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3606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亲历科学亲历科学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3、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课时:1 个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活动: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 “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吹纸片:1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

2、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三、 吹乒乓球2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2这个实验大概要 10 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四、小结。本活动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科学有趣的现象,不要求学生解释这个现象的原理,只求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2、学会用各种方法测量自己。课时:3 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方法来了解自己呢?(学生举手回答。 )二、通过测量

3、的办法来了解自己。用科学的手段来测量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加了解自己。制定科学测量自己的办法,并制定需要测量的方面,把这些信息制成一个表格,以供下节课使用。三、教师介绍测量心跳的方法,并请全班同学测量自己的心跳。四、介绍测量腰围的方法。3五、小结,并布置作业:把自己的身高体重在家自行测量,并填好表格。第二课时六、根据上一节课制定的表格,学生动手进行测量工作,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堂指导。并完成指纹的内容。第三课时七、小游戏: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员的情况,并请其他的同学猜猜他是谁?(本游戏的本质是请同学对自己组测量结果的报告。 )八、讨论:在人的一生当中,有哪些特点是会改变的,哪些是不会

4、改变的?九、指纹基本上不会改变的特点。简单介绍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研究蚂蚁研究蚂蚁教学目标:41、能认真观察,有目的的有序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2、能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的方法。3、能够与本组成员合作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4、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愿意帮助其他的同学。喜欢观察和研究动物。5、能够知道蚂蚁的身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及其他相关知识。6、能够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准备:放大镜、小昆虫盒、尺子等。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起学生对蚂蚁的兴趣。二、播放蚂蚁的片子,激起同学对蚂蚁的兴趣三、介绍观察的方

5、法。(并强调观察的注意事项。)四、请小组合作,制定下节课观察蚂蚁的方案。教师巡堂指导。(第二课时)四、室外观察活动课。(学生带上自己的工具,到室外观察蚂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5五、小结。各组汇报,交流讨论“我们发现”教师表扬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实验的小组。 第三课时六、观察报告,引入新的探究活动蚂蚁的生活习性。七、研究蚂蚁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你认为?”“你观察到?”“你是怎样实验的?”交流汇报。教师伺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开展观察动物的活动。三、课外活动:饲养蚂蚁,观察蚂蚁其他的生活习性。凤仙花凤仙花教学目标:1、认识

6、植物的各个器官。2、学会观察植物。3、了解植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直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观察:观察同学带回来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植物的相似之处,并以此引出植物的6器官。3、认识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能简单做出示意图。4、教师引导下,学会怎样观察植物包括怎样测量植物等。(第二课时)5、联系生活,认识植物的器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6、能清楚、准确地标出植物的器官。7、了解植物对我们的好处,爱护花草树木。8、小结。土壤土壤教学目标:、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

7、果记录下来。、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5、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6、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7、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8、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7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准备:采集工具:小塑料桶、塑料袋、小铲子、放大镜,卫生纸,记录纸等。分析土壤成分工具:小塑盒、小筛子、纱布、放大镜、小烧杯、水等。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观察采集土壤一、活动前的组织工作。、向学生交待户外活动的目的、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分发器材。每组两个小铲子、一个小塑桶、三个小塑料袋、两个放大镜、一卷卫生纸、一份记录纸。二、

8、户外活动:采集土壤。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一块还未开发的草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集活动,组长负责,分工合作。教师到各个小组予以指导。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的,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三、观察土壤。将采集的土样放在教室的阳台上晒干。课下随时进行观察。填写观察报告。8第二课时 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一、引疑提出问题:怎样将土壤中的沙和粘土分开?二、启发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区分沙和粘土。、 筛选:注意选择合适的筛子和纱布进行操作。、 沉降:注意按顺序操作。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实

9、验,时间充足的小组可以做两个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三、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区分开的沙和粘土有什么不同?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与用小筛子做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比较:沙和粘土的不同特性。、你发现土壤中还有什么?你有哪些新问题?沉降杯中为什么有气泡向上冒?浮在水面上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树叶、树根、或小动物的尸体、垃圾等腐烂后就是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第三课时一、交流报告:通过这次试验,你认识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9二、教师进行指导,并总结学生的实验,介绍土壤的知识。三、布置作业:将一些生活垃圾埋在土壤里,并进行预测,三周后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

10、。土壤的保护土壤的保护教学目标:、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3、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5、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6、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实验用具:壤土、2 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 个大的托盘、脸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诗歌:10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同学们

11、,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 土壤的保护)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由此还可能提出:a 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b 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c 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d 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等问题。如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

12、问题。二、新课学习。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如果没了植物,土壤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三、讨论:土壤受到的破坏有哪些?保护土壤的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适当的引导。11四、小结。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目标: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3、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4、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5、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 猜谜 水2、观察水,并能具体所说水的特点。3. 启发:你对水有

13、哪些了解?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4. 学生分组交流。5. 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6.教师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7、课后作业:榨果汁。12比一比,水果榨完后,果汁和果渣哪样多?这说明了什么? 浮与沉教学目的 1.能区分浮和沉现象,会用“浮”和“沉”描述这两种现象,了解浮与沉是可以相互转换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条不紊地操作,做实验记录。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课时 :2 课时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橡皮泥、石块、砖块、铁钉、泡沫塑料、带盖的小瓶、气球、木块、曲别针、砂等。

14、2.演示实验材料水槽、石块、木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引入通过谈话、实验,引出浮沉现象,借此引入新课。1.谈话:这里有一木块和石块,如果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或问:木块会怎样?石块会怎样?)2.演示实验:把木块和石块放在水中。3.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13(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1)讲解:把木块放在水中,它会漂在水上或说浮在水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浮”(板书“浮”)。把石块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这种现象叫做“沉”(板书“沉”)。浮和沉(板书“和”,从而完成课题)是在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2)实验判断浮与沉讲述:在各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个水槽和一个小

15、盒子,在小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一会儿,把它们一个个地放在水中,看哪个会浮,哪个会沉。把浮沉情况记录在课本第 8 页的记录表中。这个记录表横着有三行:在第一行的小格里填写物体的名字,可以用拼音写出,也可以画出;如果这种物体在水中浮着,在写着这个物体名字下面第二行的小格里画一个“”;如果这种物体在水中沉,在写着这个物体名字下面第三行的小格里画一个“”。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谈话: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第二课时142.指导学生认识浮与沉可以相互转换关于浮和沉,无需让学生背定义,只要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并会用浮

16、或沉来描述就可以了。(1)讲述:这是一个盖着盖儿的小瓶,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浮在水面上。试一试,怎样让它沉入水底?你有几种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讨论:使浮在水面的小瓶沉入水底有不同的方法往小瓶里装水、装砂、装石子、装曲别针等。想一想,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想出方法,想出的方法越多越好。(5)小结:看来,只要增加小瓶的重量,就可以使它在水中下沉。(6)讲述: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试一试,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7)分组实验。比较各种方法的相同点,可以渗透浮沉的规律。(8)汇报实验结果。(9)讨论:比较一下,各组想出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10)小结:15看来,只要把一团实心的橡皮泥捏薄,做成空心的碗形或船形,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上。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本来是浮在水面的物体,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沉入水底;本来是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浮在水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