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4087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查问题不怕多,有压力我来扛查问题不怕多,有压力我来扛”追记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追记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6 08:38活着时,他是贪腐分子闻之色变的巡视尖兵;离去后,他是长存百姓心中的好干部。58 岁,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上图,资料照片)因病匆匆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留下无尽怀念。离别那天,大雨滂沱。人们跨过河、蹚过水,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他们万般不舍的好同事、好领导、好干部“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27 年前,风华正茂的李泉新推开江西省纪委的大门,一头扎进纪检监察工作中,从此再没

2、“挪窝” 。身为“北大才子” ,李泉新总说:“我是农民的孩子,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报答组织培养的最好方式是努力工作,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 ”对党的忠诚,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对人民的承诺,融化在他的担当里。两年前,作为江西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的李泉新接受重托,担任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巡视第一站,南昌。 “南昌情况复杂,况且你家在南昌,换个地方吧!”有人劝道。 “组织让我去哪就去哪。 ”李泉新态度坚决。2“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 ”和腐败分子的斗争,是智慧的较量,更是对胆魄的考验。“别把事情做绝了,我知道你儿子在哪里工作。 ”巡视南昌时,自感被列上“黑名单”的某干部气急败坏地撂下狠

3、话。李泉新毫不退缩,他勉励同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巡视就要动真碰硬。 ”没多久,该干部就接受组织调查了。一轮巡视下来,南昌“成果丰硕” ,三个市直部门“一把手”全部落马,广大干部深受震慑。“查问题不怕多,有压力我来扛。 ”这是李泉新常挂在嘴边的话。巡视组进驻西湖区桃花镇后,百姓纷纷举报当地干部侵吞拆迁款。 “地方纪委不是刚查过吗?新领导才上任怎么又有举报?”李泉新推测,深层次的盖子还没揭开,“有问题就严查到底!”巡视发现,问题的背后存在权钱交易、准黑恶势力干预。李泉新把问题线索移交给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孰料,干预调查的阻力来得快、来得大。各路说情纷至沓来。李泉新不为所动,他告诉审查人

4、员:“你们只管放手查,省委巡视组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不出半月,问题水落石出,桃花镇前后任书记,副书记、镇长、常务副镇长都被调查。百姓闻讯,拉起横幅、燃放鞭炮,表达对巡视组的感激之情。数轮巡视后,省委第三巡视组赢得了“巡视王牌组”3的称号。但凡三组进驻,贪腐分子无不闻之丧胆。“打一仗、进一步,要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打一仗、进一步,要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巡视讲方法,工作有成效。纪委工作多年,案子办得多了,案卷也翻了不少,李泉新对违纪人员的“套路”了然于心。巡视中,李泉新总结归纳出一套深受赞誉的“全新(泉新)工作法” 。 “挖老矿” “捅天花板”等办法,成为巡视组发现问题的“法宝” 。两年前,巡视组

5、进驻省直某单位后,了解到该厅原副厅长被判刑入狱。凭着老纪检人的敏锐直觉,李泉新觉得此案还有“嚼头” ,或可打开工作局面。通过查阅案卷、找服刑人员谈话,李泉新和同事发现了新的线索,确定了一批新的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组里同志兴奋地说:“老矿果然有挖头!”善于思考、善找规律,这是同事对李泉新的一致评价。巡视某省直单位时,李泉新又提出“捅天花板法” 。有人举报,该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混乱。然而,细查账面并无问题。 “专项资金的大部分拨给了下属单位。 ”个别谈话中,某干部的一句话点醒了李泉新。随即,他安排组里同志分赴该单位的下属单位调查核实,最终由下及上,捅破“天花板” ,查实了这个省直单位存在资金监

