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成语成因初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376798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义成语成因初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同义成语成因初探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ynonymous Idioms吴乃华提要 在我们日常所用的四字成语中,同义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同义成语的原因有:古代不同“学 派”思想认识的重合;同一典故,不同的概括;外来作品翻译语的演变;不同的造词理据;成语的引申意义;由古、今同义不同字而成;由古字通假而成;古诗、词格律的需要;现代和古代,新、旧成语并存;作者心志的需求和作品艺术效果的需要。Abstract: In our daily- used four character idioms, synonym

2、ous occup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ynonymous idioms are: coincidence in an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houghts of different schools different summary of the same allusion evolu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works different coinage rationale the implied me

3、aning in idioms synonymous that made of different words from ancient till today reasonable and acceptable false use of the ancient wordsneeds of the words and rhymes in ancient poems coexistence of the modern and the ancient, old and new idioms the needs of the authors mind or the needs of artistic

4、effect in the works.关键词 同义 成语 成因 初探Key words synonymous,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preliminary study四字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短语,有的是沿古承袭的,有的是约定俗成的,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大众所喜爱和常用的。我们发现:我们常用的四字成语中,即便是由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概括成的,都有语法结构转换、语素更替、语序变化的现象,比如:邯郸学步成了明杨慎升庵诗话右丞诗用字文中的学步邯郸 ;完璧归赵成了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文中的:全璧归赵和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笔下的原璧归赵 。再如:守株待兔和待兔守株

5、;比肩继踵和比肩接踵、接踵比肩、架肩接踵、磨肩擦踵、摩肩接踵、摩肩擦踵、肩摩踵接、接踵摩肩等等。本文就同义成语的成因这一话题作一探讨,敬乞校正。 (下面各条所述内容,仅选两例以示说明。 )一、一、由古代不同“学派”思想认识的重合而产生: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主张,各自的学说,但对世事的看法,对人生的追求,不可能没有重合的地方,他们的语言也不可能没有殊途同归的地方。比如:要说明“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的道理,各家都有极为相似的如意为“聚沙成塔”的名言警句。类似这样的一些含义相同而语素各异的名言警句,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集众人的智慧,又衍生出的一些新的词语来。比如:各家在

6、阐明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个道理时,用语就十分接近,从古到今形成的同义成语有(粗线体字,下同):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鹖冠子环流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 2 -物至则反物至则反,冬夏是也;到高则危,累棋是也。 (汉刘向 新序善谋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物盛则衰。(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 83 卷)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之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是。 (宋朱熹近思录道体 )子亦知物极将返物极将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溃,有所郁。 (

7、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一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 ,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再比如:要“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各家的用语以及后来衍生的成语是: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家语六本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 荀子乐论篇 变古易俗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屈原 (楚辞九辩 )教变容改俗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 (吕氏春秋上德 )夫樂者感人密深,而風移俗易風移俗易。(王褒 四子讲德论:)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

8、俗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故凡欲变风改俗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东汉王符潜力夫论三式)是知俗易风移俗易风移,必由上之所好,非夫圣明御世,亦无以振斯颓俗矣。(晋书儒林传) 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易俗移风。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梁书何胤传)移风改俗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宋书乐志一)吉不能佐其主以仁义使革风易俗革风易俗,陷斯民於禽兽。(明方孝孺丙吉)2 2、由同一典故,不同的概括而形成:在我们的成语中,一部分是由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概括而成的。经过千年的

9、传承,由于使用者他们写作的思想出发点或者作品内容的需要,于是同一故事就出现了字面不同其意相同的词语。 比如:由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和晋书乐广传所述的客人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虑而生病,后明白真相,疑虑消失,沈疴顿愈的故事,历代以来,形成的同义成语就有:念子何多病,逢人问好音。可无安乐法,未用短长吟。陋巷邻南北,春风酒浅深。杯蛇弓落杯蛇弓落影影,应已断疑心。 (宋章甫问祖显疾 )弓影浮杯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 (明刘炳鄱城归舟同何希宪共载剧谈悲歌有感 诗:) 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杯中蛇影杯中蛇

10、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九回)杯影蛇弓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 3 -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清沈复浮生六记之卷一闺房记乐 )杯蛇幻影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负奇冤。 (清 黄遵宪感事之七)再比如:由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这两个勤学苦读的故事概括出的成语就有:萤灯雪屋、萤窗雪案、积雪囊萤、雪案萤灯、雪案萤窗、囊

11、萤积雪、囊萤映雪、集萤映雪、映雪囊萤、聚萤映雪、聚萤积雪。还有如:画蛇添足、画蛇著足、为蛇添足、为蛇画足等等。3、由外来作品的翻译语演变而成:我国在魏、晋、六朝以及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这些翻译过来的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常用语,并且还产生与之同义的词语。比如:在唐代道世法师据各种经典编纂而成的法苑珠林中,有这样一段话:“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一尘不著佛身。 ”佛教所说的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其意是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引申为泛指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12、于是衍生出: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一尘不染,万念胥空。 (唐田颖揽云台记 )一尘不到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著一尘不著千家月,万象无私满县花。 (宋 杨公远贽雨村施权宰 )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一尘不缁不缁。 (明宋濂贞白堂记 )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 )书桌笔墨精良,纤尘不染。纤尘不染。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五卷)五藴皆空,六尘不染六尘不染,是谓和尚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 )不染一尘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13、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毛泽东四言诗祭母文1919 年 10 月)再比如:“不即不离”这一成语,它出自圆觉经上卷,原文是:“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这是一种否定式的表达方式, 即谓融合,离谓分别。 圆觉是真性, 众生是妄相,当然是有分别的,即所谓的不即 ;然而归根结蒂,妄相亦是真性的显现,二者是融合的,就是所谓的不离 。犹如波不就是水,但也离不了水。它引申的含义为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也指物体若分若合。如:夫妻之间处得来天然合拍,不即不离。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不即不

14、离的态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 急贾余勇穿其中,则其隙不即不离,仅容侧身而进。 (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三)派生出表示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的产生的同义成语还有:“若即若离”和“若离若即” 。4、由不同的造词理据而构成:- 4 -自古以来,在我国不论工、农、士、商、学各行各业,都是十分珍惜时间的,所以形容时间宝贵、时间过得快的成语也比较多。同时由于造词者造词的理据不同,因而就出现了一些形殊实同的成语。比如:形容时间极短的成语有: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指顾倏忽指顾倏忽,获车已实。乐不极盘,杀不尽物。( 汉班固东都赋)人不还踵,日不

15、移晷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弹指之间弹指之间,心九百六十转,一日一夕十三忆意。( 三国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俯仰之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指顾之际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唐李朝威柳毅传 )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一弹指顷报恩仇。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一迥一惑,在于瞬息之间,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帏扆之所。( 唐李世明贬萧瑀手诏)纷纭而逼胁愈间,顷刻之间顷刻之间,安危莫保。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记 )安有立谈之间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宋苏轼贾谊论)指顾之间指顾之间,勇怯立异,呼吸之际,胜负顿殊。(明归有光上总制书)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转眼之间忘久要。(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葛衣记荐之知信)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呼吸之间,自然痊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49 回)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 70回)乌合之众,易可崩离。若简练骁勇,衔枚夜袭,径趋营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间,咄嗟之间,便可擒殄。(北齐书李浑传)若余于董氏,则有师友偲偲之力,而零落于转瞬之间转瞬之间,更可伤也。 (清黄宗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