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中国创造之路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20470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与中国创造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与中国创造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与中国创造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与中国创造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与中国创造之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摘要: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需要有用之才。中国从“制造”逐步发展为“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艰辛,但我们看到了艰辛后的成功。中国的创造之路离不开当代人才的不断探索与发现。而高校是培养当代人才的主要阵地。所以,培养好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要在中国创造之路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要让世人看到“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 ,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中国在创造之路上勇往直前。关键词:关键词:人才 能力 创新 中国制造 中国设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时代的来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这种体现离不开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貌。从中国创造之路上

2、说,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创造的同时还要说到创新,创新是创造之路的奠基石。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提高素质的主要方面。创新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日益受到广泛地关注。从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现状入手,提高创新能力,走好创造之路。一、中国创造之路走过的艰辛一、中国创造之路走过的艰辛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国歌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一刻;阳光中,当我们和朋友在外面一起散步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我们回到家中陪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多么艰辛不易么?当中国人还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喜悦之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国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

3、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当时的一些西方大国要求与清政府通商,但是却被乾隆帝拒绝了。就这样,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而此时中国也面临到了列强的武力威胁,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

4、、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现在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杂交水稻的培养与推广;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走“对外开放”之路;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到神州六号和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以及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和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这些种种成就都说明了我们的中国在创造之路上不断地向前迈进。二、如何培养大学生在中国创造之路上的创造力二、如何培养大学生在中国创造之路上的

5、创造力(一)培养大学生进行创新的自信心缺少创造的自信心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创造是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的事,自己丝毫没有创造力。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信方面,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知识,让学生对创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对学生创造性地提问、创造性地解答问题,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再次,对创造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自己克服,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变得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对创造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要教育学生正确地去面对,学会去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坚强的创造信心。(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

6、大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实施素质教育所需的理念、学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理解和贯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改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只强调结果,而不注意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创新等弊病。教师在课程讲授中,要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对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亲身参与的机会,并在参与中提高创造能力。(三)注重科学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创造实践实践与创

7、造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新产品、新形象并最终服务于人类社会,创造性成果是否为社会所接受,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应该鼓励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一方面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认识新事物,获得书本上无法获得的新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三、大学生走在中国创造之路上三、大学生走在中国创造之路上曾经有这样一句话颇为流行,即“中国制造空心化” 。 如果说我国的科研体制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那么制造业也会是只有其外表,没有更好的实用价值。因为在中国制造业如火如荼

8、、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国内不少行业企业核心技术为国外所掌握,受制于人,其情之危,犹如天空里高高飘扬的风筝,生命线却攥在别人手中。可能那时的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才,没有先进的技术。那时候“技术空心化”的危机,创新能力的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出问题。缺乏自主创新,必然受制于人。现在我们国家的有用之才越来越多了,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些人才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投入到国家的创造任务中去。大学生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力争为自己的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人民的共同进步,我们中国在创造之路上顺利地前

9、行。制造业的历史性跃升,从看得见芯片、电路的透明电脑,到能像纸一样卷起来的液晶电视机,这些高科技产品之所以风靡全球,靠的是堪称经典的设计创意。因为“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大学生与中国创造同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对于新时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会在中国的创造之路上越挫越勇,勇往直前,让我们一起期待!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刘仲林.美与创造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4.2、解晶 何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09.3、王卫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4.4、李国峰.基于渠道沟通视角的“中国制造”危机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09(06).5、李明元.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