6、管不严、公款送礼4等问题。巡视就是战斗。李泉新常说:“打一仗、进一步,要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 ”组务会上,他鼓励同事大胆建议,集思广益, “谁的办法好就按谁的意见办” 。省委第三巡视组组员李思远回忆, “我们都盼着每周例会,那是展现个人才智的舞台。 ”为了解被巡视单位的情况,李泉新又瞄准审计、财政等方面的力量,有时抽调审计局干部等专业人员,深挖一些单位的“小金库” ,成果斐然。“我们来巡视,就要有纪律我们来巡视,就要有纪律”巡视工作,容不下半点私情。李泉新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放在首位, “我们来巡视,就要有纪律。 ”在省发改委巡视,李泉新约法三章:用餐从简,不陪同;领导非请不到;工作上支持,

7、不干扰。进驻省水利厅第一天,工作人员送来香烟,李泉新不收;放进房间的水果,他主动撤了出来。立了规矩,就绝对遵守。对于想陪餐的领导,李泉新一概拒绝。一次,被巡视单位某领导趁巡视组成员吃饭的时候来到食堂“汇报工作” ,汇报完毕,想留下用餐。李泉新说:“对不起,你吃饭还是要到自己食堂吃。 ”对方听罢,只好走了。5对于其身不正、想方设法说情的干部,李泉新更是一口回绝。去年底,李泉新带队巡视省直某单位时,查出该单位原纪检组长违纪事实。对方曾是李泉新的老同事。了解情况后,对方四处找关系、打招呼,想让李泉新留点情面。对此,李泉新公事公办,最终了解印证了对方存在违纪问题。树立巡视干部好形象,李泉新要求巡视组成

8、员做到“四不”:不准单独外出,不准参加吃请,不准接受馈赠,不准带走被巡视地方的任何物品。李泉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巡视期间,选择驻地时,他说:“有地方住,有张桌子就行。 ”病重期间,李泉新坚持到赣州出差,妻子要求陪同照顾,被他拒绝, “我们去巡视,还带着家人,别人怎么看?”正是凭着这种规矩意识和清正作风,李泉新带领省委第三巡视组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得到了同行和被巡视单位干部的由衷钦佩。“有什么事,都推到我身上来有什么事,都推到我身上来”既当黑脸包公,也常春风拂面。某区委书记遭到举报,涉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经了解发现,他在群众中口碑较好,决策合理合规,个人并无贪腐,但存在工作急躁、方法简单

9、的问题。对此,李泉新在巡视工作会上明确表态:“不作为个人问题上报省6委,只进行谈话提醒。 ”同时,他结合自身实际教方法、传经验。怀着感激之心,该干部许下承诺:“组织帮我卸掉了思想包袱,我一定甩开膀子好好干!”对同事,李泉新也关怀备至。巡视南昌市期间遭受威胁后,李泉新默默扛住,直到整轮巡视结束了才淡然提起。考虑到有熟人找巡视组成员说情,怕他们抹不开面子,李泉新将心比心道:“你们还年轻,有什么事,都推到我身上来。 ”巡视组副组长熊桂生记得,凡是要带队考察,或是有发言、讲课机会,李泉新都给他舞台。谈及组长的良苦用心,熊桂生一度哽咽。“无论多晚,他总在驻地等外出了解情况的同志全部回来后才吃饭” “晚上

10、他总是让我们早点回去,自己则留下来看材料” “去世前不久,他还特地发短信叮嘱我们工作上要张弛有度 ”在同事们记忆里,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李泉新走了,但并未走远。正如巡视组一名干部所言:“他的品德和风范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特权的口子,啥时都不能开特权的口子,啥时都不能开7追记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下)追记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下)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7 11:0227 年前,他只身一人,叩开省纪委的大门;27 年后,他魂归故里,百姓涌上街头,含泪相送。2016 年 5 月 31 日,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在与病魔搏斗数月后走了。斯人已逝,风

