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383061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考研专业课电影学文艺理论试题汇编 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文艺理论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文艺理论资料汇编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1物质生产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形式,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如衣、 食、住等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它是人类生存的第个前提, 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 系。就是说,物质生产是人凭借工具通过物质行为对物质世界进行实际改造并创造新的物 质世界的活动。 2 2艺术生产艺术生产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

2、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 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 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 艺术创造突出地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和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是一种最富 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3.3. 文学活动构成要素:文学活动构成要素: 理论上明确提出文学活动构成要素系统文学活动构成要素系统的是本世纪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艾布拉姆斯 (MHAbrams)。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 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

3、导源 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 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 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 起他们的关注。艾布拉姆斯将构成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看作是四个座标,并以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来界定和评价文学活动的价值。 4. 灵感与直觉灵感与直觉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特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 顿悟。其特点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灵感的机制虽复杂但并 不神秘,从心理学角度讲,它产生于大脑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

4、因此,其发生虽是偶 然的,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果。 直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作出的直接了解和认知。直觉不是“不要”而是“省 略了”推理过程,因此,它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老辣的推理训练。直觉有两大作用: 一是作家对某事物、现象的直观式把握,由此他可能迅速建构整部作品;二是作家在某事 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 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三: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灵感 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 却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5. 变形与陌生化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

5、意象的方式。 通过变形,作家常常能获得独创性的形象。变形的方法 1扩大法和缩小法。即把意象变 大或缩小,使之成为畸形,他虽然还有常人的思维和欲望,但可以做常人做不到的事。 2粘合法。把意象变成半人半怪,使他既有人的属性,又有怪的特点 3漫画法。有意改 变意象的思维方式,使其在振振有辞或荒唐可笑的诡辩中,道出世事的昏暗或常人不敢言 说的真理。4夸张法。赋予意象一种突出特点,这特点不仅影响他的性格,而且影响他 的为人处世方式,既真又幻,既幻又真。5幻事法,不改变人物而将世事变形,使常人 在奇世旅行,给人以奇异感受和深刻启发。变形不仅在小说中常见,在戏剧、散文(尤其 是诗歌)中也有大量表现。 陌生化

6、与变形有联系,它们都是企图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 效应。它们又有区别:如果说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形来创造的话,陌生化则倾向于 “修饰”人物或事物,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从身边推开,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一般说来,作家使用陌生化不外以下原因:为了脱开真人真事的羁绊,让想象力腾飞;为 了吻合上下文意,为了制造一种距离,使读者摆脱现实生活进入艺术境界,为了创造独一 无二的产品,使其更具魅力。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作家从外表相同和平凡的事物中看出 了不同或非凡之处,或从外表不同和非凡事物中看出了相同和平凡之处。这也是作家的点 石成金之法。 6. 艺术真实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

7、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 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 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7. 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寄寓审美意蕴。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 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

8、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 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个作品中 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征那样有明确的 (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8.8.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事实上,艺术风格是非常复杂的,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 面的特点分不开,它涉及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势的各个层面,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 出来。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艺术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它常常具有鲜

9、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9.9. 艺术流派艺术流派 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 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 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10.10. 艺术思潮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 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11. 典型典型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

10、和艺术魅力都是 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 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 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 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两 个方面来回答: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所表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另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每 一点都有它深刻的道理,阐述道理的同时辅

11、以恰当的例证,论述要有血有肉。 12.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回答时有三个要点:其一,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 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 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 发展变化。其二,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 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其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 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总之,回答这一问题重在揭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举例要恰到好处证明各个论点。 1

12、3. 意境意境 意境是义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有二个特征:其一,情景交融。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 含景”。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其二,虚实相生。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 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 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其三,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 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由于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

13、多侧面,其 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 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 14. 意象意象 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 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 往在于象征性。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 意象的思维特征。意象鉴赏的过程乃是

14、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 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这是在对典型、意境的鉴赏中所没有的现象。 15. 文学产品的本文层次文学产品的本文层次 综合古今中外对本文层次的探讨,我们从总体上可以将本文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文 学话语层面,文学意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话语层面。文学产品首先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文学话语层面。由于文学话语 是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构成的特殊的言语体系, 1 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2。 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使文学言语成了审美性的言语。由这种言语组成的文学产品的话语层 面,便具有了无穷的艺

15、术魅力。(二)文学意象层。由于文学意象本身的具体可感性和艺术概括性,以及它那鲜明的富 有美感召唤力的特征,因而具有更为独立的审美价值。文学意象层面,处在表层结构与深 层结构的中间地带,是极为重要的中间层次。它一方面关系着深层结构的传达,另一方 面又制约着表层结构的处理,因此文学意象层面,就成了艺术表现的中心。 (三)文学意蕴层面。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 结构的纵深层次。由于意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 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侧面:第一是历史内容层。第二是哲学意味层。第三是审美意 蕴层。 总之,文学产品的本文就是这样,从外到

16、内,层层溢美流芳,共同形成了它的“召唤结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16.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人间词话删稿)在抒情性作品中,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 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 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17. 共鸣共鸣 是指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达成的情感共振 。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 感活动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学接受过程中: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共鸣即读者为作品 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或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得到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 使之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想作者之所想。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 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 趣味趋同现象。 18.18. 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