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80714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知道 21 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当前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的改革,这场改革具体表现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 基础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培养 21 世界人才,首先要进行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为此,设计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重视信息反馈、教给学习方法”。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的对称轴;教给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自觉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的学习能 力;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 激

2、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观察找特点课一开始,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勇于探索” 。接着计算机创设情境“;吊涓溪流随山而转,满山的枫叶映在清灵的水中,那一片片火 红的枫叶随风飘零,在绿荫草地的映衬下显得妖艳似火”。柔美的音乐,舒缓而流畅,声、 光、色一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当这片枫叶逐渐放大、定格时,要求学 生观察“这片枫叶,除了颜色美,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从观察事物 的形象引向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静 静地思考,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蜻蜓、天平。当学生充分接受

3、信息后,组织讨论,同学们 不难发现三幅图形的特点那就是“沿中线对折,两侧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接着 让学生列举出周围具有这种特点的物体图形。这一反馈措施,既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信息, 又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2操作实验,形成概念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利用计算机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沿中线对折,画 上沿中线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用剪刀剪开,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通 过想象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模仿,自己动手制作一幅雪松图,然后给枫叶、 蜻蜓、天平、雪松这样的物体图形取名叫轴对称图形。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们自己 阅读材料,得出结论“沿直线对折,两侧图形

4、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那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什么?这时候继续用计算机演示出不同位置 放置的雪松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不 是看它位置的变化,而是要看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图形能否完全重合。由于抓住了信 息反馈的真实性和发展性,学生独立正确地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就水到渠成,最后用计 算机辅助进行判断练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出对称轴,在大量形象生动的演示、观察 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课本,相互讨论,同学们能弄清“折痕所在这条直线是这个图 形的对称轴”。那么是不是所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是不是所有的轴对称图形 都

5、只有一条对称轴?从而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3大胆尝试,寻找规律概念形成后,让学生大胆尝试,用八个平面几何图形自己做对折实验,去发现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这八个图形的对称轴,并完成自学练习卡。通过这一活动,同 学们创造性地发现平行四边行或非等腰梯形,无论怎么折,两侧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 们没有对称轴,所以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与此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不仅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三条,有的有四条,还有的有无数不胜数条。难点突 破,达到活跃思维,达到活跃思维,发展个性,使信息反馈的创造性和深刻性达到新的境 界。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结合计算机声、光、色一

6、体的动画演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把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的生活画面糅合在一起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并 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美的感觉就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生活中的你、我、他要做一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的有心人。 三、说教学程序的注意事项(一)注重说明,强调理性思考下的过程设计说教学程序也要按说课的基本思路“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来 表达。不能简单扼要地理解为教学程序就是教学过程的简述,缺乏应有的理性分析。教学 程序中的“说理”,“理”在何处?首先是教材展开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体系;其次是 教师所采用的某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法自身的要求;再次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所积累的

7、实践经 验和教学基本规律中悟出的理性认识。总之,“说理”在说教学程序中是不可或缺的,而 教学程序自身的说明则是“理论依据”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二)突出重点,强调教学过程的机理说教学程序,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作详略与主次的处理,突出阶段性和关节点, 大胆删除无关紧要和过细的具体内容。“教学过程”不仅表现在时间的先后和“阶段”的变换,还表现在教学方法融入其中, 教学艺术交汇其中,构成一个充满教与学的整体。因此,无论是说程序,还是说结构,都 要将线性思维与多元思维结合起来,将教学程序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之间的对应关 系以及所采用的教法等作有重点、有侧重的交代。徐世贵所著的怎样听课评课书中列 举

8、佟艳丽老师的一件珍贵的衬衫一课,“在说教学程序”中的文字表达颇具特色,表 现在过程层次清晰、目的明确、说理性较强。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 下教学程序。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 分钟)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小学时大家就读过写周总理的文章,谁能讲讲周总理的故事呢?(请 12 名学生讲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学习后会让大家认识到周总理确实是人民的好总理。” 教师板书课题一件珍贵的衬衫。请学生解题,着重解释“珍贵“二字。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由故事引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 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环节自读指导(28 分钟)步骤一(1