11、范长存。从农家子弟到北大才子,从纪检干部到巡视组组长,一路走来,李泉新内心对组织满怀感激。在同事徐华平印象中,李泉新每天早上 8 点不到就来到办公室,下午 6 点之后才离开。到了巡视组,周末工作是常有的事。在李泉新眼里,巡视报告“绝不能马虎” , “人家没问题你说有,他肯定不服气;有问题不点到,他说你是吃干饭的。 ”巡视组成员张启华说,组长对巡视报告的要求很严,“不能有病句,不能错一个字,不能对问题的认识有偏颇” ,一份报告往往要修改 10 余遍。今年 3 月 11 日,李泉新突发急性肺炎,医生安排他马上住院。然而,李泉新坚持要按计划在 13 日下午前往赣州参加所巡视高校的碰头会。他在“保证书

12、”上写道:“在院外发生什么事情,一切后果我负责。 ”在赣州, “晚上吃饭时,组长眼睛发黑,双手发烫,但8他还是边吃饭边布置工作。 ”钟杰兰回忆, “14 日上午,组长更加憔悴,嘴唇溃疡,不停咳嗽,连菜都夹不起来了。 ”“工作就按照我布置的去办,过两天我就回来。 ”这是李泉新离别时留给大家的话。 “上车时,他已经拉不开车门了,半边身子先进到车里,然后用手费力地把一条腿搬进去。 ”巡视组成员唐志勇忘不了送别李泉新时的那一幕。然而,离别后的李泉新再也没有回来。一张老旧的桌子上,整齐地放着一沓沓报纸、书籍,桌子正中摆着一个空罐头瓶。在桌旁角落里,一台泛黄的旧风扇倚墙而立这就是李泉新工作过的办公室。巡视

13、组副组长熊桂生“埋怨” ,李泉新的办公桌总是摇摇晃晃的,他却说, “只要不倒,能用就行” ;桌上的空罐头玻璃瓶是他用了多年的水杯;工作包则是他 8 年前在人大开会时发的纪念包“但凡想起组长,脑海中总浮现出他朴素的形象。 ”曾是第三巡视组成员的漆世红说。 “他从没买过高档衣服,只爱逛军品商店,有时买条仿警裤,说穿着舒服。 ”妻子徐国香含泪回忆。吃住上,李泉新要求同样很低。不出差时,他每天都回家吃饭;巡视期间,他要求一切从简,吃饭时连菜上多了也会叫人撤走。在被查出患有肝癌后,李泉新断然拒绝了给他安排单人病房的提议:“我是来治病的,不是来看9风景的。 ”尽管一切从简,李泉新买起书来却“不惜血本” 。

14、 “组长走到哪买到哪,家里堆满了书。 ”熊桂生说, “他记性很好,常大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党史故事也是信手拈来。 ”李泉新还一直鼓励组里的同志多读书, “只要多看、多想,自己的能力、境界自然就上去了。 ”如今,李泉新走了,大家少了一位好兄长、好领导,但他勤俭、朴实的形象却长存于同事和百姓心中。虽身居要职,但李泉新从不让家人打着他的旗号办事。“即使我们平时在家聊天,偶尔蹦出让舅舅帮忙的想法,都会遭到他的严肃批评, 只要你努力,组织自然会公正对待,不努力,打招呼也没用 。 ”外甥女徐小燕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徐小燕被分配到一个偏僻乡镇工作,她想找舅舅帮她换到局室或近点的街道。 “你学农的,毛主席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到穷乡僻壤去更能锻炼你。 ”李泉新反而做起了外甥女的思想工作。2009 年,徐小燕被列入所在乡镇副科级后备干部第一人选。有人“提醒”她“最好找点关系” 。李泉新批评道:“三令五申不准跑官要官,我是搞纪检的,岂能违反原则!”“任何时候都不开特权的口子!”这是李泉新为家人定下的规矩。“自己的路自己走,这样才走得长、走得稳。 ”李泉新10语重心长地对家人说。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 “公公走了,我会把他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教育他像爷爷一样做人。 ”儿媳妇徐翠说,这大概是对李泉新最好的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