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

上传人:r*** 文档编号:4383967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理综(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全解全析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

2、与细胞膜的流动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性有直接的关系;而 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答案答案】B2.光照条件下,给 C3植物和 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 C3植物的淀粉和 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 C3植物和 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 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 C4大量积累D.在 C3植物叶肉组织和 C4植物维管束鞘的 C3

3、中可检测到14C【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 C3植物和植物和 C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 C3植物和植物和 C4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过程C3植物:植物:C5+14CO22C3(只有两个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和 C4植植 C4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个只有一个14C)C3+14CO2,C5+14CO22C3(只只有两个有两个14C)C5+(14CH

4、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呼吸作用的过程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可知,A、B 和和 D 三项均三项均正确正确;C4途径中的途径中的 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答案答案】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CO2含量的变化来源:KS5U.COM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农作物沼沼气气池池沼渣沼渣 沼液沼液秸秆秸秆家畜人食物食物食物食物沼沼气气粪便粪便粪便粪便饲料饲料【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

5、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 (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 A 选项;选项;B 项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 项对应的曲线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

6、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 0;D 项曲线为种群的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答案答案】A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 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某一性状本题主要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

7、较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 A 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逐渐降低至就会逐渐降低至 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自然就有可能出现 iAia、iA=ia和和 iAia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答案答案】D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

8、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来源:Ks5u.co【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

9、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 C 项的叙述是错误的。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答案答案】C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 B熔点:333NHPHAsH344

10、Si NNaClSiIC酸性: C碱性:42434HClOH SOH PO3NaOHMg OHAl OH2【解析】B 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 年高考全国卷 I 第 8 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 正确; C 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 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A项错误,2009 年高考全国卷 I 第 29 题已经考过,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

11、:NH3AsH3PH3;【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 2010 年高考题与 08 和 09 没有太大区别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将 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2BaCl3BaSOC将 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 NH3通入热的 CuSO4溶液中能使 Cu2+还原成 Cu【

12、解析】A 错误,因为 Li 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 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 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 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 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 Cu(OH)2 CuO+H20,溶液中 NH3不能还原 CuO 为 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 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

13、】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 A、B、C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点评】再次印证了以本为本的复习策略,本题四个选项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就有可能出错!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铜屑加入溶液中:3+Fe3+2+2+2Fe +Cu=2Fe+Cu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3+ 342Fe O +8H =3Fe +4H 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2+3 32Fe+4H +NO =Fe +2H 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3 22Fe+6H =2Fe3H【解析】A 正确,

14、符合 3 个守恒;B 错误,电荷不守恒,Fe3O4中 Fe 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3O48H=2Fe3Fe24H2O;C 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2NO34H=3Fe3NO2H2O;D 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 Fe2和 H2;【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本题出得太没有创意了,如 D这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错误,考生绝对做过原题!B 项也见得多,一般考查不是用盐酸而是用氢碘酸,有些专家多次指出,磁性氧化铁不溶于任何酸,这样的典型错误在高考题中再次出现,这道题就没什么意思了!A

15、 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二册,C 选项,考生也绝对做过,都是太常见不过了!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醋酸溶液的,将此溶液稀释 1 倍后,溶液的,则pHapHb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4NH ClpH7C盐酸的,盐酸的31.0 10 mol/LpH3.081.0 10 mol/LpH8.0D若 1mL的盐酸与 100m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则溶pH1NaOHpH7NaOH液的pH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 C(H+)减小,pH 增大,ba,故 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pH= 8.010.0(无色红色) ,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 7,可能在78

16、 之间,故 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 pH 不可能大于 7,只能无限的接近 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 pH=a,体积为 V1;强碱的 pH=b,体积为 V2,则有 10-aV1=10-(14-b)V2,现在 V1/V2=10-2,又知 a=1,所以 b=111014 21ba VV【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 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