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2525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一课一练第七课第七课 1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漫画中分配不公现象的是( )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取缔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 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取缔过高收入 A B C D 2 “每月 800 元的涨到 1080 元,700 元的涨到 950 元,600 元的涨到 820 元。”2011 年 10 月 1 日起,河南省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 进生产发展 是通过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实现的 有利于平衡收入差距, 消除社会分配不

2、公现象 A B C D 3 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 关系的是( )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先富帮 后富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环境 A B C D 能力提升 4 李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 4 万元,岗位津贴 1 万元;他 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 2 万元,期间炒股获 得收益 2 万元。其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 A5 万元、4 万元 B4 万元、5 万元 C5 万元、2 万元 D4 万元、4 万元 5自 20

3、11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 月人均增加 140 元左右。这一举措有利于( )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中 注重公平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 B C D 6 2011 年财政收入 30%左右的增速和全年超过 10 万亿的预期使很多人担忧 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过快,或将抑制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要想消除这一忧虑必 须( ) 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 落实保护合法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分配政策 A B C D7

4、2012镇江质检 面对用工荒、企业资金不足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 某企业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率先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建立了职工 以工资换取股份的分配机制,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的 提高。这表明( ) A维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B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保证 D维护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8 2011 年 9 月 23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 城市发展报告 No.4聚焦民生显示,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已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为此我们必须( )统筹城乡发展

5、 加强财政支农力度 落实分配政策,促进农村居民收入 的多样化 减少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A B C D二、 9材料一 GDP 增速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对比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 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 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 GDP 同步增长,控制收入 差距扩大,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1)揭示材料一(图表)反映的信息。(2)结合材料二,从分配的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 GDP 同步增长” 。第八课第八课 1 20

6、11 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全 省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41.2%;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51.6%。这表明( ) A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B财政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C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我国财政赤字逐年增加 2 最近五年来我国 GDP 与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一览表 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GDP257306 亿元300670 亿元335353 亿元397983 亿元超 40 万 亿元财政收入51304 亿元61317 亿元68000 亿元83080 亿元破 10 万亿 由图表可知( ) 财政收入是经济

7、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加的根本因素 我 国财政盈余逐年增加 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增强 A B C D 3 漫画上调告诉我们,个人所得税的上调有利于(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 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A B C D 4 我国近三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如下: 年份安排金额(亿元)同比增长(%) 2009 年3350.6923.1 2010 年3913.6229 2011 年441434.7 上述数据可知( ) 国家通过再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初 次分配中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得以贯彻

8、和落实 A B C D 5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 3400 元、9000 元,结合下表,下列 选项中判断错误的是(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 1500 元的部分32超过 1500 元至 4500 元的 部分103超过 4500 元至 9000 元的 部分20 7超过 80000 元的部分45A.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 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D老赵该月应缴纳 450 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二、 6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形势的晴雨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

9、一五”期间我国 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情况。材料二 2011 年 1 月至 6 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 56875.82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11 全年将会突破 10 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表明中国 不仅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且在后危机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然而, 10 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1)试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信息说明的经济问题。(2)结合两则材料,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 10 万亿元给民众带来更多 实惠。材料三 2010 年至 2011 年我国 CPI、PPI 涨幅走势图(3)结合材料三,分

10、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并说明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参考答案 七课 1C 2A 3A 4A 5B 6A 7D 8A 二、9答案 (1)图表信息:20012009 年我国的 GDP 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都有较快的增长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 小于 GDP 增幅。(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 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

11、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充分 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 为本,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 有财产性收入。八课 1A 2D 3D 4C 5D 二、6答案 (1)“十一五”期间,我国 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 2008、2009 年增幅略有回落,但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说明我国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 财政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 GDP 的增长,说明国民收入分配 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2)合理调节财政支出方向。一是合理

12、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民众 获得实惠奠定坚实经济基础。二是合理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支 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为促进社 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让民众获得更多直接实惠。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结构。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当前 实际看可以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藏富于民,国富民强。(3)图表反映我国物价继续上涨,国家通胀预期明显增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 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 增加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给予农产品价格补贴,从而减少消费者生活 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