9、1 分钟)指导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提示的要点,从提示入手,以“一件 珍贵的初衫”的由来为线索,结合投影片上的思考题,边听教学录音,边在书圈点勾画, 自学文章的追述部分27 自然段。投影片上的思考题为(1)追述部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2)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 写的?(3)这件事中记叙的各个要素是什么?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第一组的代表来主持,除围绕思考题进行外, 还要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加以解读。 四、说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 要途径。因此,优化课堂练习,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学生角度1要

10、注意激发练习兴趣学生对教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是执着求索的强大动力,诚如爱因斯坦指 出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应当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正 在形成某种智力的契机来培养。任何教学教学形式都在寻求激发最佳动机的办法。教师“在责任中使学生信服数学是 有趣的”(波利亚),然而“数学教育的最大缺陷之一却正是缺乏这种动机的激发”(M克莱因)。教育家们深信兴趣可以培养,并积极寻求培养的途径。他们从多方面论述了大量技 巧,诸如引人问题要活泼、新鲜,有时还可诙谐些,或说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见解, 让学生猜测。当他们表示出某种猜想以后,就会进一步追求猜想的正确与否,从而热心起 来;

11、指导学生发现数学中有趣味的东西(如简便方法),领略学习体会到自己不断地有收获 加强数学美育;等等。教学案例如下华蘅芳曾运用教育机智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他有一次“手画黑板,故错其数, 学生发现便笑而喊“先生误矣”,于是华蘅芳就抽学生上台改正,然后然日“我今老 矣,自学竞不及尔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劲头。2要重视学习思维过程这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得力措施,数学家波利亚在“解题数学”中也让学生看到思维 过程是如何推进的,有力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3要准确把握练习时机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练习题的内容、形式不同,组织练习的时机也应不同。如 能把握好练习时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4要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练习设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去探索数学 的奥秘。波利亚说“教师讲了什么并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什么,学生的思路 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 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恰当的帮助,特 别是“内部帮助”,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哪里?怎样?以催化学生思想的产生。(二)题型角度1要考虑题目使用价值设计的题目使用价值如何?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题目本身的价值,我们通常设计的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只要安排得当,“价值”较

13、大,往往通过一道 题的练习,能使学生举_反三,触类旁通。二是设计的题目能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充分发 挥其作用,如新课前的铺垫练习,就很有讲究,设计的题目应是与新知有直接联系的,在 新知的连接点上做文章,这样才能收到积极的迁移效果。2要重视题目有机组合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相互间联系紧密。因此把相关的题目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组织练习,既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又能提高练习效果。3改造常规性题目为开放型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尝试进行“问题解决式“研究,可以改造一 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能依靠简单模仿来解决。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 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

14、进行证明的形式;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需要收集、 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打破条件规范的框框;其次增加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 题目,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最后,也可能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索条件,或将题目的条 件、结论进行拓展、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利用这些非常规的题目,作为常规题目 的补充。表示如下常规性题目(1)先猜结论,再证明的问题。(2)先整理、加工条件,再解答的问题。(3)发散性和逆向性问题。(4)拓广、演变、发展性的问题。开放型问题设计的方法(1)减少条件,使问题开放。(2)一题多解,使解题方法开放。(3)串起问题,使解题过程开放。(4)逆向设计,使解题过程示显出来。通过这样的改

15、造,打破了模式化,使题目具有了“问题”解决的形式,更大地发挥了 例题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4改造为应用型问题应用意识的薄弱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意义的问 题,回归它生活、生产中的原型,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际背景,让他们认真观察、收集数据、 抽象图形、联想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来自于实践、应用于 实践的思想和方法。这种改造要做到,应用背景的设计要能够学生理解,不宜过难,在解 答中有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应用的教学思想要比较深刻,直正起到培养应用意识的作用。 同时这种题目的改造也要适度,不可过分地强调“双基”训练,成为新的应用题的

16、“题海” 。下面为改造后的标准化反馈题(1)把答案公布一组选择。如某种旗子有两种颜色,有这样的旗子 3 面,一共有( )种 颜色。(A6,B3,C2)(2)把条件改变进行判断。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 倍数,分数不变。( )(3)把关键词去掉进行填空。如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五、说多媒体应用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 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此,作为学科教学的执教者,既要避免陷入“技术害怕论”,不 敢尝试使用新教学技术,又要防止“唯新技术论”,成为技术至上的认识论者。教师应当 以提高教学效率、时效为宗旨,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教材而制宜,在充分挖掘和发挥 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做好多媒体与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