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 2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81947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仅供内部参考,禁止外传。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2013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复习提纲绪论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P7)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鲜明品质:与时俱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鲜明品质:与时俱 进)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P28)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4.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2、P31)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6.实践的物质性(实践的物质性(P35)实践定义:实践定义: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基本特征: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7.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P40)本质:自然

3、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发展(发展(P4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P47)a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b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c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0.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原理(P47)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

4、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1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b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c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

5、作用: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位会有所不同。12. 分析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分析说

6、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 理及其重要意义。理及其重要意义。 (P49)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个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重要意义:重要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

7、 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13. 叙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叙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辩证关系(熟记):辩证关系(熟记):仅供内部参考,禁止外传。2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14. 叙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叙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P52)基本内容:基本内容: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

8、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5.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型的唯一标准1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

9、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17.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基本条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18.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69)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19.19.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0、(P7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两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20. 真

11、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P77)(1)(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2)(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1.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及其特征(P80)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特征:特征: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2.

1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矛盾运动 (P106)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3、2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P128)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至上观点,具体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第四章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4.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P14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仅供内部参考,禁止外传。3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4、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5. 价值规律内容和作用(价值规律内容和作用(P148)内容: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又支配商品的流通。作用: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

15、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6.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50)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7. 劳动力商品价值特点劳动力商品价值特点(P155)a、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护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支出的费用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8.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P160)既绝对剩余

16、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29.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P166)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3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本质特征:本质特征:生产过剩爆发根源:爆发根源: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3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P179)A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经济基础服务的B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第五章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3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原因和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原因和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