资料,超越了纯粹的口头表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展开对话,在师生 互动中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和教学目标达成度。 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要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布置自学任务后,教师在巡视的过 程中,可以用手机拍摄来搜集学生在做笔记过程中的典型学习画面,并通过无线技术即时把拍摄的图片 发送到电脑大屏幕上。学生面对多张同学或自己的学习画面,在生动的比较和互动中,就会提升做好学 习笔记的直觉,形

15、成自主建构的元认知策略知识。其实,在课堂中,像这样珍贵的学习情景还是比较常 见的,只不过有时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听之任之,放弃学习资源的捕捉。比如,数学课上学生 学习用圆规画圆时的操作画面,小组学习过程中分工合作学习的情景,科学课上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杯 中水的温度等实验画面等等,我们都可以选取典型场景抓拍下来发送到电脑大屏幕,在此基础上开展师 生互动,针对性强,基于事实画面对话,学生的触动也大,利于学习方法的直觉感悟与抽象概括。三、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师生互动策略三、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师生互动策略(一)情感是维系师生的纽带(一)情感是维系师生的纽带 课堂上,教师在师生互动的生命

16、历程中,只有关注学生生命的意义,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才能显 现并成就自身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往往由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功利主义,造成片面 追求知识的积淀,忽视人作为生命的意义,忽视人作为情感的需求。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 易夸大技术的力量,忽视技术作为物的本质,忽视技术本身在情感上的不存在。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 下的学科教学课堂上,极易造成情感上的双重缺失,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阻碍开展和谐师生关系 基础之上的有效互动。 为此,教师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教学目标的存在,情 感也是师生得以有效互动的前提,课上必须注重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其次,教师不能剥离教师与信息 技术的一体意义,让信息技术替代教师去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有其受限的作用点, 只有使信息技术与自己融为一体,才会增强教师与技术的整体教育力量。教师甚至有时需要限制信息技 术在学生面前单独呈现的时间和夸大的作用,不让技术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隔膜,以免造成教师 作为生命体的生命意义的减弱。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