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2》教案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82889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2》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2》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2》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2》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2》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的优化2》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流流 程程 的的 优优 化化何方明何方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 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在此节内容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接着安排学习了“流程的设计”。“流程的优化”则安排在第三节进行学习。用意很明显,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知道如何进行流程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流程的优化”的学习。这样层层铺开,逐级深化的安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系统总结,还作了深化。同时也为第四章控制与设计中方框图的绘制奠定了流程的思想基础。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经过生产和生活中流程的学

2、习,班上多数的学生对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的流程了。但学生对流程优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还不清楚,流程怎么优化还不了解。学生普 遍对流程的优化有一种畏惧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对生产中的流程不熟悉。流程的优化也需 要学生具有开放性思维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不知道,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就构成了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研读课程标准,纵观本节课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讲解,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流程是怎么优化的。本节课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各种流程优化的探究过程,能对各种简单的流程进行优化,所以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

3、及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能概括某种简单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流程进行优化。(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交流的快乐,培养学生不满足现状、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四教学重点四教学重点(1) 知道什么是流程优化及流程优化的内容用心 爱心 专心2(2) 学生能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五教学难点五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我首先给学生展示动画田忌赛马,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原来改变流程可以 起这么大的作用”这样一种心理,从而巧妙地引入课题。(

4、1) 讲工期优化,我安排四个学生上讲台做拆卸台灯的活动。安排其他同学对这四个同学的拆卸顺序进行观察和计时,活动结束后,分组讨论:怎样的拆卸台灯流程是最优化的?写出该流程通过这样一个课堂活动,极大鼓舞学生了对流程进行优化的热情,立刻使学生明白了这种流程优化要从节省时间方面考虑,也就是工期优化。(2)讲工艺优化时,出示幻灯片,同时展示出法兰板,讲解两种加工工艺,学生然后分组讨论两种法兰加工方法的优缺点。切削法用心 爱心 专心3通过讨论、计算。学生立刻明白了节约材料、资金原来是靠是改进工艺得来的,因此这种流程优化要从如何改进加工工艺方面考虑,也就是工艺优化。(3)讲成本优化,出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讨论结束,出示列表,找出最短的线路。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明白了节约运输成本是靠优化线路得来的,因此这种流程的优化在于如何改进配送线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也就是成本的优化。七板七板书设计:书设计:1流程优化的意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成本,节约能源等。2流程优化的内容: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3流程优化的条件:内部:对流程内在机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外部:设备和工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八分层练习:八分层练习:C 下列关于流程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流程的优化是以减少环节来实现的 B:流程优化一定要增加人力用心 爱心 专心4C:流程优化时要考虑多个条件 D:流程优化就是为了节约时间B B 下列优化是工期优化的是( )A:面巾纸采用方形包装 B:以前锯割用手锯,现在用电锯C:在汛期来前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加固河堤 D:用 ATM 机取款A 用超声波洗衣是一种优化,从流程优化的目标分析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A:节约用水 B:改善环境污染 C:节约耗电量 D: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