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课件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75344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使至塞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使至塞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使至塞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使至塞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课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结束 谢谢 王维 .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技巧,熟读成诵; .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情感; .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简单的赏析 领悟诗歌的情感及艺术特色 王维(701-761) ,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得宰相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737)因张九龄受贬,王维也受排挤。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

2、称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此诗即王维出塞途中所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烟:烽火,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

3、/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人的上空。 只见那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找出本诗的对偶句,写景句。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你从诗中的语句看到了什么画面呢?具体说说。 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流露出一种身不由己,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和愤愤不平之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绘,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情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叙事 景 事情 绘景 叙事 出使边塞 内心抑郁(即景设喻) 塞外风光(千古壮观) 情由事发 景由事终 结构全解 山高路远 以身许国 1.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你认为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 2.诗中有画。有构图、有线条、有色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才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

5、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 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大漠” 、 “长河” 意境雄浑壮美,视野极其开阔。 “孤烟” 、 “落日”笔力苍劲,将自己苍凉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千古壮观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

6、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落 日 圆 构图美: 线条美: 色彩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空间阔大 层次丰富 鲜明优美 诗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

7、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情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开头两句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二三两句既概括地交待了行程,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五六句以出色的描写,道出了边塞之景的奇特壮

8、丽和孤寂之感。结尾两句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侯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答:“燕然” 。本来是地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答: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表达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之情 。 (1)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

9、诗人什么感情?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相关拓展 边塞诗 出塞王昌龄 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雁门太守行李贺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